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不同的保温材料保温时间的不同,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瓶、冰块、各种保温材料、温度计、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1)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使冰块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融化,有什么办法?”
(2)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1)认识各种保温用品,引起幼儿实验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认为哪种材料的保温时间最长?”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保温时间与保温材料的关系。
3、出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
(2)幼儿看刻度,介绍结果。
(3)将幼儿所说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4、引导幼儿再次实验的兴趣:
师:“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长,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短。那么,每种材料的保温时间究竟有多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你们还可以去试一试。”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小班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就连教师的指导语,如果用儿歌表现,孩子也会因喜欢而能听得进一些,如"走路弯着腰像个老公公,走路挺起胸像个小英雄",有韵律的语言,确实可以使孩子打起精神.
在满足孩子喜欢有节奏的语言的同时,我们还应引导孩子欣赏儿歌中所蕴涵的情趣.本活动试图通过对儿歌的欣赏和简单的改编,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如果他们没有改编的经验,那么就从一个东西、一种形状、一种颜色和一种动态开始吧。
内容与要求:
1、喜欢儿歌,并体会儿歌所表达的情趣。
2、熟悉并喜欢改编儿歌的活动。
3、儿歌情景图(树叶、秋千可以做成立体的,风做成贴绒的,富有动感的拟人化的摸样)。
4、贴绒水果:苹果、生梨、香蕉等。
过程与指导:
感受情景——欣赏儿歌——感受改编
一、感受儿歌的意境
出示情景图,老师可以引导。
1、(出示苹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2、苹果长在哪里?
3、苹果树上长着苹果,还长着什么?
4、这些苹果都躲在哪里?(树叶里)
5、(出示风)风儿一吹,苹果好象在干什么?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请幼儿看清图形与代号后看图填数;看数画图;看图填数、看数画图。
2、请幼儿猜猜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数学)、铅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数图记忆:
1、教师讲解:
(1)出示图形与代号请幼儿仔细看。1是什么图形,2是什么图形……...9是什么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请幼儿填写数字。如,正方形是数字几,三角形应该填写数字几等。
(3)请幼儿看数字来画出图形。如,2应该画什么图形,8应该画什么图形等。
(4)教师出示有图形有数字的要求幼儿是图形的就写出数字,是数字的就画出图形。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二、猜猜电话号码:
1、教师讲解:
(1)根据算式题得出电话号码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电话号码是。
(2)出示数图,请幼儿根据图形写出电话号码。
(3)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变成密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检查、纠正。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4
目标:
(1)初步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住铁的东西。
(2)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
准备:
每人一盘物体: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过程:
(1)了解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东西。
操作:幼儿自由玩盘中的东西,用磁铁吸住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2)探索:用磁铁吸非铁制的东西。
提问:磁铁能吸住不是铁制的东西吗?(不能)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和方法告诉大家。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活动延伸:
(1)在科学角中提供磁铁和磁性玩具以及其他不同材料,让幼儿继续做实验。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磁性:磁铁能吸住水中的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埋在沙中的东西吗?
(3)幼儿可以利用磁铁特征来制作玩具。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
2、喜欢和小兔做朋友并学会爱护小兔。
活动准备:
1、自然角中饲养着小兔、小兔图片。
2、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图片若干。
3、画纸、印泥、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1、听谜语“小兔”,看图片。
2、根据藏在大树后面小兔的特征,猜猜它是谁,并学念谜语。
二、可爱的小兔。
1、跟老师一起观察自然角中的小兔,分辨其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明显特征。
2、在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等中挑选食物喂小兔,并轻轻地抚摸小兔。
三、喂小兔。
1、在画有小兔的纸上,用海绵或用手指(可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分别尝试)印出萝卜、青菜等形状,喂小兔。
2、用红、绿色手工纸撕撕贴贴,做成喂小兔吃的青菜和萝卜。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7
认识时钟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的】
1.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及尝试活动,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
3.每天准时起床、来园、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幼儿第二次尝试练习:
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相应的钟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归纳: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延伸活动: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
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
二、展开
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
(1)蝉是什么样子的? (黑褐色)
(2)蝉的头上有什么?
(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
(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
(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