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具有扩散性思维,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喜欢实践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帮助乌鸦想办法,萌发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动画制作: 小乌鸦喝水
2.塑料瓶(若干,内放石子和水),石子,纸条,海绵,棉花,玻璃球,剪刀,脸盆,积木,纸,记号笔等等。
设计思路:现在幼儿都生活在大家庭中,以自我中心为主,不会主动地关心别人。所以在本活动中我尝试运用让幼儿来帮助小乌鸦想办法的形式来萌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在活动的设计中我结合幼儿的兴趣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来引起幼儿参与地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也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在讲讲做做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朋友们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那我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卡看看吧!
二.欣赏动画片第一段:
欣赏后提问:小乌鸦好好地在天空中飞,为什么突然停下来呢?它可能看见什么?
三.欣赏第二段:
1.哦,原来,他看见了一瓶水想和喝水,那猜猜它喝到水了吗?(没有)
2.那让我们一起开来看看小乌鸦到底想了什么办法。
四.欣赏第三段:
1.师:哦小乌鸦在瓶中放入石子,为什么要放石子?(老师操作)
2.可它还是没喝到水,你觉得它会放弃吗?
3.你们猜对了,小乌鸦没有放弃他想了许多办法,最后终于喝道水了,你们猜猜用了哪些办法。(幼儿表达自己的意见)
4.那在我们的身边和后面有些纸还有一些装满石头的小瓶,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想的办法画下来,也可以动手去试试你想的办法能不能让小乌鸦喝到水。
5.幼儿探索操作,作画。
6.让幼儿介绍自己想的办法。
活动结束:
1.小乌鸦会选择那位小朋友给它想的办法呢?(欣赏:小乌鸦喝水)
2.小乌鸦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喝到了水,它可高兴还要我向大家说声谢谢。我们小朋友给它想的那么多好办法。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知道乌鸦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
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活动难点:
知道乌鸦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
金银花露瓶子40个,其中20个瓶子装三分之二水,20个瓶子装四分之一水,小石子若干,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表20张,笔21支,乌鸦5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故事引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发现前面有一瓶水,可是它嘴巴使劲往里塞,就是够不着水。
2、讨论:乌鸦怎样能喝到水?
3、幼儿自由操作、记录。
4、教师统计记录幼儿实验结果并小结。小结:原来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就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是不是只要瓶子里有水,乌鸦就能喝到水
1、提问:是不是只要瓶子里有水,乌鸦就能喝到水?
2、幼儿猜测。
3、幼儿自由操作、记录。
4、教师统计记录幼儿实验结果并小结。小结:虽然瓶子里有水,也加入了石子,但水太少,乌鸦还是没有喝到水,原来乌鸦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三、延伸活动
师:这真是一只聪明而又幸运的乌鸦,发现的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也想到了喝水的方法,那是不是只有往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才能升高,乌鸦才能喝到水呢?加入沙子或者其他东西行不行?我们回去试验一下。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大胆探索如何让有水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与思考,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石子、沙子、棉花、海绵等各种投放材料。
2、空的饮料瓶子若干,统计纸、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见过乌鸦吗?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乌鸦喝水的故事,想听吗?(想)
1、教师讲述:(出示小乌鸦)一天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呀,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教师出示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乌鸦可高兴了,它想:这下可好了,有水喝了!可是瓶口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2、(幼儿帮助想办法)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多,这里有一些材料能帮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
3、出示材料、认识操作的相应材料:在瓶子的四周有石头、沙子、棉花、海绵。幼儿猜测:你觉得乌鸦发现了这些东西,它会想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那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幼儿合作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观察现象,初步感知
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瓶子上有一条线吗?为什么要先在瓶子上画好这条线?(说明先在水面这里画一条线表示现在水的位置,等我们把石头、沙子、棉花、海绵分别放入瓶子里,我们再比较一下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并讲述发现的现象)
2、提出探索要求: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面前,两人分好角色,一人记录下操作的结果:发现水位升高就打勾,水位没有变化就打叉。
3、幼儿分别合作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做好操作后的记录。
4、讨论操作的结果,发现让水位升高的秘密。为什么石头、沙子放进瓶里,水就升高了,棉花和海绵不行呢?(分解问题:是什么东西帮助水升高了)?
教师小结:石头和沙子沉进水底后,把一些水的位置占掉了,水没有办法,只好往空的.地方去,所以水就升高了。如果放别的不吸收水份的东西也行,如果吸水的东西象海绵、棉花放进去后,把水给吸收了,就更喝不到水了。
三、活动延伸: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之间的关系
1、提问:瓶子里加入石子、和沙子后水位升高了,但是乌鸦能喝到水吗?那怎么办,我们继续往瓶子里加入石头和沙子,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是石头还是沙子能让水位上升到乌鸦能喝的位置。
2、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请幼儿继续在装有石头和沙子的瓶子里探索和操作:加入石头和沙子,观察水位的变化。
3、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瓶子里的水量少于一半的时候,加入石头乌鸦也喝不到水)为什么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呢?
4、出示了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小结: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四、活动结束
今天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小乌鸦喝到了水,我们和小乌鸦一起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小乌鸦再碰到这样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回家后我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好吗?(一起收拾操作材料,整理干净)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亲自实验,进行验证,尝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瓶子数个。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歌曲《乌鸦喝水》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歌曲《乌鸦喝水》第一段,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证实。
2、说一说乌鸦是想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乌鸦在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组实验
1、第一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和大小均与歌曲中的一致。
(1)实验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儿扮作乌鸦,尝试用乌鸦的办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来。
(2)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瓶子里的水都满了上来,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实验:石子的数量和大小与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样多。
(1)实验提示:乌鸦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吗?
(2)幼儿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进去也没有用,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与歌曲中的一致,但石头分两种大小。
(1)先假设:你们觉得乌鸦这次能喝到水吗?为什么?
(2)再实验:幼儿分组试验并加以验证。(瓶子里放大石子,乌鸦喝倒了水,因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据了,水就渐渐地满上来了。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水没有办法满到上面来,乌鸦就喝不到水。)
4、教师:除了上面几种实验得出结论,还有其他方法吗?
5、幼儿大胆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侧过来。教师鼓励幼儿活动结束后再去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三、表演歌曲
1、根据不一样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分成4组,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组。
2、表演部分歌曲内容(幼儿按照所选择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内容)。
3、幼儿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个歌曲(将创编的内容融入其中)。
活动延伸:
1、对幼儿实验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可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实验。
2、对幼儿进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断的可能性,教师可再次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让其尝试验证。
附歌曲:
乌鸦喝水
1、小乌鸦呱呱呱,想喝水,没办法,瓶口小头太大,水又浅,伸不下,哎呀呀呀哎呀,哎呀呀呀哎呀,累坏啦,渴死啦。
2、小乌鸦呱呱呱,要喝水,想办法,衔石子轻放下,三、四、五、六、七、八,啊哈哈哈啊哈,啊哈哈哈啊哈,水满啦,喝到啦。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
(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
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
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
6、幼儿操作
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
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
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
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2、幼儿操作
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
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
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动结束
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
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亲自实验,进行验证,尝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表演歌曲。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瓶子数个。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歌曲《乌鸦喝水》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听歌曲《乌鸦喝水》第一段,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并在歌曲第二段中证实。
2、说一说乌鸦是想什么办法喝到水的。(乌鸦在瓶子里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组实验
1、第一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和大小均与歌曲中的一致。
(1)实验提示:瓶子里有水,幼儿扮作乌鸦,尝试用乌鸦的办法往有水的瓶子里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来。
(2)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瓶子里的水都满了上来,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实验:石子的数量和大小与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样多。
(1)实验提示:乌鸦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吗?
(2)幼儿分组试验、验证讨论,并加以解释(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进去也没有用,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实验:水的多少、石子的数量与歌曲中的一致,但石头分两种大小。
(1)先假设:你们觉得乌鸦这次能喝到水吗?为什么?
(2)再实验:幼儿分组试验并加以验证。(瓶子里放大石子,乌鸦喝倒了水,因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占据了,水就渐渐地满上来了。而小石子小,占的地方少,水没有办法满到上面来,乌鸦就喝不到水。)
4、教师:除了上面几种实验得出结论,还有其他方法吗?
5、幼儿大胆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侧过来。教师鼓励幼儿活动结束后再去验证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三、表演歌曲
1、根据不一样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分成4组,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组。
2、表演部分歌曲内容(幼儿按照所选择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内容)。
3、幼儿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个歌曲(将创编的内容融入其中)。
活动延伸:
1、对幼儿实验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可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实验。
2、对幼儿进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断的可能性,教师可再次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让其尝试验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大班乌鸦喝水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使瓶子中水位升高的多种方法。
2、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体大小有关系。
3、乐意合作探索,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懂得遇事要动脑、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活动准备:
集体记录纸、小组记录单、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1号2号的细颈饮料瓶若干、记号笔、漏斗、小勺、小抹布。
活动过程:
一、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能增高水位。
1、提出问题: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验证猜想:请一位小朋友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小结:小乌鸦真聪明!它把石头放到水里,水位线就升高了!
动手实验,发现并探索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
(一)第一次实验:分别在2号瓶放入不同材料,都能让乌鸦喝到水吗?
1、提供2号瓶:观察和1号瓶有什么不同?
2、引发猜想:2号瓶的`水较少,用哪一种材料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呢?为什么?
3、操作实验:知道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但是填大石子乌鸦是喝不到水的。
4、交流思考: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结:水位线受大小石子之间的缝隙大小影响,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去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大石头跟大石头之间缝隙较大,大部分水流到缝隙里,被挤上去的水就少,乌鸦不容易喝到水。
(二)第二次实验:怎样让乌鸦喝到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子里的水?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用什么方法能够补救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让乌鸦喝到水?
2、操作验证,交流讨论:
继续往2号瓶加小石子和沙子还能增高水位线,能让乌鸦喝到水。
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大石子之间的空隙较大,小石子和沙子较小,用它们填补大石子之间的空隙,把空隙里的水挤到上面去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联系生活,交流经验。
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吗?
小结: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难题,但是我们不能随意放弃,要学习小乌鸦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