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9品1
活动目标:
1、认识熊猫的基本特征。
2、学习撕贴熊猫。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熊猫的图片、白色纸、黑色纸、浆糊。
2、经验准备:幼儿在动物园观看过熊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熊猫吗?你看到的熊猫是怎样的?
幼儿根据自己看到过的进行回答
熊猫的身上只有两种颜色,分别是白色和黑色。熊猫的身体和脑袋都是白色的,是圆圆的。熊猫的眼睛一圈是黑色的。耳朵和四肢也是黑色的。
二、教师操作撕贴熊猫。
1、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熊猫也知道了它的'外形特征,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撕贴熊猫,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给熊猫摆各种各样的动作。
2、教师示范撕贴的正确放好。
我们先要撕熊猫的脑袋和身体,脑袋要小一些,身体要大一些,都是圆圆的。撕的时候要注意食指和拇指捏住慢慢的撕,一边撕一边转圈圈,才能撕出圆圆的脑袋和身体。撕好以后把它贴在老师提供的纸上。
接下来撕两个半圈,作为熊猫的耳朵。
熊猫的四肢是有点长长的。
3、进行添画。
熊猫撕贴好了以后,我们要给它画一些竹子,因为熊猫喜欢吃竹子。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美术教案9品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拖的方法进行绘画。
2.体验手指作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绘画卫生。
3.感受在音乐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节奏较快的音乐、水粉颜料、调色盘、素描纸、擦手湿巾、花球花图片、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二、欣赏图片
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花球花的基本特征
三、引领创作
1.出示范画,讲解绘画步骤,使幼儿对手指点、拖画有初步的了解。
2.重点讲述点画技能,注意花朵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播放音乐,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快慢,让手指跳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克服胆怯心理。
3.提醒幼儿用湿巾擦手,注意卫生。
4.适当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
五、展示作品
把画好的作品放在黑板上展示,并请幼儿相互交流。
美术教案9品3
活动目标
1.了解树叶的外形特征和叶脉的生长规律。
2.能写生落叶,提高动手能力。
3.养成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装落叶的袋子、双面胶、画纸(各色卡纸、刮画纸、牛皮纸、砂纸均可)、记号笔、水粉颜料、棉签、扭扭棒、魔法玉米粒(根据实际情况可要可不要)。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感受自然
带领幼儿到公园去捡落叶,用袋子装好。提醒幼儿只捡落叶,不摘树叶,不破坏环境,培养幼儿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二、落叶写生,动手动脑
1.感受叶子的外形特征,辨认叶子的颜色。
小结:不同的叶子有不同的外形,比如有的叶子是圆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是橄榄形的,有的像切开的苹果,有的像小手掌等。除了不同种类的叶子颜色多样之外,同一片叶子上的颜色也多姿多彩,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看看叶子上有哪些颜色。
2.观察、分析叶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
小结:叶子由叶柄、叶面、叶脉组成。叶柄的'生长是有粗细变化的,叶子的主脉把叶子分成对称的两半,侧叶脉在叶面的左右有规则地排列,和主叶脉形成粗细对比。
3.画叶子,巧手展示。
提示:先画叶子的外形,再画主叶脉,接着画细小的侧叶脉,最后画叶柄。用油画棒或水粉颜料给叶子上色,适当加上合适的背景。(写生的纸张可以是白色画纸,或是牛皮纸、砂纸、刮画纸等,不同的纸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选择。)
三、展示作品,适当点评
美术教案9品4
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好奇,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们的想法具体化,并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获得挑战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奇思妙想带来的情趣,激起学生思的兴趣。
2、引导学生尝试以换位方式展开想象,体验动物的情感并能认识生命的重要性。
3、在探索尝试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以换位方式展开想象,体验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探索尝试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笔、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涉奇
1、读课题,引导学生初略感知本课内容。
2、 抛出问题,引出本课所思的主体。
3、出示图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想象。
(把学生引入“奇“中,自己去发现、感受。体验一种最为直接的感受——我是发现者。)
二、图片探讨 ——寻奇
1、出示图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寻找图片中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观后感。
3、尝试换位,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有感而发方是实感,寻奇之妙处,体验另一种思维角度,感受其带来的奇特效果。)
三、尝试表现——表奇
1、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作品展示——展奇
1、举行“机灵鼠‘我最棒’”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图式展示,易于交流,便于学生间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五、拓展视野——论奇
1、 出示图片(媒体演示),看了这些图片,你开心吗?
2、你认为奇思妙想除了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3、出示图片(媒体演示),从这些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要讲的吗?
4、出示“懒汉脚盆”(媒体演示),猜猜这会是什么呢?
(奇之妙与何处,仅仅是愉悦身心吗?还可服务我们的生活,如“懒汉脚盆”等等,不正是一个很好的引子吗?)
六、大胆创作——鼓奇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拿出你的画笔进行一次小小的发明吧!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美术教案9品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测的方法,均匀地剪短直线。
2,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剪刀、胶水、抹布、每组1―2只范例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
---教师出示范例:“还记得我们听过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自己来做一只灯笼,但老师先不讲方法,我们能不能先研究一下灯笼,该怎么做呢?”
2,分组研究:
---“怎样使灯笼的每一条间隔剪得均匀呢?”
A,幼儿在小组内讨论,教师提示幼儿能借助书上的步骤图。
B,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教师汇总幼儿的几种方法。
C,教师重点讲解:
---“将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在2/3的地方折一下,用剪刀剪短至折缝处,剪短直线使,要尽量使每一条线的间隔距离相等。”
D,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实践
A,幼儿操作时,教师注意幼儿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B,对部分幼儿提供帮助,鼓励幼儿教幼儿。
C,教师与幼儿将做好的灯笼用绳子穿起来,挂在教室里。
活动反思:
提高了孩子的欣赏能力,让幼儿参与主题墙和教室的布置,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提升幼儿对美的认识和感受。
美术教案9品6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
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2、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3、观赏作品
教师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敲印的图案,并将大纸贴在墙上。
活动延伸:
1、可将颜料浸在海绵上,然后放入浅盘中,以避免颜料洒出或幼儿蘸颜料过多影响敲印效果。
2、此活动适合小组进行,人数以4-8人为宜。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