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7篇

时间:2024-02-20 09:59:05 大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以供参考。

大班教案7篇

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用"近大远小"的方法画出窗外的景物。

  2、培养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关于春天的图片(课件)。

  2、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说说窗外的景色。

  2、引导幼儿欣赏窗外,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是什么季节?

  看图片,共同欣赏窗外春天的美景小结:窗外有树、人、天空、还有各种建筑物,现在是春天,窗外的景物更美。

  3、画画窗外的景色。

  (1)讨论:自己想通过窗口表现什么?

  (2)用什么方法表示近处和远处的景物。

  4、自由作画,教师重点指导画面上远小近大的'层次上的处理。

  5、欣赏幼儿眼中窗外的景色。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摇晃并能用动作表示。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1、事先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知识,带幼儿观察风来时物体的变化。

  2、根据诗歌内容制作的课件。录有“风”的声音磁带。画有国旗、风车、麦穗、头发、裙子等物体的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以听“风”的声音引出课题: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

  2、哦,原来是风的声音,你们有没有看见过风呢?那你们是怎么发现风的呢?

  3、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题目就叫《风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理解、欣赏诗歌。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的题目叫什么?诗歌里有谁回答了“风在哪里”这个问题?树叶、花儿、小草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吧!

  2、教师边操作课件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

  (1)、树叶、花儿、小草是怎么说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画面)

  (2)、如:幼儿说:“树叶说:‘当我翩翩起舞的时候,那是风在吹过。’”,教师就点击出现树叶翩翩起舞的画面。

  (3)、你们知道什么样是翩翩起舞吗?你们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一下?(请个别幼儿表演动作)

  (4)、那我来做风(教师作吹风状),你们来做树叶,大家一起来做树叶翩翩起舞的动作吧!

  (5)、我们一起也来学学树叶说的话,树叶怎么说的?(集体边做动作边学说“树叶说:‘当我翩翩起舞的时候,那是风在吹过。)

  (6)、那花儿、小草又是怎么说的呢?(方法同上)

  (7)、刚才诗歌里还说到了关于春、夏、秋、冬的话,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这里也是幼儿说到一句,就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集体学说这句话

  (8)、这四句话我都非常喜欢,你们能不能再朗诵一遍给我听呢?(幼儿朗诵诗歌后半部分)

  三、学习朗诵诗歌。

  1、这首诗歌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来朗诵一遍吧!

  2、这么好听的诗歌,如果我们能用更好听的声音来朗诵,再加上一些好看的动作,肯定会更棒,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我们一起朗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好吗?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最棒的!

  四、学习仿编诗歌。

  1、风还会吹到哪里呢?还有哪里也会动呢?(幼儿自由回答)

  2、那国旗、头发、风车、裙子会怎么说呢?我想国旗会这样说:“当我随风飘荡的时候,那是风在吹过。”

  3、幼儿仿编其它物体说的话。

  4、教师选择其中三位幼儿仿编的诗句,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5、哇,你们可真了不起,会当小诗人编诗歌了,还有谁愿意编的吗?

  6、有这么多的人都想说呀!那好,我在你们的椅子下放了小图片,请你们3个人一组,一边看着小图片一边编一首新的诗歌。

  7、请2—3组幼儿上台表演朗诵。

  8、我们一起去朗诵给弟弟妹妹听吧!结束。

  附诗歌:

  《风在哪里》

  风在哪里?树叶说:“当我翩翩起舞的时候,那是风在吹过。”

  花儿说:“当我频频点头的时候,那是风在吹过。”

  小草说:“当我轻轻摇晃的时候,那是风在吹过。”

  风在哪里?风就在我们的身边。

  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

  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来了银装。

大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动画片同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2、感受识别两段性质不同的音乐,尝试为小鱼和水草的动态画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3、能大胆运用各种方式表现小鱼和水草的不同形象。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族馆》音乐、动画VCD、磁性画板、颜色标记、皱纸、塑料带、裙子、绸带等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动画内容并进行讲述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小海军”入室,要求做出解放军的威武气势。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特征:

  (1)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

  提问:你们听到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2)幼儿再次完整欣赏并用不同颜色的标记记录音乐的几次变化:

  (3)展示个别幼儿的画板,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发现音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这些颜色来表现?

  3、欣赏消音动画片,提出为动画片匹配音乐的建议,引导幼儿为动画片进行相应的匹配:

  (1)引导幼儿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情景并完整欣赏动画片:

  提问:动画片可以分成几段?第一段说了什么事?第二段又说了什么?第三段呢?

  (2)引导幼儿寻找音乐与动画片的同构点,并为动画片进行相应的匹配:

  提问:哪一段音乐和哪一个画面最像?

  (3)为动画片配音并完整欣赏,感受音乐与画面的协调一致。

  4、分段欣赏配乐动画片根据情节变化创编相应的动作表现小鱼和水草的'不同形象,并随配乐动画片自由表演:

  (1)欣赏A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的旋律是怎么样的?你仿佛看见小鱼和水草在干什么?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水草在舞蹈,小鱼在游……

  (3)欣赏B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和前面一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小鱼和水草会发生什么事情?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水草和小鱼在玩,捉迷藏,说悄悄话……

  5、幼儿自由借助道具随配乐动画片完整进行表演,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大班教案4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玩游戏“数字蹲蹲”

  (1)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1,为游戏开头,如“数字1蹲,数字1蹲,数字1蹲完数字3蹲”“数字3蹲,数字3蹲,数字3蹲完数字2蹲”以此类推,直至5位小朋友全蹲完。

  (2)请全体幼儿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围成圆圈,集体玩数字蹲游戏。

  3.音乐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4.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1)幼儿人手一份数字操作卡,请他们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5.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投入活动中,对活动感兴趣。

  2、进行初步的创编,积极表达自己的创编内容。

  3、大胆创造,感受音乐活动的.愉悦和快乐。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指五官》——教师说出五官的名字,幼儿指出来,教师说得快,幼儿就指得快。

  (二)学习演唱新歌。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配上动作,引起幼儿兴趣。

  师一边动作一边唱“摸摸鼻子摸摸鼻子拍拍手”。

  2、和幼儿一起轻声演唱歌曲,注意和幼儿的动作交流。

  3、配上动作,完整演唱。

  (三)尝试创编歌曲。

  1、幼儿自由创编。

  师:我们除了摸鼻子、拍手,还可以做什么?

  帮助幼儿总结后唱出来。

  2、看老师做动作,引导幼儿用歌词唱出来。

  (四)玩拍一拍的游戏

  1、引导幼儿创编身体的动作,继续进行创编演唱。

  2、和幼儿边动作边演唱。

  (五)游戏《找找小老师》

  1、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坐下,老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小老师。”找到的幼儿说出自己想做什么动物,一起用相应的歌词唱出来。如:摸摸胡子摸摸胡子喵喵喵。

  2、教师出示小动物,引导孩子进行创编。

  (六)复习游戏《碰一碰》

  再次激发幼儿快乐的情绪,一起玩个碰一碰的游戏。(钮莹莹)

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渔网练习渔网的抛撒动作,锻炼手臂肌肉,发展幼儿全身协调性。

  2、体验捕鱼的乐趣。

  活动重点:

  掌握渔网的抛撒动作技能。

  活动难点:

  将渔网洒的又远又准。

  活动准备:

  渔网若干,小鱼若干、运动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透过游戏活动全身各个关节,达到热身的目的。)

  1、游戏:过渔网

  布置一块鱼塘,将渔网撒在鱼塘上,布置成远近,疏密不同的陷阱,幼儿扮演小鱼,在鱼塘中或快或慢,或跑,或跳地躲开陷阱。

  2、过渡语:渔网真好玩,你们想想看,渔网除了玩这个游戏外还可以怎么玩呢?

  二、好玩的渔网

  (探索渔网的不同玩法,掌握渔网的抛撒动作技能,感受渔网的有趣。)

  1、自由探索渔网的不同玩法。

  (夹腿跳、旋转渔网、抛接渔网、间隔跳渔网等。)

  2、师幼共同体验探索出来的好玩的渔网动作。

  3、探索将渔网抛撒得远、准的方法。

  第一次探索:你是怎样将渔网撒出去的呢?

  动作要领:双手握住渔网的两边,两脚蹬地,将渔网由后至前抛出。

  第二次探索:怎样才能将渔网撒得又远又准?

  动作要领:全身协调用力,两脚用力蹬地。

  第三次探索:请用正确的方法将渔网撒远,看谁撒得远。

  3、游戏巩固

  (1)捕不游动的鱼

  导入语:你们看,鱼塘里有好多的`鱼呀!大家快去捕鱼去。

  要求:在池塘外面撒网,不要掉到鱼塘里去了。记得尝试捕远一点的鱼哦!

  (2)捕四处游动的鱼

  导入语:池塘里的小鱼都是游动的,现在谁来当小鱼,谁来当渔夫,我们一起玩捕鱼的游戏咯。

  要求:扮演小鱼的人可以在池塘内四处游动,渔夫在池塘岸上撒网捕鱼,若被渔网套中就要回到岸上。

  三、放松运动(放松身心)

  1、放松游戏:晒渔网。

  2、集体整理道具,回教室。

  反思

  本学期的第一节美术活动开始了,今天我们要做回小猫去捕鱼吃。 我们在讨论怎样帮助小花猫抓鱼时,提出了很多建议。有的说直接下水抓;有的说用鱼钩钓;还有的说让小花猫把尾巴伸到水里钓鱼……后来,曹一凡小朋友说“那就用渔网吧!”我们看到范图的渔网很漂亮,最后都说用渔网好。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织渔网了。不一会儿,一张张漂亮的渔网就织好了。爸爸妈妈快看看我们的作品吧!

大班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道螃蟹的基本形状,八条腿两只蟹钳。

  2、让幼儿在说说画画做做中激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螃蟹壳、水彩笔、勾线笔、画纸、彩色纸、用螃蟹壳制作的米老鼠一只。

  教学过程:

  一、说说螃蟹。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水里的朋友,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幼儿猜测,引起兴趣)

  2、小朋友猜了那么多,有没有猜对的呢(出示螃蟹)

  3、请幼儿说说螃蟹的基本的特征。(幼儿自由讨论)

  4、教师简单总结螃蟹的基本特征:圆圆的身体,有八条腿,前面还有两个大蟹钳。

  二、出示“米老鼠”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前几天好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吃了螃蟹,那螃蟹好不好吃啊?”

  幼儿:“好吃”

  教师:“那吃完了螃蟹,它的那些壳你们都是怎么办的呀?”

  幼儿:“扔掉”“没用了”

  2、教师出示事先用螃蟹壳制作的米老鼠,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米老鼠”

  教师:“这么可爱的米老鼠小朋友们能猜出老师是用什么做的吗?”(幼儿讲述)

  教师:“其实就是用我们吃剩下的没用的螃蟹壳做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1、教师:“看看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些什么呀?”

  幼儿:“螃蟹壳、水彩笔、彩色纸……”

  教师:“今天,我也要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自己动手用螃蟹壳来制做一样东西。”

  2、教师提要求,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3、制做完成后,请几个做得比较有特色的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4、最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