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初中地理教案【必备5篇】

时间:2023-07-28 08:45:37 教案大全

  【导语】下面是热心网友“ruoyun”收集的初中地理教案【必备5篇】,以供参考。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半球分界线;

  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

(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

  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

  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过渡)我国不仅陆域广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之一.

  活动5.读课本P4第二段,完成课本活动题①、②并填空白图。教师适当补充领海、内海内容,说明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海洋大国。

(三)众多的邻国

(过渡)我国不但有辽阔的疆域,而且也有众多的邻国

  活动6. 读课本1-5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

  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3.在下图上填出我国的邻国。

  师生共同完成,说明我国邻国众多。

  三、课堂小结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最北——漠河以北何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疆域辽阔

  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说明对地理位置评价的一般方法。

  猜谜语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热情;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善于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我国领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检测效果。

  强化学生识图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方法 。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做《练习册》相关练习。

*通过与小组伙伴交流测试题/或教师核对答案.给自己打分: 分。

*本节课,在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方面,你给自己的评价等级是: (优/良/一般/差)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本节课注重引导生抓本节课的重点来教学: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分别从巳至点、陆地面积、海洋面积、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等方面来分析);

  2、注重突破难点:采用引导生看图识别的方式来学习,既培养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亚洲 篇2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叶县邓李乡初级中学 高东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亚洲的位置,临海主要岛屿及半岛。

  2.掌握亚洲地形特征、河流特点,及主要的高原、高山、河流。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亚洲是世界上第一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河流特点。 教学难点

  河流特点和地形特征的联系

  学情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学生对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方法需要再巩固加强,为后面学习提供保障。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势起伏大河流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欣赏歌曲《亚洲雄风》,从歌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山河壮丽,江山俊秀,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朴实。对于这个大洲你还知道多少呢?今天就然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的亚洲。(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合作学习:

  师:我们要学习区域地理就要了解一下他的地理位置,我们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来看一下我们的亚洲。请同学们看图说出亚洲在东西半球的什么位置?亚洲在南北半球的什么位置?(学生集体回答)

  活动一:请依据亚洲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任务

  1、在图上指出亚洲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并估算它的经纬度。

  2、找出亚洲和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分界线。

  3、说出东、南、北三面濒临的大洋。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的名称和方位。

  4、找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

(学生分组完成,并指图展示)教师点拨亚洲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是北美洲。洲大致位于26°E ~170°w, 10°S~80°N之间,是南北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学以致用:根据亚洲的位置图填表

  活动二;“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请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以山地高原为主

  承转: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由图可知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活动三:学生独自完成请看图,分别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那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锡尔河、阿姆河。说出这些河流入的海洋。

  活动四:亚洲猎奇(读课本找出亚洲的世界之最并落实到地图上)

  课堂小结

  小试牛刀

  1、世界上第一大洲是()

  A.北美洲

  B.欧洲

  C.亚洲

  D.非

  2、亚洲地势()

  A.西高东低

  B.中高周低

  C.东高西低

  D.南高北低

  3、亚洲河流()

  A.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B.自西向东

  C.自东向西

  D.从中间流向四周美图欣赏 作业布置

  1、把亚洲世界之最落实到亚洲地形图上。

  2、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节内容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模板 篇3

  第教学目标 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二)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媒体 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课堂导入)

  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老师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知识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讲授新知识)

  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板书 2.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E~°W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 3.北京时间

  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

  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范 篇4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媒体 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课堂导入)

  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老师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知识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

  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E~°W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 3.北京时间

  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

  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 篇5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半球分界线;

  2、经纬度的判读。

  一、课件打出谜面,让学生大声朗读两遍,朗读时注意红色的字,然后猜出谜底

  (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

  二、听歌曲、观祖国自然风光和祖国发展成就等图片。老师同时带有感情色彩朗读课本序言,从而导入新课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

  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过渡)我国不仅陆域广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之一.

  活动5.读课本P4第二段,完成课本活动题①、②并填空白图。教师适当补充领海、内海内容,说明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海洋大国。

  (三)众多的邻国

  (过渡)我国不但有辽阔的疆域,而且也有众多的`邻国

  活动6. 读课本1-5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

  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3.在下图上填出我国的邻国。

  师生共同完成,说明我国邻国众多。

  三、课堂小结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四至点

  最北——漠河以北何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疆域辽阔

  1)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辽阔,大陆海岸线长达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岛屿众多,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由教师分析总结并说明对地理位置评价的一般方法。

  猜谜语是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热情;听歌曲、看图片使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小组讨论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学习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从地图中善于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加深学生对我国领土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检测效果。

  强化学生识图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方法 。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做《练习册》相关练习。

  *通过与小组伙伴交流测试题/或教师核对答案.给自己打分: 分。

  *本节课,在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方面,你给自己的评价等级是: (优/良/一般/差)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 本节课注重引导生抓本节课的重点来教学: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2、辽阔的疆域(分别从巳至点、陆地面积、海洋面积、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等方面来分析);

  2、 注重突破难点:采用引导生看图识别的方式来学习,既培养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