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范例5篇

时间:2024-08-10 17:38:00 大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范例5篇,以供参考。

大班教案范例5篇

大班教案范例1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学会简单的保护胃的方法

  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常生活中怎样保护胃保护胃

  难点: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

  活动准备

  人体消化器官人体模型、桔子若干、幻灯片、故事录音:胃的自述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宝贝们喜欢吃水果吗?(出示桔子)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水果,想不想尝一尝呢?(分发桔子幼儿品尝)

  基本环节:1、宝贝,你们吃到嘴里的桔子到哪里去了?谁能告诉老师?(找举手的幼儿提问)

  宝贝们说的太棒了,那究竟我们吃到嘴里的桔子到了哪里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2、出示消化器官人体模型演示“食物的旅行”过程。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各器官的名称及消化功能

  3、幼儿自己动手演示并说出食物都经过了哪些消化器官?

  4、观察人体模型

  提问:胃长得什么样(红红的、软软的)

  胃有什么作用(消化食物)

  师小结:胃是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它具有消化、吸收食物的作用。

  5、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胃有没有生过病呢?(幼儿回答)

  6、听故事:胃的自述(出示幻灯片)提问:胃为什么生病了?

  7、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胃呢?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对我们的胃有好处?

  (2)介绍牛奶的特殊用途:牛奶能中和胃酸,保护胃壁。

  师小结:吃饭要细嚼慢咽,减小胃的负担;不能吃太多的'东西,食物吃得多了,胃就会觉得涨;不能一会儿吃冷、一会儿吃热的食物;胃不能着凉,着凉后胃会疼的。

  结束环节:今天我们知道了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以后的饮食中要注意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我们的胃舒服些。

  延伸环节:小记者:采访小班的小朋友一日饮食。

  活动反思:

  本节课幼儿通过观察及动手操作了解了各消化器官的功能,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也提高了对胃的保护的认知能力,同时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大班教案范例2

  活动目标:

  (一)尝试交新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交往的技能。

  (二)体验与新朋友共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选择好语言区、建构区、手工区(橡皮泥、画画)、益智区(飞行棋)、科学区、操作区域活动的场景资源利用:与大三班教师约定好互动时间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相互交新朋友的愿望。

  (1)提问:

  ①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②两个已经认识的朋友叫做老朋友,今天每个小朋友要找一个以前没认识过的新朋友。怎么样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办法?

  (2)引导幼儿讨论结交新朋友的办法。

  (3)幼儿集中交流,教师小结:交新朋友的时候需要自我介绍,知道对方的名字,向他介绍我们班上好玩的`东西,还可以和新朋友玩游戏,和他一起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互相帮助,两个人玩得很开心。

  2、交新朋友,提出与新朋友交往的任务,幼儿初步进行交友游戏活动。

  (1)引导语:今天我们要去认识大三班的小朋友,我们班一半的小朋友要去大三班做客,去做客的小朋友要有礼貌,一半的小朋友留在班上当小主人,欢迎并认识大三班的小朋友,要求每人找一个新朋友一起玩,看谁最快交到新朋友。

  (2)幼儿两两结伴,参与区域活动游戏,教师观察幼儿的交友情况,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并根据需要随机指导。

  (3)认识新朋友后,请小朋友与新朋友再次拥抱,并说"再见,新朋友!",然后带回本班班级。

  3、集中交流初次交友的体会。

  引导语:

  ①你交到新朋友了吗?他(她)叫什么名字?

  ②记不住新朋友的名字怎么办?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问问新朋友的小名,因为小名比较容易记得,你们可以试一试。

  ③你们和新朋友相互认识时说了哪些好听的话,做了些什么?

  小结:认识新朋友时,我们要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主动地做自我介绍,问问朋友的名字,喜欢做的事,还可以拉拉手、对他微笑表示友好。记不住新朋友的名字,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记住新朋友的小名。

  4、提出继续交新朋友,结束活动。

  引导语: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还可以用到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学后遇到新同学,希望大家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大班教案范例3

  活动设计:

  大班手工操作活动:草儿变变变

  设计者:湖父幼儿园沈亚萍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昌蒲草的特征,激发他们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手工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想象力。

  3、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昌蒲草、剪刀、毛线、双面胶、高粱及穿编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1、教师出示昌蒲草,并向幼儿介绍这种草的名称。

  2、让幼儿亲身感知它的特征并与幼儿亲密接触。

  二、引导构思,自主选材

  1、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编织的制品,激发他们的活动愿望。

  编织的制品有纸编的、藤编的、竹编的实物等。

  2、让幼儿说一说你打算用草来编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想象制作。

  4、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三、相互介绍,展览作品

  1、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制作方法。

  2、送到展览板上展览,让其他幼儿欣赏。

  活动延伸:提供更多的'草入在手工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实践。

  活动评析:

  本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丰富,作品表现栩栩如生,我觉得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范例还应该再加以装饰,能更大地激发幼儿园的制作愿望。

大班教案范例4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大胆质疑。

  2、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在相互交流中,恰当、灵活地使用语言。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同幼儿一起调查、查阅此方面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山楂树、苹果树、石榴树的争吵”。

  3、了解辩论会的基本形式,商量辩论会内容及表达方式。

  4、邀请园长、其他班的老师及小朋友做嘉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辨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山楂附、苹果树、石榴树的争吵”,提问:片中发生了什么事?你认为谁先发芽?(幼儿各抒己见)

  2、师:小朋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那我们就来开个辩论会吧,辩题就是山楂树、苹果树、石榴树谁先发芽呀?

  二、确立观点,展开辩论。

  1、师:你认为什么树先发芽?(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选择同―观点的幼儿组成小组)

  2、师:现在,辩论双方陈述观点,说明依据。(幼儿根据查找、调查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3、辩论三方分别讨论,为自由辩论做准备。

  4、师:接下来进入自由辩论,辩论三方可以自由发言,就对方的观点提出疑问和不同的看法。为了让大家都听清楚,每次只能一位小朋友发言。

大班教案范例5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

  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

  2、幼儿尝试做纸圈。(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

  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设疑

  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画线对比

  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

  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结合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

  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

  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

  三、探索

  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出示记录单:

  1、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记录单。

  2、猜测普通的圈沿剪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老师示范剪法。

  幼儿尝试剪普通的圈。

  3、幼儿猜测莫比乌斯圈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1)幼儿自己剪剪看看。

  (2)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看一下,现在的莫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3)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4)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4、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1)幼儿猜测,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

  (2)幼儿剪剪看看。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结果。

  (4)小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莫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四、拓展

  1、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不光好玩还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2、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原来莫比乌斯圈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还利用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