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实习报告 篇1
新的一天又是开始了,又是忙碌充实的一天。大步跨进单位的大门时碰巧看到一批被打进冷宫的“新人”,各种陌生的面孔对于我而言已经慢慢习惯了,想不通这些人究竟脑袋里在想些什么,放着好好的守法公民不做,偏要来到这种地方“享受”。
依旧是重复前几天的工作,每天和上百份的档案资料打交道,但是我们绝不会因此为怠慢工作,马马虎虎。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我们也经常和那些先进的党员和同事们做交流,谈谈工作,谈谈生活。除了对他们崇拜之余,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尊敬仰慕吧,平凡的工作坐着不平凡的事情,甘愿埋没自己,奉献力量。同时中间有很多都是年轻的一代,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国家,我想这就是我们最应该学的东西吧。 另外的几名男生在闲暇时刻也会过来帮我们录入档案,所以我们的工作业绩一直都不错,我们也越来越喜欢上这份非正式工作了。我们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偶尔和同事们聊聊未来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好事情,整天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从一方面来说是一个好事情,但是任何事物也都有两面性,这也是一样。我们不仅仅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精神,还可以和那些优秀的同事们进行交流,彼此增加互信,我们此次的任务不仅仅是来单位录入档案,同时还要与那些同事在人际关系方面相处融洽,在这段实习过程中渝他们良好相处,这是学校所希望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内心所希望的。
我们在来单位实习之前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一本笔记本,专门记录我们在这段时间中要学习加强的东西,不仅要记录一些专业知识还要记录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哲学。到最后实习结束时翻开笔记,方便自己所用,同时应该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吧.
监狱实习报告 篇2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司法模拟实践教学与实习一共有模拟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工作流程的实践活动,以及赴豫章监狱考察实践活动这几个项目,经过再三考虑,最后我选择了赴豫章监狱考察实践活动这个项目。出于这样的一种目的:前面三个环节,都是与审判相关的环节,而最后一个项目却是真的执行环节(相对于是刑事案件来说),可以说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最终的总结与思考。而监狱这个还有一个特别的监督职能,具体说来就是减刑,是很值得让人思考的。当然,选择时考虑到的问题有很多,随着实践的展开,考虑到的问题更多,让人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习,对于一个自己原来十分空白的领域有了一定的补充。实习过程中,是对理论的一种印证性的思考,这必将对今后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在整个实习中想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如果更好的改造犯人,犯人的人权问题以及现行监狱法的一些看法。
改造犯人应当由犯人家庭、监狱部门、社会的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犯人建立希望,使他们中的更多人去除消极的改造态度,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机会,早日回归社会。而这也是防止二次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的操作中,认为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电台,连通监狱内外,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行一种互动:犯人可以向社会诉说自己的悔过,社会可以有更多人对犯人提供帮助与鼓励(主要是心理层面上的)。或者还有很多更好的措施,只要是有利于犯人的改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的,都可以在实践中印证并将好的实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这三因素的共同努力,使犯人更少,使犯人更好的回到社会。
不过现实中总是存在这样的人,不会知道悔改,难以进行改造。这应该是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上的一个长久的话题,有着很深的个人生活背景、心理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系统的影响。这是一个尚在探讨与正在努力追求解决方法的话题。也只有在上述三因素协作下,通过对犯人的不断努力,才能找到有效解决措施。
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关于预防犯罪与改造犯罪。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除了其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与帮助之外,整个社会也应该对他的成长负责,给予其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才是从根本上预防犯罪的做法。现实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存在,只是在追求之中。而在人犯错之后——严重是就是刑事犯罪进入监狱服刑以至死刑的剥夺生命权——如何补救?这才是一个当前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更好的平衡,让每个人更好的认识这个社会,知道如何去适应它,去改造它。
犯人的人权问题。关于这个监狱内犯人的人权问题,现行的监狱管理要推行狱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狱警不能以打骂的方式对犯人进行教育,而应以文明手段对犯人进行教育改造,这应该能说是监狱犯人的人权保护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实中的情况我们都不用多说。在此处,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给予犯人多少权利?所给予的又是哪些权利?他们的义务又该如何?如果犯人坚决不进行劳动改造,不作为,我们又能如何对待他?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我以为一个处于特殊社会地位的犯人,是从他严重侵犯了他人的权利那一刻开始,就应该对他的权利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公正,如果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看。如果为了一种应然的人权,而从实然上给予犯人更多的权利,会对监狱管理带来多少不便?从而对多少人造成不公?会浪费多少有效资源?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这似乎有勃于法的效率与正义的平衡。
而对于现实中的监狱法,综合上述的两个方面,笔者以为其对实践存在很大的阻力,还需要不断的改进,以免对监狱的工作造成阻碍,使法律在经济效益上产生负效益,失却其应有的价值。
监狱实习报告 篇3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是我在单位实习的第六天了,我已早已融入这般工作环境,所有陌生的东西变得越来越熟悉。
由于这几天工作表现积极出色,我们几个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陈大哥给我们布置的工作量,所以,我们几个实习生商量了一下在原来的基础上在次提高工作量,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主动要求提高工作量了,陈大哥自然最高兴了,但是他也提醒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速度而不去关注质量,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次陈大哥给我们布置的工作量远远高于上次的,似乎一时半会是完不成的了,至少短时间里是我们完不成的。每天接触那么多的档案资料,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另外还去关注一些我们在学校没见识过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知识盲区。每个案例的犯罪记录、呈堂证供以及所判罪名,有时候我们几个也私下的去讨论关于这些案例的经典之处,遇到些不明之处我们也回去监狱的图书馆资料库去查有关专业资料,去解惑不明之处。此外,我们也经常和陈大哥和其他同事们一起讨论这些工作上事情,我们在认真听的时候偶尔也会在笔记上勾勾画画,记录上我们认为重要的有用的东西。五花八门的犯罪和五花八门的罪名有时更是让我们“受宠若惊”更深一步让我们自叹原来在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真是硬了前面我所说 的一句话:“理论的窘境在现实面前展现的总是那么的异常清晰和易于理解”。
紧张忙碌的一天在每天重复的工作中一晃而过,时间又总是那么的不留人,距离我实习结束的时间渐渐接近尾声,在接下来的这些天我更要加倍努力,去为学校争光,去弥补我的知识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