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优选7篇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

时间:2024-03-24 10:29:36 大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优选7篇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供大家参阅。

大班教案优选7篇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

大班教案优选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组合,表现侧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区的房子结构,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简单的小区设施。

  3、用遮掩的方法来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住宅小区。有画过正面与侧面房子及高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住宅小区”

  提问:1、为什么叫住宅小区?

  2、你们看到的住宅小曲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4、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侧面的,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等景物,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

  二、讨论如何在纸上来表现“住宅小区”

  1、教师:怎样在一张纸上画那么多房子?(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先画远处的`房子还是近处的房子?近处地方的房子应该靠近纸的什么位置?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3、:教师怎样让大家看出来,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应该部分被遮掩的)

  4、教师: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幼儿讲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参考。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画面布局。

  四、展览幼儿作品,从整体的画面布局来进行评价。

大班教案优选2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并在故事、儿歌及歌曲的帮助下,了解铃声传递信息的作用。

  2、初步听辨各种铃声,知道不同铃声的不同作用。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各种铃声并知道铃声传递的信息。

  活动准备

  1、事先录好各种铃声。

  2、闹钟、风铃、自行车铃等实物。

  1、引导幼儿反复倾听铃声录音,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声音,他们在说什么话。(幼儿可自由回答)

  2、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不同铃声传递的不同意思。入门铃响是有人来了;闹钟响是告诉我们到点了;电话铃响是有人打电话;自行车铃响是自行车过来了,赶快让开。

  3、教师用录音或实物,让幼儿再次听遍各种声音,并用问答歌的形式说说是什么铃响了。如教师问:”小朋友猜一猜,什么玲铃儿在说话?”幼儿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这是门铃在说话。”

  4、幼儿学念儿歌《玲儿在说话》巩固对各种灵铃儿的印象

  5、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丁零零》带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和幼儿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反思

  1、应让幼儿自主多收集各种铃声,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让幼儿大胆想象生活中的那些铃声可以更改,那些可以添加。

大班教案优选3

  活动背景:

  开学初正好是我们的元宵节,所谓的新年氛围还没淡化,因此,我们决定结合主题活动《红彤彤的年》让孩子也来感受中国传统的过节方式——《贴窗花》是一节数学活动,也可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自己在区角中剪出的窗花、涂画的彩灯装饰活动场景,提醒幼儿有序地粘贴,进一步感受排序的规律。

  活动实录:

  一、初识窗花

  师:教师出示事先剪好的窗花,看这是什么?

  幼:窗花

  师:你们有没有看见过窗花?

  幼:有,没有

  师:在什么时候看到过的?

  幼: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窗上,电视里,别人家的'窗上

  活动分析:(活动开始的时候,我拿出那些漂亮的窗花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兴奋地大叫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二、数窗花

  师:那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很多漂亮的窗花我们来数一数第一排窗花有几个?

  幼:7个

  师:那第二排有几个?

  幼:5个

  师:这些窗花有些什么颜色?

  幼:红、橘黄色、黄、紫

  师:红色的有几个?

  幼:3个

  师:橘黄色的有几个?

  幼:3个

  师:黄色的呢?

  幼:3个

  师:紫色的呢?

  幼:3个

大班教案优选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织布机的`基本结构。

  2.体验分享收集到资料的愉快。

  活动准备:

  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

  “你在织布机上看到了什么?”

  二、 出示小织布机实物

  师“我这里也有一台织布机想请小朋友帮忙看看上面少了什么?”

  ——(缺少纱线、缺少梭子、梳子)幼儿说,教师展示完整。

  师“这些物品应该在哪个位子,怎么放?”

  ——请幼儿来放一下

  三、教师与幼儿一同将织布机放入区域中,幼儿操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优选5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绕障碍物运球、射门,发展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足球6个、长短不同的纸棍若干,球网2个,障碍物(小树10棵、饮料瓶15个 )。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扮演角色 活动身体)

  1、热身运动:上肢运动体转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放松运动。

  2、幼儿扮演小运动员,在教练员(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运动

  3、过渡语:小运动员选择一个足球,进行游戏,(足球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活动的方式幼儿自由选择。(小运动员探索练习 教师观察指导)

  二、小运动员示范(幼儿自由练习,教师指导。)

  1、过渡语:我们在电视里看的足球运动员是用什么来玩球的呀?(脚)

  2、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展示交流。

  3、小结:讨论规则:那么我们的规则就是不能用手来玩它;有裁判指挥;分两组;有两个球门等等。

  三、游戏:运动员“射门”(探索绕障碍物运球、射门,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1、过渡语:我们先来练练小脚的本领。(运动员练习脚的本领)

  2、教师可和幼儿一起用脚踢球,带球跑,过障碍和幼儿探索球怎么才能听小脚的话。

  3、根据教师和幼儿的讨论,幼儿再次尝试。

  4、游戏:运动员“射门”

  过渡语:和幼儿商量一起怎样拼搭游戏场地。(设置障碍:雪碧瓶,用纸棒来做球门)

  规则:一定要用脚绕过障碍把球射进“球门”(天桥)下和足球门里才算赢。

  四、结束活动(放松运动)

  1、过渡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协商分工收拾器械,规定一个休息场地。

  2、请出汗的幼儿主动来和老师的毛巾做朋友,擦汗,有自我保护意识。

大班教案优选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上进行创造想象,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及美术表现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的嘴巴照片、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8张白纸、16只勾线笔;背景音乐;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二)观察嘴巴。

  1、师:嘴巴确实是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观察一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来告诉大家。(幼儿相互观察后回答嘴巴的基本特征,如2片嘴唇、唇线形状等。)

  指导语:

  (1)看看嘴巴有哪几部分组成?(幼儿回答后请出朋友指给大家看,下同)

  (2)上唇线和下唇线的'线条一样吗?上唇线看起来是什么线条?下唇线呢?

  (3)嘴唇上有什么线条?是短的线还是长的线?

  (4)显示多媒体,师小结:嘴巴有上下2片嘴唇,上嘴唇象一条波浪线,中间凹进去形成一个三角。下嘴唇由一条长的弧线组成。嘴巴轻轻地闭合,当中可以再画一条线将上下两片嘴唇分开。

  2、师:嘴巴可神奇了。我们的心情不一样,嘴巴的形状也会不一样。(播放第一张嘴角向上翘的微笑嘴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嘴巴里露出了什么?

  3、继续播放照片,依次有撅起的(生气)嘴巴、歪嘴巴、吐舌头的嘴巴、舔舌头的嘴巴、舌头歪一边的嘴巴、挂下来的(哭)嘴巴、成圆形的嘴巴、张开的(哈哈大笑或打哈欠)大嘴巴等,请幼儿一起学一学,然后说一说这是一张怎么样的嘴巴?猜猜他在干什么或心情怎么样?个别嘴型是怎么样的?

  师:原来人的表情不一样,嘴巴也会有不一样的造型。

  (三)写生画嘴巴。

  1、师:嘴巴真的很神奇,可以变出不同的造型。我们也来变一变。(幼儿变造型)我觉得你们的嘴巴也很有趣,很想把你们的嘴巴画下来。教师请出其中一人当嘴巴模特。他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用线描的方法将它画下来,边画边讲述观察的方法。

  3、师:请你们也来画一画小朋友的嘴巴,好吗?前后2人成为一组,一人当嘴巴模特,一人当小画家,画下模特的嘴巴,好吗?(请模特到前面来摆好嘴巴造型,坚持住。)

  4、幼儿分工作画。(背景音乐起)

  5、作品展出。师:先谢谢模特。请小画家将8幅作品贴到黑板上。师选取其中2—3张作品问一下:你画的是谁的嘴巴?请模特上来对比一下,适当提出不足。

  (四)想象画嘴巴。

  1、师拿出其中一张画: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讲述)然后师将画翻转方向想象。

  2、师取出不一样的一幅画,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可以变什么。

  3、师:这里有几张大一班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把嘴巴变成了什么。(欣赏作品,学习不同的画法)

  4、师:接下来我们就将嘴巴变变变,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好吗?同样是2个人合作,这回是两个人一起画,不过画之前两人要想好可以变什么,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它画下来。看看哪一组想法特别奇妙,合作得最好,还要画得快。

  5、幼儿将画取回想象添画。(背景音乐起)

  6、作品在投影仪上展出。请个别幼儿讲述作品内容。

  7、总结:这么小的一张嘴巴都可以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都可以拿来画一画、变一变,对吗?

大班教案优选7

  教育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丰收的鱼景,初步理解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2、尝试用勾、点、染的方法表现画面内容,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鱼若干、竹筐、盆。

  2、捕鱼撒网的视频;音乐。

  3、吴冠中作品《鱼海》;毛笔、墨等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将竹筐中的活鱼倒进大盆中),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么多的鱼?”

  “还有谁看到这么多的鱼会很高兴呢?”

  2、播放“渔民捕鱼”课件,介绍画家与他的家乡以及作品的由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教师介绍作者画家爷爷吴贯中。

  3、师生欣赏作品《鱼海》,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上下重叠遮挡的关系。

  “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少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的鱼能看到眼睛,有的鱼只能看到尾巴,有的鱼能看到肚子……)

  “为什么有的'鱼只能看到眼睛,或只能看到尾巴呢?”

  (这里的鱼太多了,都上下重叠在一起了,所以画家爷爷给画取了个名字就叫《鱼海》,为什么叫鱼海呢?)

  4、教师重点介绍眼睛和鱼背的画法。(勾、点、染)

  “这幅画最亮得地方在哪里?”“那眼睛怎么画才最漂亮?”

  “鱼背可以用国画中的哪种方法来画?”

  5、教师小结,介绍写生方法。

  “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合作,把我们这里很多很多的鱼画下来”幼儿合作写生“鱼海”。

  6、幼儿自由创作(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7、相互欣赏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