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含反思3篇

时间:2024-06-29 12:54:00 大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含反思3篇,欢迎参阅。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含反思3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含反思1

  【教材分析】

  《小猪家的房顶》,活动来自《弯弯绕绕》这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从引领幼儿进入生活环境中的弯绕世界开始,让他们面对各种物体,饶有兴趣地去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本活动以“小猪的新房子”为情景,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房顶是梯形的从而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梯形图形。活动中,让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2、图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以拆分。

  3、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4、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梯形

  1.引导幼儿关注“小猪的新房子”: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各有几个。

  3.剩下的形状就是小猪家的房顶,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摸一摸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4.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5.出示直角梯形图片。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6.出示等腰梯形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变梯形

  1.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把长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谁来试试?

  3.幼儿尝试用折的方法来变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贴在白纸上原来画的正方形房子上,作为“小猪家的房顶”。

  (三)梯形大聚会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教学反思】

  活动第一环节:找梯形。我制作了课件,出示小猪的图片,为活动创设“小猪告诉大家好消息,它家造新房子”的活动情景,激发活动兴趣。然后让幼儿找一找这幢房子的房顶特别之处,然后引出梯形,并让幼儿认识梯形。本环节中,我重点让幼儿感知梯形倒着放、斜着放,还是梯形。这里自我感觉对梯形的介绍不精炼,没有把梯形和长方形作一个透彻的比较,所以部分幼儿还不能把长方形和梯形区分出来。接着是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这里方老师也提出了建议,活动中,我太强调让幼儿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确,我把目标定得太高了,不符合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

  第二环节:变梯形,把长方形和三角形转换成梯形。以情景:“猪妈妈又生了很多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帮忙!”导入下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把长方形、三角形转换成梯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关系。我设计了一个很难的环节,而且在幼儿操作前,也没有做到清楚的讲解示范,一开始就让幼儿自己探索,导致部分幼儿不能转换出正确的梯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含反思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寻找和发现数序规律,能运用数序规律清楚完整地表述某个数的具体位置。

  2、根据数序规律,解决问题,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动物学校)、数字卡片,火车头饰、音乐《开火车》《颁奖音乐》、小亮点、题卡、箭号,重难点能运用数序规律用语言完整地表述数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感知数字从小到大的排列规则

  1、指导语: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李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坐火车去动物学校,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座位了吗?我们的火车就要开了。(师当乘务长,检查幼儿是否正确)

  2、播放开火车音乐进教室。

  二、凭票入坐——感知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并进行交流分享。(重点复习顺数、倒数、相邻数的规律)

  1、幼儿根据椅子上的数字提示,凭票找到自己的位置,复习20以内数的排序规律。

  指导语:看我们来到了动物学校,小动物们已经摆好椅子欢迎我们了,瞧!椅子上都有哪些数字呢?请你们根据这几个数字和你车票上的号数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然后把票贴在自己的椅子背后。

  2、教师验正,并交流推测自己坐位号的策略指导语:

  ⑴、看看你找对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⑵、还有谁用了不一样的方法找到自己位置的?

  3、教师小结指导语: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种不同的规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相邻数、顺数、倒数的规律,真是太棒了,为你们自己鼓掌。

  三、通过观察ppt,感知数序的排列规律。(重点复习序数——引导幼儿根据横排、竖排去找规律)

  1、通过ppt《找错》,感知数的排列规律。

  指导语:⑴、今天小动物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检查它们的.口杯有没有按规律摆放整齐。

  ⑵、哪些数字摆错了?(13、26、37)⑶、13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请你说一说?

  ⑷、还可以怎么说?还有谁有不一样的说法?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指导语:让我们来看看小动物的口杯有没有全部放对,这里一共有几个口杯?这些口杯有没有按规律摆放?这40个排列整齐的数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通过《找数游戏》进一步巩固数序排列规律

  1、创设情节指导语:刚才小朋友学会了按数的排列规律帮小动物挂好了毛巾、找回了不见的口杯,小动物们非常高兴,它们也很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瞧!它们来了,它们是谁?(ppt出示四种小动物)。

  师:我们要来玩什么游戏呢???嗯…有了,我们一起来玩填数比赛的游戏吧!

  2、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规则:这里有四种小动物,每张桌上都有一只小动物!等会游戏时,小朋友喜欢那种小动物,你就可以到那张桌子去,但是,每张桌子只能有5个小朋友,不能多也不能少哟!

  玩法: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出示空格图(见附表)指导语:每队的桌子上都有1张找数卡和笔。游戏开始时,由我来出题,大家一起根据老师出的题在数卡图上找到相应的数字,并圈出正确的数字。圈好后就举手,老师会来检查,对的小朋友我会给他盖一个印章,最后看哪个小朋友印章最多,最多的为第一名,可以获得3个小亮点,第二名的获2个小亮点,第三名的获1个小亮点。

  ①、这个数的前面是5,后面是7,请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这个数。(6)

  ②、这个数在第二行, 20的前2位,请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这个数。(18)

  ③、这个数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从左往右数第3格,请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这个数。(3)

  ④、这个数在竖排第3排,它的前面是32,后面是34,请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这个数。(33)

  ⑤、这个数在从上往下数的第四行,从右往左数第3格,请找到它的位置,并圈出这个数。(38)

  3、小结并给第一名、第二名的队发奖品,鼓励落后的队。

  五、活动结束 ,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儿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经验,怎样让他们运用已有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选择了这个大班数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含反思3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三、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四、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一寸虫》原是一个绘本教材,其寓意深远。周联老师通过借助于故事情景来激发孩子们的测量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有关测量的.概念。周老师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理念新、选材巧,富于创新、效果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听课之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去后我也要试一试上这个活动。

  回园后,我认真整理了听课笔记,网上购买了《一寸虫》故事书,反复阅读故事,感觉《一寸虫》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开展测量活动也适合大班幼儿,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试试开展“一寸虫”数学活动,但又担心:一是自己好久没有开课了,缺乏自信;二是观摩的课是特级教师上的,我行吗?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教案、准备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课了,刚开始比较投入,到出示课件时出了“洋相”,图片放不出来,当时我慌了手脚,“是从头开始,还是活动停下来”,正在这时,吴老师灵机一动,上来帮我调好电脑,还好,我总算“一路顺风”把课上完。通过这次活动,

  有感之一是:感觉自己落伍了。特别在现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远远不如青年教师。在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们对于“寸”、“尺”这些测量单位没什么概念,测量对于孩子来说,枯燥而难于掌握。《一寸虫》虽然是绘本,是语言学习的教材,但周联老师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开发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同一绘本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充分地发挥了绘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后,在自己的活动设计前,我将更加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价值,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有感之三是:对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爱读书,才能有效的教好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的育人。读书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读书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