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范文6篇(大班教案大全10短)

时间:2024-03-30 13:10:20 大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范文6篇(大班教案大全10短),以供参阅。

大班教案范文6篇(大班教案大全10短)

大班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初步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重点:根据图中物体的不同点来列出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活动难点:

  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圣诞老人一幅、礼物袋.

  学具:作业纸、铅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圣诞节到了,圣诞老爷爷要到我们大二班来做客,我们来做个碰球游戏欢迎它。

  二、 学习5的加法

  你们看,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想看吗?圣诞老人要变了,变变变。

  (一)圣诞老人变出了1本大书,又变出了4本小书,圣诞老人一共变出了几本书?

  提问:

  (1)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算什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请幼儿列式:1+4=5你是根据什么来列的?各数表示什么?根据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还可以列出另一题:4+1=5

  (2) 刚才我们根据书本大小不同来列式的,书本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题(2+3=5),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颜色)2、3、5个表示什么?根据颜色不同还可以列出另一题:3+2=5

  (3) 除了这4道5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5的加法算式题5+0=5 0+5=5

  (4) 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把5的加法算式题念一遍。

  (5) 比一比1+4=5 4+1=5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三、幼儿作业

  1、现在圣诞老人又要来变礼物了,小朋友看看圣诞老人变出了什么并列出算式,谁的算式列得又快又对,圣诞老人就把礼物送给他。

  2、幼儿动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幼儿作业,发礼物。

  效果分析:

大班教案范文2

  一、情况分析

  1、幼儿已学过诗歌《摇篮》,对诗歌的结构有初步的理解,并曾有过仿编其它诗歌的经验。

  2、多数幼儿已能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联系的事物告诉老师,能力较强的.已开始学会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多数幼儿讲述时用词较为准确,但表达不很流畅。

  4、部分幼儿未能养成主动讨论,积极倾听的良好习惯(如庄涛、艺友等)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形象,增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要求幼儿运用学过的动词,结合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并能通过画画、摆图等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3、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与指导:

  1、集体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诗歌名称,引入课题;

  (2)复习朗读诗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激发幼儿对仿编诗歌的兴趣;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学习仿编诗歌;

  (5)幼儿上来仿编诗歌,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集体将仿编较好的诗歌朗诵出来。

  2、延伸活动:

  (1)摆图仿编

  水平一:能用教师提供的底板做摇篮,画出相应的宝宝卡片,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地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2)画画仿编:

  水平一:要求幼儿能将有联系的事物画在一起,根据绘画内容仿编诗歌;

  水平二:在完成水平一的基础上能有表情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3)表演组:

  水平一:要求在课堂上已仿编好诗歌的幼儿能两两合作制作摇篮与宝宝的头饰、仿编诗歌;

  水平二:要求幼儿合作将仿编的诗歌表演出来。

  四、环境与材料:

  1、环境布置:摇篮(大树、泥土)

  2、壁画:摇篮(大海、天空、泥土)

  3、教学挂图4张;

  4、底版与小卡片;

  5、纸、笔、幼儿自编的彩带。

大班教案范文3

  活动目标:

  1、 观察动物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 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

  3、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两段音乐。

  活动过程:

  1、 听音乐,教师提问,导入课题。

  师:在刚刚的音乐里,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哪里可以看到它们? 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回答得真好,今天王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里的动物比动物园的还要多,那个地方就是——大森林!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去大森林吧!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啦!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律动。

  2、 播放PPT,感知诗歌内容。

  师:大森林到了!大森林漂亮吗?看!森林里有什么?我们来到森林做客,要和小动物们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幼儿打招呼。

  (1)、师:瞧!小象宝宝来了,请小朋友和小象宝宝打招呼!看!小象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象,你想和小象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做握手的动作)你们想和小象握手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王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象,我就会用鼻子和小象握握手。(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握手的动作。幼儿可以和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互动。)

  师:现在我们和小象握过手,是好朋友了,那先和小象说再见,看看还会遇到那些动物?

  (2)、师:咦!树上是谁?(幼儿回答小猴)小猴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是小猴,你想和小猴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看到小猴有一根长长的尾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做拉勾的动作)你们想和小猴拉勾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猴,我想用尾巴和小猴拉拉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拉勾的动作。也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拉拉勾。)

  师:看!草地上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小鹿)你们喜欢小鹿吗?为什么喜欢小鹿?

  幼儿自由回答。

  师:老师也喜欢小鹿,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做顶牛的动作)你们想和小鹿玩顶牛的游戏吗?

  幼儿回答。

  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如果我是小鹿,我想用犄角和小鹿顶顶牛。(请幼儿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边做顶牛的动作,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老师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玩。)

  3、 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诗歌,就是写我们刚刚在森林里看到的事的,诗歌的名字叫《我想……》,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教师示范朗诵一遍。

  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动作。

  4、 仿编诗歌。

  师:大森林里可不止这三种小动物,还有小白兔、小松鼠、大狮子等等。小朋友,如果你们遇到小白兔你想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如果王老师看到小白兔,我想有对长耳朵,和小兔用耳朵说悄悄话。请小朋友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小松鼠、小狐狸等等小动物,你想干什么?然后把它编成一首优美的诗歌,明天来告诉王老师和小朋友吧!

大班教案范文4

  音乐活动:

  《数字歌》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热情明朗的风格,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律动。

  2、 尝试与同伴合作,大胆地用身体动作创编数字造型。

  3、 享受做韵律操及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快乐和成攻。

  活动的准备:

  1―10数字歌曲CD;写好数字的黑板、笔等

  活动过程:

  1、 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找出歌曲中的数字。

  2、 再次倾听音乐,跟音乐演唱数字,创编简单动作。

  3、 创编歌曲中段数拍部分的动作。

  4、 出示数字1―10,引导幼儿观察数字的'不同外型。

  5、 与同伴合作创编数字造型。

  1) 提出创编要求。

  2) 幼儿结伴合作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3) 展示创编的数字造型。

  6、 听音乐将创编的造型与之前创编的简单律动完整表演。

  1) 提出表演要求。

  2) 幼儿与老师一同表演。

大班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的单音听辨能力。

  2、引导幼儿探索皮影戏的动作。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音乐cd;《俏夕阳》皮影戏视频;手工纸。

  教学过程:

  1、音乐进场。

  小朋友,你们看那是什么?(影子,原来影子也会跳舞,你们也想参加吗?)

  好,那我们一起出发去电影院吧(放背景音乐)

  2、幼儿自由做影子动作。

  好,表演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请小朋友音乐,老师会帮你们照相,看谁的表演最棒?

  3、小结:

  刚才小朋友都很棒,你们做了什么动作啊?(请幼儿个别表演,2~3个)

  太棒了,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刚才的表演

  4、看老奶奶的皮影表演。

  看了自己的表演,我们也来看看老奶奶的皮影舞表演,看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放视频)

  5、学习视频的动作。

  提问:谁来表演老奶奶刚才跳舞的动作(2~3个)第一次放音乐跳舞

  6、绘画。

  两人一组,刚才小朋友都表现很棒,现在老师要求2人一组。一个做皮影人做动作,另外一个来记录,教师示范

大班教案范文6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游戏方法: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

  游戏规则:

  两手拉紧不能松开。

  建议:

  1.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

  2.中、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3.此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

  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