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网友“shutuyongmupin”整理的食品安全活动教案6篇,欢迎参阅。
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能仔细观察、分析哪些食品时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3、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克制自己,少吃零食。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活动准备
1、各种食品包装袋及瓶、罐。
2、霉变及变质的食品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食品包装上的安全信息呢?在正规超市买的食品外包装上会有生产日期和安全标志,你们知道吗?
2、活动展开:观看教学挂图。
(1)观看教学挂图,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
①教师出示挂图上的生产日期及安全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辨认。
教师提问:图中的食品包装袋和牛奶瓶上有什么数字和图案?它们有什么用?
②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是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安全标记。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所购买的食品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放心食用。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时安全的,过了保质期就坏掉了,吃了可能会生病。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是安全的,没有安全标志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和爸爸妈妈去买食品,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安全标志。如果你不会计算保质期到什么时候,可以问问身边的大人。
(2)观看教学挂图,学习分辨变质食品的正确方法。
①教师出示挂图上其他三幅图片。
教师提问:面包上面有什么,还能吃吗?开封后搁了一段时间的食品怎样才能知道有没有变质呢?牛奶、豆浆能在温室下放很久吗?
②请幼儿回答,大家评论。
③教师小结:在吃食物之前,我们要确定食物是不是安全的,可以先用眼睛仔细地观察一下有没有霉点,是不是变色了,还可以用鼻子闻闻有没有奇怪的味道,比如酸味或者臭味。如果颜色和味道改变,就说明这个食物坏掉了,不能吃了。新鲜牛奶、豆浆在室温下不能放太久。
3、活动展开:实地观察分辨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①师:我这里有一些食品的包装以及各种食品,请小朋友来当食品检验员,检查一下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不安全。
②每次请3~5名幼儿,并集体检查讨论。
③讨论零食中的安全隐患,克制自己,少吃或不吃零食。
教师小结:
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零食,才会健康成长。
活动总结:
注意食品安全。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 知识:
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明白什么是合理膳食并理解合理膳食的意义
二、能力:
1、有兴趣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原与其他同学交流,尝试设计表格
2、有兴趣参与课堂调查活动,并小组协作将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二、 情感: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习表达孝心
教学重点:
1、关注并学会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参与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3、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难点:
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方法:
调查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人太胖太瘦都说明这个人的营养状况不太好,那什么样的体重才是比较标准的呢
讨论、交流、表达
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并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参与讨论,交流,表达让学生关注并粗略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三)过度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课堂调查学生发言,讨论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是否正确,并说出科学依据让学生明白饮食卫生的科学道理,体现教学来自生活,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素养。
(四)营养学专家对合理膳食的建议
提问: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说说自己的看法讲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的有知识学生发言,谈谈对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理解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再给出营养专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今天我们当家”——为家人设计一日食谱
描述父母的辛劳和同学们的幸福生活,安排学生讨论如何为家人设计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小组讨论,设计一日食谱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完成一日食谱的设计并付之实施(课后)。
通过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以“今天我当家”为主题的设计食谱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关心长辈的饮食、体验父母的辛劳。
(六)关注食品安全
引导学生注意食品安全,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食品的安全性。
小组设计调查表,分工合作,并在课堂上交流(课后)。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懂得如何鉴别食品的安全性,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七)课堂反思、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通过反思与小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
(八)课堂练习
布置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对知识进行巩固
板书
第三节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一、 膳食指南:
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二、 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类 (每天300克~500克)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分别是400克~500克 100克~2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类(235克~200克)
第四层:奶、豆类(分别是100克 50克)
第五层: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三、食品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 篇3
1、老师通过与孩子们的交谈引出了活动的主题
1、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什么?零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你吃了什么点心?
引导幼儿回答。
2、老师:刚才,孩子们说了很多他们喜欢吃的零食。除了零食,我们还需要吃东西。孩子们,你们吃了什么?
教师引导孩子认真回答。
2、引导儿童了解进食可能带来的风险
1、老师: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食物是美味的,小吃也是美味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食物,它将是非常危险的!
2、老师举了一个饮食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例如:有些孩子因为吃了果冻而窒息,有些孩子中午睡觉时嘴里塞着午餐,等等。
3、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合理饮食所带来的风险
1、老师:孩子们,现在请告诉我你们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
2、为了避免危险的发生,老师引导孩子们说出在吃东西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是不正确的。
3、老师小结:吃饭的时候,嘴里不能有米饭。当你吃鱼的时候,你应该慢慢地吃,以免被鱼骨卡住。当汤太热时,你应该等一会儿再喝。只要我们细嚼慢咽,多加注意,这些风险就不会发生。
四、展示海报,进一步了解饮食安全
1、老师:孩子们,请看图片中的信息。当我们在图片上方进食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教师小结:细嫩爽滑的`食物应咀嚼后咽下。当我们吃水果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把果仁吐出来。当我们吃多刺的食物时,我们应该慢慢地吃。当我们过热的食物,我们应该等到它是有点冷。
5、老师引导幼儿复习和总结当天活动的信息,希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饮食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 篇4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1
1、 老师通过与孩子们的交谈引出了活动的主题
1、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吃什么?零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你吃了什么点心?
引导幼儿回答。
2、 老师:刚才,孩子们说了很多他们喜欢吃的零食。除了零食,我们还需要吃东西。孩子们,你们吃了什么?
教师引导孩子认真回答。
2、 引导儿童了解进食可能带来的风险
1、 老师: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食物是美味的,小吃也是美味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食物,它将是非常危险的!
2、 老师举了一个饮食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例如:有些孩子因为吃了果冻而窒息,有些孩子中午睡觉时嘴里塞着午餐,等等。
3、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合理饮食所带来的风险
1、 老师:孩子们,现在请告诉我你们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
2、 为了避免危险的发生,老师引导孩子们说出在吃东西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是不正确的。
3、老师小结:吃饭的时候,嘴里不能有米饭。当你吃鱼的时候,你应该慢慢地吃,以免被鱼骨卡住。当汤太热时,你应该等一会儿再喝。只要我们细嚼慢咽,多加注意,这些风险就不会发生。
四、展示海报,进一步了解饮食安全
1、 老师:孩子们,请看图片中的信息。当我们在图片上方进食时,应该注意什么?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教师小结:细嫩爽滑的食物应咀嚼后咽下。当我们吃水果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把果仁吐出来。当我们吃多刺的食物时,我们应该慢慢地吃。当我们过热的食物,我们应该等到它是有点冷。
5、 老师引导幼儿复习和总结当天活动的信息,希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饮食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餐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洗净去皮,不叹食街头小吃。
2.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洗干净的苹果一只,水果刀一把。
洗净去皮苹果每人一小块,放在干净盘内。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思考洋洋为什么肚子疼。
(1)有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洋洋回家。路上,洋洋的肚子饿了,他吃了羊肉串。
(2)回到家洋洋又吃了苹果。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菜兜里的)(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以后,洋洋怎么啦?(难受、肚子疼)(4)洋洋去了医院,你们知道医生对洋洋说了什么?
(教师可代替"医生"告诉幼儿:路边摊位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2.进一步启发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不能吃。
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无遮盖的点心等。
3.现场示范:瓜果洗净去皮。
4.请幼儿洗手、吃苹果。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干净的苹果,可小朋友们的销售干净不干净呢?谁能告诉老师吃东西前要先干什么?
《不乱吃东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三、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爸爸妈妈担心死了。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医生告诉龙龙说:"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食品健康活动:《猫妈妈的小吃》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及吃东西前要洗手2.初步了解什么的"地沟油",并学会拒绝路边的小吃3.懂得卫生、健康的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活动准备:正确洗手的步骤图、猫妈妈和小猫的图片、小狗妈妈和小狗的图片、小吃(烧烤串、羊肉串等)图片、地沟油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图,引导幼儿巩固正确洗手的方法1.师幼一起边念洗手歌,边做洗手的动作,进一步巩固洗手方法"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大拇指,搓一搓,手指缝缝搓一搓,指关节,搓一搓,小指头,、2.提问:如果小朋友们不洗手就拿东西吃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说说洗手的重要性)3.小结:我们要做勤洗手、讲卫生的健康的小朋友二。教师讲述故事《猫妈妈的小吃》,引导幼儿理解路边小吃好吃但不卫生的道理1.教师语言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可是呀,有一个小朋友,他很讲卫生,吃东西前都有洗手,可是有一天他生病了,肚子疼。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2.教师边讲述《猫妈妈的小吃》,边依据故事情节出示猫妈妈和小猫的图片、小狗妈妈和小狗的图片和小吃(烧烤串、羊肉串等)的图片1)提问:小狗为什么生病了?当小狗想买猫妈妈的小吃时,狗妈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2)提问:当小猫想吃妈妈的小吃时,猫妈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回答)3)提问:猫妈妈说她的小吃全都是用地沟有炸的,你知道什么是地沟油吗?地沟油对身体有什么坏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地沟油的图片小结:地沟油是从下水道里捞上来的,有一些心肠坏的叔叔阿姨把地沟油提炼成油,做成食物买给客人。如果吃了地沟油就会生病,地沟油可以导致癌症,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2.请幼儿说说,除了在路边的小吃摊上见过地沟油,哪里还有地沟油?
小结:所以我们不能吃路边的食物,因为它们可能是用地沟有做的,而且路边的细菌、灰尘很多,吃了容易生病三。师幼讨论:怎样让我们身边的人知道吃路边不健康的小吃的危害?
1.请小朋友回家告诉自己的朋友和亲人2.制作食品安全、健康的标志,让更多人知道
小学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让幼儿认识身边的绿色食品。
2.了解生态园中农民的简单种养方式及技能。
3.感受家乡生态农业的特点,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懂得不吃垃圾食品,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初步了解食品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
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感知身边的绿色食品。
活动难点:
了解绿色食品的种养方式及技能,感受家乡生态农业的特点。
设计理念:
新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镇地处农村,是靖江市的“休闲农村示范区”,近年来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了一批规模化养殖,优质农产品种植等特色农村项目,这些特色农产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了解家乡的“绿色食品”和科学的种养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家乡生态农业的特点,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设计思路:
社会领域活动前评析绿色食品这个名词我们都不陌生,但或许在成人和小孩的心理都认为绿色食品就是一些绿颜色的食品如:西瓜、黄瓜、蔬菜等食品。其实绿色食品是有它真正的含义的。所以活动中我先从认识家乡的“绿色食品” 入手,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它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种养条件。再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记,了解其加工过程。到最后幼儿尝试把所带的食品进行分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初步了解我们身边的绿色食品。
1.师:小朋友,我们家乡的农民伯伯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呢?(师出示各种蔬菜,土豆、南瓜……)幼儿回答。
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家乡勤劳的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绿色食品,我们家乡还有好多这样的“绿色食品”呢,乘上我的旅游车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师幼听音乐,一起做“开汽车”的动作。)
(开始部分以“送礼物”、“乘旅游车参观”的游戏形式导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我们家乡的绿色食品。
1.乘旅行车欣赏家乡的“绿色食品”。
师:小朋友,瞧,我们到哪了啊?对了,这就是我们的家乡生祠,请一位阿姨为我们介绍下我们家乡的`“绿色食品”好吗?一定要看仔细哦!(幼儿欣赏录像,师提醒幼儿仔细听)
师:你看到了哪些绿色食品?(草莓、冬枣、葡萄、野猪、草鸡、鸭子、稻子、红薯、玉米、芋头、鸡蛋)
2.分段欣赏图片,让幼儿了解科学种植和养殖方式。
(1) 出示草莓图片
师:我们家乡的绿色食品可真多呀,小朋友看,这是海鸿生态园种植的什么呀?这里的草莓怎么样啊?你们想不想吃啊?
师:这么大,这么好吃的草莓,农民伯伯是用了什么方法种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启发幼儿看图说出铺上薄膜、架上塑料大棚)。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师小结:这样啊既能保温又能防止土壤里的害虫吃草莓,农民伯伯聪不聪明啊?
(2) 出示葡萄幻灯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葡萄呢?你们吃过我们家乡种的葡萄吗?吃过的小朋友请举手。我们家乡的葡萄味道怎么样啊?瞧,这里呀就是我们“金星农庄”的葡萄园了,瞧,阿姨们在给葡萄干什么呢?为什么阿姨要这么做啊?
师小结:农民伯伯在葡萄结果的时候呀,给葡萄装上袋子,这样呢,虫子就吃不到葡萄了,就不用打杀虫剂了,一些鸟呀也吃不到葡萄了,看葡萄长的又大又紫,真好吃!你们说,我们农民伯伯想出的办法好不好?农民伯伯棒不棒?
(3) 出示野猪的图片
师:“看,这是什么呀?”“有没有小朋友家里养猪的啊?那你们家里平时都喂猪吃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家乡的猪吃的是什么?”
小结:饲养员喂给野猪吃的是鲜嫩的青菜和蔬菜,所以野猪的肉特别好吃。
师小结:小朋友,刚刚老师向小朋友介绍的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什么食品呀?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农民伯伯没有给他们喷洒有毒农药,让它们自然生长,而且呀用了科学的种植、养殖方法,所以呀种出来的东西就特别好吃、特别有营养。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图片,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认识“绿色食品”标记。
1.师生一起认识“绿色食品”标记。
师:人们啊还为这些“绿色食品”设计了一个标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绿色食品标记由三部分组成,上面呢是一张嘴巴,下面呢是两片树叶靠在一起,中间呀有一个花芯,它的图形是圆形,凡是有这种标记的,就说明它是什么食品呢?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四、幼儿进行食品分类。
1.幼儿尝试将超市食品进行分类
师:我们生活中呀还有很多绿色食品呢,还有哪些地方有呢?乘上旅游车,我们再去找找吧!瞧我们到哪了啊?哦,我们来到了“超市”。瞧,在那呢。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超市逛一逛啊,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哪些食品上有“绿色标记”的,把有标记的食品放进这个篓子,把没有标记的放进这个篓子里,好不好?
2.让幼儿了解绿色食品的加工过程。
师:好,那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呢,师出示不同味道的三包瓜子,师:“咦,这两包都是瓜子,为什么它们一个是绿色食品,一个不是绿色食品呢?
师边说边点图片:原来呀这包是原味的,没有味道的,工人叔叔在制作过程中呀特别注意卫生,看都戴了什么啊?“口罩”。里面呀没有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所以呀它是绿色食品,而这包瓜子是有味道的,里面就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所以呀它就不是“绿色食品”了,明白了吗?还有象老师手中的饮料,就是加了色素,薯片里面加了防腐剂,所以多吃了这些食品对我们的身体有没有营养啊?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五、结束活动
让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绿色食品,继续旅行。
师:小朋友,我们玩了这么久,你们饿不饿呀?现在呀请每个小朋友到这个筐里选一种你最喜欢的“绿色食品”,坐上老师的旅游车,我们继续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