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1
一、行政管理制度
1、村卫生所负责人由取得乡村医生或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后,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证书的人员担任,负责全所的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有良好的`工作程序。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定期总结并向上级报告工作。
5、卫生所(室)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乡村医生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上岗。
6、加强所容所貌管理,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7、严格执行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制度。
二、医疗管理制度
1、实行24小时服务,为本村居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
2、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留观病历、处方书写要规范。
3、必须配备符合上级规定的设备和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药品,实行凭处方发药。
4、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坚持正常的购药渠道。
5、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院感”规定处理。
6、严格执行医疗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隔离消毒制度。
7、妥善保存各种医疗文书资料。
三、预防保健管理制度
1、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协助上级防疫部门进行疫源地处理等。
2、按程序做好免疫规划的建卡、疫苗接种,及时填报并保存好有关资料。
3、掌握全村妇女及0—7岁儿童及外来儿童的基本情况。
4、按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要求进行产前检查、产后随访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
5、按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程序和要求进行定期体检登记。
6、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专栏,普及卫生知识。
7、协助村委会指导全村改水、改厕,建立全村改水、改厕资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四、信息管理制度
1、掌握本村居民人口、户数,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经济状况及卫生等基本情况。
2、掌握全村人口出生、死亡、发病病人就诊、转诊等情况。
3、逐步建立本村居民健康档案。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2
一、疫苗使用要有计划性,根据每月接种日安排,准确合理地制定用苗计划。
二、疫苗使用应遵循“足量、适量”的原则,既不能紧缺也不能浪费。
三、疫苗领发手续要完备,使用要有详细登记,包括名称、规格、批号、效期、产地、领苗日期及数量等,帐目要清楚,帐物要相符。
四、疫苗领用一般每月一次,接种门诊用苗有剩时,如冷藏条件具备,在效期内转下次使用。
五、疫苗使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活疫苗开启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1小时,即应废弃。
六、疫苗应按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
七、疫苗应由专人管理,按品名、批号效期,分类整齐存放,短效期先用,长效期后用。
八、接种现场要求一苗一冷藏,即一个冷藏包只冷藏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3.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4.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
5.疫苗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
6.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
7.疫苗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8.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
9.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10.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
11.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12.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
13.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14.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15.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3
一、不合格药品是指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不相符的药品,以下为主要情形:
1、药品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
2、药品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
3、药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购进的药品经验收确认为不合格药品,不得入柜(架)使用,应及时上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三、在药品储存、养护、上柜、使用、销售过程中发现过期失效、裂片、破损、霉变,药品包装标识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等不合格药品,应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做好记录,完善相关手续。
四、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1、不合格药品的报损、销毁由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填写不合格药品报损销毁记录。
2、不合格药品销毁时,应采用焚烧、深埋、毁形等方法处理。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4
一、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二、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三、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四、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五、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六、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
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八、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九、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十、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十一、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5
一、严格执行学校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主动关心师生的身心健康,工作细心,严禁出错。
三、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卫生知识讲座,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四、及时认真做好学生预防接种的`组织工作。
五、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管理。
六、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检查环境、饮水、饮食、食堂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
七、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做好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
八、定期检查教学卫生,配合体育教师对体育卫生定期检查测
定,检查和监督班主任做好有关卫生保健工作。
九、协助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
十、做好突发疾病的药品准备和管理工作。
十一、做好药品的添置、保管工作,对各位教师的用药情况进
行登记,严格掌握药物剂量。
十二、妥善保管好各种医疗设备,防止损坏,并负责卫生器械的维护工作。
十三、规范地做好卫生室的环境卫生工作。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6
宾馆、旅店业卫生制度
为更好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本单位的自身管理,不断提高本单位的卫生水平,保护广大公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必须齐全有效,卫生许可证及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牌要悬挂在醒目处。
二、要保持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污垢和垃圾。
三、必须设有消毒间和消毒设施,所设容器要标记明显。
四、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常住客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五、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客用口杯、茶杯消毒要按以下程序操作和备用:
1、物理消毒
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柜;温度保持摄氏100度,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2、化学消毒
对不宜蒸、煮的口杯、茶杯、酒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消毒(程序:除残渣→热碱水浸泡洗刷→化学消毒→清水冲)
(1)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2)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3、口杯、茶杯的保洁
经消毒的口杯、茶杯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六、顾客用棉织品要在符合要求的消毒服务机构或自备洗涤消毒间内清洗消毒。消毒后的产品要放在保洁柜内。撤换下的顾客用棉织品要按规定的程序分类清理回收,且不能污染清洁物品。
七、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应每日清洗消毒。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脸盆、脚盆和拖鞋要做到一客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八、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无水垢、污垢。
九、经营场所的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
十、经营场所要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十一、店内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蓄水池要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定期清洗消毒。
十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要达到《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7
我自愿进入村卫生室工作,服从医院的领导,遵守相关规定,认真工作,决心为本村村民服务好。现承诺如下:
1、 责任区内老年人体检率高于85%。
2、 按要求对责任区内重点人群进行访视。
3、 辖区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管理率高于上级下达的任务数。
4、 脑卒中、精神病、残疾人中至少两项管理率高于上级下达的任 务数。
5、 按要求对责任区内儿童进行主动搜索,漏报小于3次。
6、按要求对责任区内死亡人员进行上报,漏报小于2次。
7、按要求对责任区内新婚人员进行上报,漏报小于2次。
8、 按要求对责任区内儿童死亡人员进行上报,漏报小于2次。
9、 不进行卫生室以外的医疗活动。
10、 不进行超范围行医活动。
如违反以上规定,我自愿退出村卫生室,放弃相关待遇。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8
1、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2、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时统计上报。
3、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4、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5、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坚持定期紫外线消毒。
6、对户及家庭病床,按规定访视,体检,提供咨询。
7、协助开展计划免疫,儿童保健门诊和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慢性病管理。
8、对疑难病症患者及时会诊、转诊,建立工作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9、遵守财会制度及药品、物品领取规定,严格保管,防火防盗。
10、开展便民服务项目,服务热情,耐心,按标准收费,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9
1、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
2、加强对本卫生室的各项医疗工作的管理。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杜绝医源性传播,防止交叉感染。
4、对患者要关心体贴,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
5、要采用保证疗效,经济便宜的治疗方法,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人负担。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10
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为把我村建成整洁、优美的“安全礼貌村",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段管理,职责到人。
2.道路两边的树木、花草及绿化设施,由专人浇水、修整,村民不得随意损坏。
3.村民不得在门前、道路旁建厕所、搭窝棚或圈养家禽。厕所一律实行水冲式,建在住户院内,所有的家禽统一在规划的喂养区内或在自家院内饲养。
4.村民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在定点垃圾场地,及时清运,不得乱堆乱倒。
5.不得有乱停乱放车辆、堆放杂物、挤占道路的行为。
6.村内道路实行定期清扫,持续清洁。
7.集贸市场卫生管理应按“四自一包"职责书落实。
8.环境卫生工作实行定期评比、奖优罚劣。
年月日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11
村卫生室门诊(急、出诊)制度
1、对病人热情接待,态度和蔼,随到随诊,缩短候诊时间。
2、急诊病人优先就诊,门诊病人(含急、出诊)均要登记简要病史及治疗方法,书写符合要求。危重病员要立即进行抢救
3、对急诊病员要尽快作出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时治疗。须转诊者应及时转诊,转诊途中必须有医务人员护送。
4、对需要出诊的病员做到出诊及时,认真负责。出诊箱必配备实用的药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5、严格执行门诊卫生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村卫生室传染病管理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积极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卫生知识,积极参与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进行疫情处理,严格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建立传染病登记簿,做到不漏登,不漏报,及时收集可靠准确的疫情资料。
4、对可能被传染性病原体污染的物品要随时做好消毒工作,废弃物须消毒后丢入污物桶,传染病患者要及时转院诊治,转诊后对诊治场所和病家进行终未消毒。
村卫生室财务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账册、药物账册、物资账册,建好管好现金往来账,各种账册要填写及时,定期审核。
2、做到钱、账分管,管账与管物分开的原则。
3、账目清楚,定期核对。物账相符,每月必须查对一次。
4、服务收费有标准,药物明码标价公示,收取费用有凭证。
5、认真执行合作医疗报销规定,收支账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遵守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坚持一人一针一筒制度,杜绝医源性传播,防止交叉感染。
2、消毒液配制方法要符合要求,定期更换消毒液,并有更换记录,5—10月份每周更换两次,其余月份每周更换一次。
3、敷料、注射器、压舌板均需高压灭菌,做到一人一换一用。
4、卫生室每天要打扫清洁,做到桌面无积尘,墙壁无污渍,地面用来苏儿喷洒消毒。室内用紫外线消毒并记录。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及处方制度
1、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及配套法规。加强药品管理,为医疗保健提供有效、安全、数量不少于120种的基本药物。
2、明确药物保管分工,妥善保管特殊药物,药品放置定点定位,存放有序。
3、药品必须从乡镇医院(所)采购,并建有药品入库验收登记簿,及时进行药品质量检查,消除变质、过期、失效药品。
4、凭处方发药。发药时要实行复核、查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5、坚持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处方书写规范,不开大处方、人情方,注意配伍禁忌,开处方要签全名。
6、按处方定期进行药销,做到药账相符。
7、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使用后毁形剪断,浸泡消毒,统一销毁并有记录。
村卫生室妇幼保健管理制度
1、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及时为乡镇医院(所)提供怀孕妇女的消息,以便及时早做好孕健卡工作。
2、做好产后访视工作,发现母婴有异常情况及时转乡镇医院处理。
3、配合乡镇医院(所)做好妇女病查治工作,对患病妇女给予治疗并定期随访。
4、对村办幼儿园、托儿所进行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宣传保健知识。
5、做好出生和0—7岁儿童的死亡登记上报工作。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12
一、购进药品时应选择已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供应商;参加药品集中招标的医疗机构应在中标企业购进药品。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应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合法资质进行验证。应索取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和供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的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并对供货企业销售人员进行网上核查。
三、应有明确的书面质量条款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
四、购进药品应索取合法票据(发票、供货清单),并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五、购进药品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
六、购进进口药品应同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七、购进胶囊制剂应按照政策要求向供货企业索取电子版质量检验报告书。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13
一、行政管理制度
1、村卫生所负责人由取得乡村医生或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后,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证书的人员担任,负责全所的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有良好的工作程序。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定期总结并向上级报告工作。
5、卫生所(室)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乡村医生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乡村医生或(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上岗。
6、加强所容所貌管理,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7、严格执行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制度。
二、医疗管理制度
1、实行24小时服务,为本村居民提供初级医疗服务。
2、认真做好门诊登记,留观病历、处方书写要规范。
3、必须配备符合上级规定的设备和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药品,实行凭处方发药。
4、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坚持正常的购药渠道。
5、一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按“院感”规定处理。
6、严格执行医疗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隔离消毒制度。
7、妥善保存各种医疗文书资料。
三、预防保健管理制度
1、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协助上级防疫部门进行疫源地处理等。
2、按程序做好免疫规划的建卡、疫苗接种,及时填报并保存好有关资料。
3、掌握全村妇女及0—7岁儿童及外来儿童的基本情况。
4、按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要求进行产前检查、产后随访及高危孕产妇的管理。
5、按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程序和要求进行定期体检登记。
6、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专栏,普及卫生知识。
7、协助村委会指导全村改水、改厕,建立全村改水、改厕资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四、信息管理制度
1、掌握本村居民人口、户数,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经济状况及卫生等基本情况。
2、掌握全村人口出生、死亡、发病病人就诊、转诊等情况。
3、逐步建立本村居民健康档案。
村卫生室的规章制度 篇14
一、疫苗使用要有计划性,根据每月接种日安排,准确合理地制定用苗计划。
二、疫苗使用应遵循“足量、适量”的原则,既不能紧缺也不能浪费。
三、疫苗领发手续要完备,使用要有详细登记,包括名称、规格、批号、效期、产地、领苗日期及数量等,帐目要清楚,帐物要相符。
四、疫苗领用一般每月一次,接种门诊用苗有剩时,如冷藏条件具备,在效期内转下次使用。
五、疫苗使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活疫苗开启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1小时,即应废弃。
六、疫苗应按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
七、疫苗应由专人管理,按品名、批号效期,分类整齐存放,短效期先用,长效期后用。
八、接种现场要求一苗一冷藏,即一个冷藏包只冷藏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3.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4.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
5.疫苗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
6.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
7.疫苗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8.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
9.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10.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
11.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12.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
13.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14.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15.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