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浓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对于北京,你了解多少?你了解北京话吗?想了解北京话吗?跟我来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要求认的字注音
2、听写生字
3、概括主要内容
三、细读感悟学习
第一自然段
1、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2、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让你可以感到作者很喜欢北京话,用“——”勾画出来。
3、汇报
4、交流
“诱惑”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哪个更符合本文?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都听了谁说的话?
比喻句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什么说普通话十分重要?
3、北京话是普通话吗?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4、理解:“包容”,写出近义词
“改造”,具体改造谁的口音?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文中介绍了谁学讲普通话?
2、画出朋友学习的句子,读一读,哪几具词语说他是怎样学习的?决心大吗?学会了吗?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知道?
3、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4、“我”又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这说明什么?
5、为什么说听觉中的北京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
6、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7、体会文中的两个设问句
8、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京的什么情感?
四、品读揣摩表达
1、你认为作者最相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2、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
3、对于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什么?
4、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五、拓展、回味京韵
1、找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2、欣赏候宝林的相声《北京话》。
六、总结、升华
你们爱上北京话了吗?伴着音乐,跟随老师先去一睹北京的风采。让我们和着音乐,带着对北京的无限向往和憧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北京欢迎您!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2. 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我们先一起到校园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吧。 二、观察图,说一说
在我们的学校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来找一找吧。
1. 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2. 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数一数,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怎么观察的?学生说一说。
3. 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 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
4. 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3棵苹果树,苹果树上一共挂了14个苹果。
5. 你是怎样指导的?
三、数一数
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数学问题,谁能找到?(你真会观察)
四、课外延伸
数一数你家的物品的数量。
五、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
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4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写景文,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络绎不绝的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行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灯光绚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全文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灯光夜景写的,文质间美。
【设计理念】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训练,是同学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当前,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重视了读,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读“挤”不进去的现象:同学读的面不够广,量不够大,质不够高。突出读的兴趣,注重读的体验,加强读的积累,使同学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几内蕴的意味绵长,从而促进同学的阅读意识,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同学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借助画面,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放课件)
这是北京的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2、北京不但白昼美丽,到了夜晚更美了。(放课件)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专门写北京夜景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北京的夜景到底有多美,让我们通过认真读好课文来感受吧!
二、识字学词,初读感悟
1、生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对照课后生字,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同桌互查。
2、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 络绎不绝 华灯高照
长安街 勾画 喷泉 王府井 紫禁城 一束束 一幢幢 繁华 辉煌
3、我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词成了好朋友,他们可以带我们顺利地游览北京的夜景了。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都给我们介绍了北京哪些地方的夜景?
(放课件,理清思路)
三、反复诵读,理解体味
1、过渡:
这么多地方,你认为哪地方夜景最美,深深地吸引了你,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争取把课文读的有感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
2、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刚才学得可真认真,现在我们一处一处仔细地游览,感受北京夜景的美丽。谁愿意先来读自身最喜欢的那局部?为什么喜欢?
师:你见过夏日夜晚的天空中的`银河是什么样吗?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我们沿着这条银河似的大街去逛逛古老的商业街(紫禁城),看看那里是什么样。
王府井、西单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是什么样呢?(焕然一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的可真美呀!我也非常想读一读这一段,愿意听吗?
(逐段学习,相机指导朗读,出示相应画面)
4、我们游览了北京的几处景点,被北京美丽的夜景深深陶醉,你们觉得夜幕下的北京城是什么样的?
5、北京美丽的夜景数不胜数,我们再欣赏一组图片。你对夜晚的北京有一种什么感受?
6、如此美丽的夜景,我们不由赞叹:北京,多么辉煌,多么亮丽!
7、你们想不想再一次读一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北京美丽的夜景?那就大声地读吧。
目的:为同学创设情境,边读边赏,解决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
我是一名小导游:
同学们,刚才我们游览了北京,感受到了北京夜晚的迷人景色,今晚有一批游人要去北京观光,我们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身,让他们对北京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愿意为他们当回小导游吗?想一想,怎么介绍才干把迷人的夜景传达给他们?
目的:展示自我,感受语言内蕴。
五、课外实践
我最棒:
北京的夜晚实在太美了,她不愧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祖国处处都象北京一样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安庆也在天天变化着。
1、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家长介绍北京的夜景。
2、利用假日游览安庆,欣赏安庆夜景,并画一画,写一写。
目的:拓宽思路,加强语言的积累。
【板书】
北 京 亮 起 来 了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辉煌 亮丽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运用分析比较巧归纳的思维策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分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
2、引导学生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初步掌握判断图片是否对称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体会对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判断图片是否对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理解边沿完全重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等图形纸片,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对称,激趣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请你猜一猜照片中的人是谁?
出示课件 出示学生熟悉的本班同学照片,只出示照片的一半,让大家猜一猜
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个数学知识,这个知识叫——“对称” 所以可以很快猜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对称。
(板书:对称)
二、认识对称,建立概念
出示三张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空竹 飞机 大头娃娃 (标出对称轴)
问:请你观察这三张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空竹上下是一样的) (飞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大头娃娃的`脸左右两边也是一样的)
归纳:像这样的物体,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是对称的。
三、了解对称,感受特征
1、看一看: 出示松树图和奥迪标志图,问:他们是对称的吗? 学生判断 说出理由 演示松树的对折过程和奥迪标志图的对折过程,理解边沿完全重合的意思。 像松树和奥迪标志这样对折两部分,边沿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片是对称的。
2、折一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 问:正方形是对称的吗? 你怎么知道的? 你是怎么折的? 同桌交流三角形是对称的吗?说出你的理由
3、说一说: 出示思维策略和思维诀窍 小组交流:运用分析比较巧归纳的思维策略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好方法?
全班交流
小结:判断对称的方法
(1) 对折或画虚线
(2) 形状大小相同
(3)边沿完全重合
4、找一找: 生活中对称处处可见。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出示课件) 先看看常见的数字中有没有对称的?
出示数字:2、9、3、5、0、8
5、猜一猜: 在我们的语文课中也有对称
出示汉字:西、出、王、金、田
猜一猜哪些字是对称的 英语课中也有对称
出示英文字母:C D E M T F
看看哪些字母是对称的
6、赏一赏: 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的对称的?
找学生说一说 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出示课件) 蜻蜓、蝴蝶图片 剪纸、京剧脸谱
建筑物:天坛、天安门、凯旋门
舞蹈:千手观音
三、巩固练习,正确判断
1、同学们都认识了对称,那么你们能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吗?
2、观察汽车,从哪个方向看,这辆车是对称的?从哪个方向看,这辆车不是对称的?
3、出示七巧板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出示七巧板拼图看看哪些图案是对称的。 训练学生的审题的能力
4、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做一做: 学习了对称,下面就想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发挥你的创意,做一些对称的物品来装点我们的教室。 可以用剪刀剪一个对称的图,还可以用七巧板摆出一个图形是对称的,可以画一张画是对称的。 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思维策略:分析比较巧归纳
思维诀窍:找相同点,不同点,归纳特征。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6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课堂用语以及句型和新单词。
2、学习书中内容并填空。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本第一页齐读一遍,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找学生出来表演,让一个男学生(扮演Ken)和一个女学生(扮演Ann,可用自己的名字)在讲台前作自我介绍的表演。完成后继续让其他的'同学出来表演。最后把Learntosay填空。
4、课堂活动
通过学习句型,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使新同学之间互相认识。
(1)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各组按顺序到相邻的下一组一对一对地自我介绍。
(2)开火车练习句型,看看哪一组最快最好地把句型背出来,
奖励一支小红旗。
5、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已熟练掌握新句型(互相背诵)。
6、布置作业:背诵Hello和Learntosay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