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动物》大班科学教案6篇 大班动物的科学优质课,供大家赏析。
《动物》大班科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教学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吗?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2、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世界上最小的鸟?(学生划书26页)
(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这些世界之最的动物在我们生活中不常见,那在这个季节,我们能在校园里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大家来讨论一下,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这么多动物,哪些我们是会看到的,哪些是不会看到的。
(三)寻访小动物
1、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2、在寻访小动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阅读书17页)
小结:用观察的方法是获得动物信息最好的方法,这个单元就请大家一起来观察小动物。
作业:课后寻找蜗牛并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
《动物》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根据不规则的拓印材料添画不同的小动物。
2.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造性表现。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白纸每人两张,硬纸片每人一张,形状为不规则形。
2.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1.动物在哪里。
――有一群动物,它们躲起来了,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请幼儿在两张白纸间夹好纸板,用夹子固定,提醒幼儿不要任意移动纸板。
――用油画棒在白纸上(硬纸片的部位)均匀涂抹。
――观察幼儿拓印出的效果图,看看像什么。
2.找动物。
――这是动物的一部分,它们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用添画的方法把动物画完整。
――根据个别幼儿的作品,启发其他幼儿大胆想像,及时表扬有创造性的幼儿。
――幼儿根据动物的习性为动物添画场景,如草地、树柿、池塘等。
3.动物现身。
――说说自己找出了什么动物,找找刚才涂抹出的一部分是动物的什么部位。
――动物现身了,大家一起来参观,看看都有些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活动建议
1.在添画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作画是本活动的重点。若幼儿能力不强,在“找动物”的环节中,教师也可先尝试添画,使幼儿操作时能更有的放矢。
2.活动中,教师应着重观察幼儿作画的联想力,适时给不同层次的幼儿以支持。
3.将绘画材料放入美工区中,供幼儿继续创意性绘画。
《动物》大班科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培养环保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大画纸、油画棒,学生:小镜子、彩色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
导入: 表演猜谜:
1、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动作?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
2、说说你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的基本特征,还有这些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观察欣赏:
1、播放各种动物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分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你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识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了解这些动物的艺术品跟原来动物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考创作:
分析学生作品的美感:形、色、花纹、动态、以及用材等。
制作方法:可以根据材料来决定制作的“动物”,也可以根据想好的“动物”来选择材料。 分组讨论:
本组要制作一组什么动物? 用什么材料? 如何分工合作?
每个动物起个什么名字?编一个什么故事? 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制作一组“动物”的活动。
展示评价: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并进行自评互评。
思考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什么?了解了什么?探索了什么问题?
延伸:
你知道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你还知道其他更多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吗?知道其他国家如何保护动物吗?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动物》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翅膀的资料、卡片等,布置“动物翅膀”展。
2、实物投影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雀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能区分孔雀的雌雄。
2、技能目标:通过涂色、剪贴画让学生动手来装饰孔雀,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爱画想画的绘画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孔雀的认识。
教学难点:
用剪贴画和画笔装饰孔雀。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集中注意力,纠正坐姿(手放平,脚并齐,抬头挺胸,向前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揭题:
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猜猜是哪个小动物。
花冠头上戴,
锦袍身上穿。
尾巴像扇子,
展开人人爱。
(师模仿动作引出谜语)
2、齐读:孔雀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去认识美丽的孔雀,走进孔雀的世界。
板书课题:美丽的孔雀
3、讨论:
(1)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孔雀吗?在哪儿见过?(电视、电脑、动画片里、动物园里……)
(2)它长得什么样子?
(3)那你知道孔雀喜欢吃什么吗?
(玉米、小麦、高粱、大豆及青草等。)
二、认识孔雀:
过渡: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中的孔雀和你看到的是一样的吗?
1、认识羽冠、尾屏、眼状斑。
2、认识种类。
孔雀的种类很多,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孔雀朋友,同学们快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PPT出示4类孔雀图
(1)绿孔雀
【绿孔雀】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和西藏地区,数量仅有1000只左右。它身上羽毛的颜色以绿色为主,尤其是颈胸部。
(2)蓝孔雀
【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颈胸部是蓝色的,头上羽冠是扇形的。蓝孔雀是进口的不属于我国保护鸟类,可以家养和个人繁殖场饲养、售卖。而绿孔雀主要在动物园见到,属于国家保护鸟类,禁止个人饲养!
(3)白孔雀
【白孔雀】全身洁白无瑕,羽毛无杂色,眼睛呈淡红色。开屏时,就像一位美丽端庄的少女,穿着一件雪白高贵的婚纱,左右摆动,翩翩起舞·非常美丽。它是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变异率约为1/1000,较为罕见,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
(4)黑孔雀
【黑孔雀】也是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极其稀少。2000年在我国云南的一个蓝孔雀养殖场中曾经孵化出一只黑孔雀,不幸的是这只黑孔雀没能存活到成年。目前印度动物园已经培育出了具有繁殖能力的黑孔雀。
3、分辨雌雄孔雀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副图,看看哪个同学的小眼睛最亮,观察德最仔细!
(1)、图上有几只孔雀?
(2)、这两只孔雀有什么区别?
(a)看图画启发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两只孔雀的外貌特征,知道雌孔雀羽毛以褐色为主,无尾屏,下体近白色。雄孔雀尾屏特长,头部冠羽竖起。颈部、上背及胸部的羽毛色彩艳丽,像穿了一件华丽的锦袍一样。
(b)出示PPT课件,区分雌雄孔雀,为方便学生理解,可称呼为孔雀妈妈和孔雀爸爸。
3、观看孔雀开屏。
同学们真聪明,能区分哪个是孔雀爸爸哪个是孔雀妈妈了吗?好,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园里看看孔雀是怎么展示自己漂亮羽毛的。
观看《孔雀开屏》视频。
01:04
小百科:
孔雀开屏时间是每年的春天3、4月份,是用来求偶,吸引雌孔雀的注意。
同时也是一种防御行为,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这种斑纹从内至外是由紫、蓝、褐、黄、红等颜色组成的。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突然开屏,然后抖动它“沙沙”作响,这些眼状斑像“多眼怪兽”一样,敌人也就不贸然前进了。
三、动手操作:
过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只小孔雀,可是它有点不开心,你知道为什么吗?
(出示手绘孔雀简笔画)
没漂亮的羽毛,通过涂色和剪贴画,帮孔雀装饰美丽的羽毛。
1、师示范贴。
2、指名上台练习。
3、分发学具,学生自由练习。
4、展评作品。
四、思维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只漂亮的小动物,它是……(孔雀)
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个有关动物的手指操,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手指操里都有哪些小动物,(生自由回答)然后随机一句句互动,创编“变成孔雀跳跳跳~!”
《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小鸡,叽叽叽。
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小鸭,嘎嘎嘎。
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小猫,喵喵喵。
我有一双小小手,变成孔雀,跳跳跳。
五、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孔雀、会画孔雀、复习了有关动物的手指操……)
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喜欢)其实大自然里到处都有可爱跳跃的小生命,同学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做一个文明的有爱心的小学生,好不好?
(珍惜每一个美丽的生命,关爱和善待每一个生灵!)
六、儿歌怡情:
播放儿歌《小孔雀》,在儿歌中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结束本课。
《动物》大班科学教案5
设计意图:
幼儿园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去上海动物园,孩子们玩得很尽兴。回园后,动物成了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话题。讨论也带来了许多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如:为什么猩猩长得和人很像?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会那么长?大象跑步快吗?……于是我们组织了“我喜欢的动物”这个活动,让孩子区探索自己喜欢的动物,再介绍给大家,吸引其他的幼儿也喜欢自己的动物。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动物都非常可爱,我们要爱护所有的动物。主题探索中有“你问我答”的活动,让孩子自己提问题,让知道答案的幼儿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生生互动,使个别孩子本身的经验成为所有孩子的经验,在活动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自信心,还自发带来了有关动物的照片、图片、碟片、文字介绍等,共同布置在教室的墙面上。本次活动是教师预设的一个活动,我们中班小朋友对图形认识感兴趣,有几个小朋友还尝试用图形贴动物,我就设想让幼儿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上,通过图形粘贴成动物,一方面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结合数的内容让孩子自己来讨论图形的种类与数量,并初步学习对图形的统计。
活动目标:
1、在变戏法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图形拼贴各种常见的动物,并初步学习统计图形的数量。
2、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动物的外貌特征。
3、喜爱动物,学习有目的地观察和比较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4、有初步的保护自然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椭圆行等图形若干、纸、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已有经验迁移,引发兴趣
1、图形宝宝要来变戏法,变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想一想,可以变出什么小动物?
2、幼儿相互讨论。
(二)、幼儿拼图,师个别指导。提示:大胆想象,拼贴不一样的动物。
(三)、探讨交流
1、说说贴了一个什么动物,用了那些图形?
2、数数每一种图形用了几个?
3、想想用什么办法既可以记得快又不容易忘记?幼儿个别操作、演示。
4、全体幼儿统计图形,师个别指导。
5、幼儿之间相互作检查。
(四)、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讨论那一种统计办法最合适。
《动物》大班科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颜色、身体构造等方面。蜗牛利用腹足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和推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做到不伤害小动物,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蜗牛、放大镜、细线、玻璃、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上节课的寻访过程中你在校园里找到了哪些动物?是在哪个位置找到的?为什么在这些地方会找到这些动物?
2、我们之前猜哪些动物是会找到的,但结果找不到?为什么会找不到这些动物?
3、你们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
(二)观察蜗牛
1、下面我们就来观察蜗牛,用什么工具才能把蜗牛观察清楚呢?
2、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3、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4、请大家把你们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5、各小组交流发现。
6、介绍蜗牛各部分名称、螺线。
7、螺线转向左逆时针的,我们叫做左旋;螺线转向右顺时针的,我们叫做右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