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文档 > 工作总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合集9篇】

时间:2023-10-28 08:36:37 工作总结

  本文是会员“yaguchuntong”分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合集9篇】,以供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1

  我镇为解决“农户的室内外环境卫生需要进一步整治”问题,认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检视,切实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我镇积极开展整治行动,确保宣传到位,形成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我镇利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广大村、社区干部和群众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引导加强家庭卫生教育和校园环保教育,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入村入户针对性地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同时利用院坝会开展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干部与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环保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清洁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我镇在前期进行情况调查后,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村民等人员200余人开展清洁行动,发放宣传资料300张,悬挂宣传标语1幅,清理积存或散落垃圾3吨,清理沟渠公里,清理塘堰1处,整治残垣断壁1处,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吨,含贫困户千余户家庭开展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农村受益群众1021人次。

  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夯实工作任务,改善人居环境,推进脱贫工作有效落实。我镇加强对主要公路、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做到墙面无牛皮癣,路面无白色垃圾、废弃物等。场镇及各村公共厕所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持公共厕所设备完好及卫生干净,做好垃圾桶(箱)的清洗和维护工作,垃圾做好分类确保及时转运。加强对三无小区、清洁院落卫生整治。引导村民将房屋周边的杂物堆放整齐、畜禽粪便及沟渠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同时结合每户贫困户家中不同状况,驻村干部、帮扶干部针对性解决贫困户人居环境的实际困难,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帮助带动贫困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屋内铺设冬用物品,收拾家用并归置整齐;清理院落周边垃圾等不留死角,整理农用工具等。切实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贫困户精神面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2

  为落实《区2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见》和《区2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响应,采取有效方法,有序推进环境宣传和环境整治活动,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我校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性工作抓紧抓实。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部署此项工作,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明确学校在环境整治中应发挥的作用。全力打造舒适、整洁、优雅、绿色的校园环境。

  二、宣传教育,家校联手,合力推进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多次开好班子会、领导小组会、教师会以及学生会,学习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提高全体师生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认识。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橱窗、LED屏等方式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开展“小手拉大手”“致家长一封信”,通过学生传递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环境小监督员”活动,引导学生及时发现生活周边、校园角落的卫生死角、环境污染、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及时报告学校。形成美化校园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三、积极行动开展垃圾分类处理

  认真落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设立校级和班级垃圾分类箱30个,对垃圾分类进行比较全面的指导和管理,帮助学生会分类、定点存放,不混装、不乱放垃圾。学校垃圾做到及时定点清运。

  四、全面进行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工作

  1、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部分学生对校围墙外、校门口、街道、集市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小广告、清运堆放垃圾、白色垃圾等,保持校园周边干净整洁。形成常态化。

  2、全力做好校园内环境整治。

  学校对环境建设下大气力,在净化、绿化、美化、香化上全面打造绿色、整洁、优雅的校园,为师生打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对学校室内室外、全方位无死角进行卫生清理,对操场进行修缮,实现方砖硬覆盖,平坦干净舒适的场地已投入使用。对花草树木进行修葺,新栽月季、蔷薇等花400多株。进一步美化了校园。

  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如今的校园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洁、舒适的校内环境已逐步形成,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正在形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3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主要问题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二、建议及对策

(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二是对于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4

  我镇为解决“农户的室内外环境卫生需要进一步整治”问题,认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检视,切实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我镇积极开展整治行动,确保宣传到位,形成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我镇利用赶场天、我蓝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广大村、社区干部和群众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引导加强家庭卫生教育和校园环保教育,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入村入户针对性地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同时利用院坝会开展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干部与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环保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清洁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我镇在前期进行情况调查后,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村民等人员200余人开展清洁行动,发放宣传资料300张,悬挂宣传标语1幅,清理积存或散落垃圾3吨,清理沟渠公里,清理塘堰1处,整治残垣断壁1处,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吨,含贫困户千余户家庭开展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农村受益群众1021人次。

  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夯实工作任务,改善人居环境,推进脱贫工作有效落实。我镇加强对主要公路、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做到墙面无牛皮癣,路面无白色垃圾、废弃物等。场镇及各村公共厕所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持公共厕所设备完好及卫生干净,做好垃圾桶(箱)的清洗和维护工作,垃圾做好分类确保及时转运。加强对三无小区、清洁院落卫生整治。引导村民将房屋周边的杂物堆放整齐、畜禽粪便及沟渠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同时结合每户贫困户家中不同状况,驻村干部、帮扶干部针对性解决贫困户人居环境的实际困难,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帮助带动贫困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屋内铺设冬用物品,收拾家用并归置整齐;清理院落周边垃圾等不留死角,整理农用工具等。切实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贫困户精神面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5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主要问题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习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二、建议及对策

  (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平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二是对于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习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6

  我镇为解决“农户的室内外环境卫生需要进一步整治”问题,认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检视,切实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我镇积极开展整治行动,确保宣传到位,形成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我镇利用赶场天、我蓝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广大村、社区干部和群众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引导加强家庭卫生教育和校园环保教育,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入村入户针对性地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同时利用院坝会开展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干部与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环保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清洁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我镇在前期进行情况调查后,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村民等人员200余人开展清洁行动,发放宣传资料300张,悬挂宣传标语1幅,清理积存或散落垃圾3吨,清理沟渠公里,清理塘堰1处,整治残垣断壁1处,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吨,含贫困户千余户家庭开展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农村受益群众1021人次。

  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夯实工作任务,改善人居环境,推进脱贫工作有效落实。我镇加强对主要公路、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做到墙面无牛皮癣,路面无白色垃圾、废弃物等。场镇及各村公共厕所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持公共厕所设备完好及卫生干净,做好垃圾桶(箱)的清洗和维护工作,垃圾做好分类确保及时转运。加强对三无小区、清洁院落卫生整治。引导村民将房屋周边的杂物堆放整齐、畜禽粪便及沟渠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同时结合每户贫困户家中不同状况,驻村干部、帮扶干部针对性解决贫困户人居环境的实际困难,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帮助带动贫困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屋内铺设冬用物品,收拾家用并归置整齐;清理院落周边垃圾等不留死角,整理农用工具等。切实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贫困户精神面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7

  我镇为解决“农户的室内外环境卫生需要进一步整治”问题,认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检视,切实引导农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我镇积极开展整治行动,确保宣传到位,形成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我镇利用赶场天、我蓝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广大村、社区干部和群众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引导加强家庭卫生教育和校园环保教育,驻村干部、帮扶干部入村入户针对性地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同时利用院坝会开展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干部与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环保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清洁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我镇在前期进行情况调查后,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村民等人员200余人开展清洁行动,发放宣传资料300张,悬挂宣传标语1幅,清理积存或散落垃圾3吨,清理沟渠公里,清理塘堰1处,整治残垣断壁1处,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吨,含贫困户千余户家庭开展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农村受益群众1021人次。

  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夯实工作任务,改善人居环境,推进脱贫工作有效落实。我镇加强对主要公路、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做到墙面无牛皮癣,路面无白色垃圾、废弃物等。场镇及各村公共厕所每天进行清扫保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持公共厕所设备完好及卫生干净,做好垃圾桶(箱)的清洗和维护工作,垃圾做好分类确保及时转运。加强对三无小区、清洁院落卫生整治。引导村民将房屋周边的杂物堆放整齐、畜禽粪便及沟渠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同时结合每户贫困户家中不同状况,驻村干部、帮扶干部针对性解决贫困户人居环境的实际困难,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帮助带动贫困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屋内铺设冬用物品,收拾家用并归置整齐;清理院落周边垃圾等不留死角,整理农用工具等。切实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自己动手打扫卫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贫困户精神面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整村推进农村村庄清洁行动,达到人居环境品质优化提升。结合我乡实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明确分工)

  一是制定方案,成立小组。我乡于XX月XX日成立以XX为组长,XX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的通知》。二是召开会议,部署工作。7月XX日,召开20xx年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工作部署会(推进会)。根据方案,明确各村包村干部、村主干分工及阶段工作时限。方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利用、群、宣传栏、横幅等,全方位、深层次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分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联合乡宣传办、乡村振兴办,以志愿者活动、宣讲团线下宣讲活动等为契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X余份,深入XX、XX、XX等村开展宣讲共XX场次。此外,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等群众性评比活动相结合,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营造人人关注人居环境、村村改善人居环境、时时维护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方式,推进整治

  一是配备设施,实施干湿分类。实施垃圾干湿分离,按照规定使用配备的干湿垃圾桶,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分装生活垃圾,每天按要求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干湿投放点。规范禽类养殖,全面落实禽类圈养规定,废水、粪尿不污染环境,净化村容村貌。参与环境整治。常住农户每月至少要有一人参加一次村里组织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积极配合支持“网格员”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主动沟通,建立“积分超市”。通过与村内便利店、水果商铺等进行沟通,设立“积分兑换超市”点,目前已设立XX个兑换点。村民可根据获得的积分券兑换相应商品,按照每个积分可以兑换价值0。5元人民币的`商品进行兑换。组建由包村干部、村干、文员为成员的指导队,指导村民做好文明积分劵发放和积分兑换工作。同时,建立“一户一积分”的积分台账,由各村指导队定期更新并上报乡人居环境办。

  三是打造试点,辐射带动周边。将XX村打造为“垃圾分类示范村”。在XX村精神病防治院附近设置好分类垃圾桶,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对应垃圾桶上形成标识,通过设立分类指南等内容提醒群众在垃圾分类投放,同时,不定期安排志愿者在示范点指导垃圾分类。设立XX、XX、XX村为积分制试点村,形成先进典型,带动周边村落实好积分制。

  二、存在问题

  一是村民环保意识弱。村庄常住人口多为老人,环保意识较差,没有分类意识,对分类知识不了解。二是群众参与率低。群众认为积分累积时间长,难兑换,参与积极性低。三是零售店铺少。我乡偏远行政村无零售店铺,就地建立“积分超市”难。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强培训,优化服务。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会、积分制实施推进会等,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服务群众。

  二是共治共建,全面实施。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和单位规章,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日常保洁巡逻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文明积分制工作机制、“红黑榜”制度;对于偏远村,积极沟通协调,实现邻村共建“积分超市”,增强群众积极性。

  三是强化宣传,有效推进。通过发放《致广大村民一封信》,宣传积分制实施方式,全面增强文明积分制工作实效,提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积极性;邀请有关专业深入村居开展宣讲,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整村推进农村村庄清洁行动,达到人居环境品质优化提升。结合我乡实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明确分工)

  一是制定方案,成立小组。我乡于XX月XX日成立以XX为组长,XX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的通知》。二是召开会议,部署工作。7月XX日,召开2021年XX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工作部署会(推进会)。根据方案,明确各村包村干部、村主干分工及阶段工作时限。方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利用、群、宣传栏、横幅等,全方位、深层次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分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联合乡宣传办、乡村振兴办,以志愿者活动、宣讲团线下宣讲活动等为契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XX余份,深入XX、XX、XX等村开展宣讲共XX场次。此外,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等群众性评比活动相结合,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营造人人关注人居环境、村村改善人居环境、时时维护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方式,推进整治

  一是配备设施,实施干湿分类。实施垃圾干湿分离,按照规定使用配备的干湿垃圾桶,按照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分装生活垃圾,每天按要求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干湿投放点。规范禽类养殖,全面落实禽类圈养规定,废水、粪尿不污染环境,净化村容村貌。参与环境整治。常住农户每月至少要有一人参加一次村里组织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积极配合支持“网格员”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主动沟通,建立“积分超市”。通过与村内便利店、水果商铺等进行沟通,设立“积分兑换超市”点,目前已设立XX个兑换点。村民可根据获得的.积分券兑换相应商品,按照每个积分可以兑换价值0。5元人民币的商品进行兑换。组建由包村干部、村干、文员为成员的指导队,指导村民做好文明积分劵发放和积分兑换工作。同时,建立“一户一积分”的积分台账,由各村指导队定期更新并上报乡人居环境办。

  三是打造试点,辐射带动周边。将XX村打造为“垃圾分类示范村”。在XX村精神病防治院附近设置好分类垃圾桶,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对应垃圾桶上形成标识,通过设立分类指南等内容提醒群众在垃圾分类投放,同时,不定期安排志愿者在示范点指导垃圾分类。设立XX、XX、XX村为积分制试点村,形成先进典型,带动周边村落实好积分制。

  二、存在问题

  一是村民环保意识弱。村庄常住人口多为老人,环保意识较差,没有分类意识,对分类知识不了解。二是群众参与率低。群众认为积分累积时间长,难兑换,参与积极性低。三是零售店铺少。我乡偏远行政村无零售店铺,就地建立“积分超市”难。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加强培训,优化服务。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会、积分制实施推进会等,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服务群众。

  二是共治共建,全面实施。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和单位规章,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日常保洁巡逻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文明积分制工作机制、“红黑榜”制度;对于偏远村,积极沟通协调,实现邻村共建“积分超市”,增强群众积极性。

  三是强化宣传,有效推进。通过发放《致广大村民一封信》,宣传积分制实施方式,全面增强文明积分制工作实效,提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积极性;邀请有关专业深入村居开展宣讲,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