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草原教案3篇

时间:2024-01-14 10:27:07 教案大全

草原教案1

  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讨小说主题。

  3. 了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动物身上表现的“人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到狼,人们总会想到它那犀利的目光和滴着涎液的大嘴巴。成语世界中的狼,如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更是道尽了狼的凶残、贪婪。长久以来固有的认识限定了我们对狼的评价,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蒙古草原狼》也许会带给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初读课文,畅所欲言。

  1. 阅读课文。

  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小说情节本身就极富魅力,学生会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欲罢不能。

  2. 交流初读体验。

  此环节,教师尽量不做引导不做过多评价,给学生创设原汁原味地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保留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整理字词。

  蛮荒 战栗 千钧一发 睿智 肃杀

  2. 梳理内容。

  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在学生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明确小说情节。)

  情节安排:

  开端:陈阵忘记老人的叮嘱从小路返回大队,危险迫近。

  发展:单人匹马遭遇狼群,强作镇定企图迷惑群狼。

  高潮:面对草原狼的狡猾,陈阵急中生智击打马镫吓退狼群。

  结局:狼群井然有序的撤退令人瞠目结舌。

  四、课堂小结。

  “文似看山不喜平”,场面宏大而神奇,情节奇谲而神秘,该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文读到心潮澎湃,有身临其境之感,该是阅读的一种至高境界。

  五、布置作业。

  1. 深入阅读课文。

  2. 找出小说主要塑造的形象,并作批注式阅读。

  一、导入新课。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好文章就能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路途的凶险、陈阵的困境、青马的警觉仍牵引着我们的神经,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欲罢不能,这节课老师和大家继续进行这次精神之旅。

  二、赏析语句。

  1. 好的文章总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会让你或欢喜或悲哀,或惊惧或镇定。那么阅读本文,通过描写陈阵遇狼、退狼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结合文中描写陈阵的语句加以赏析。

  精彩语句赏析:

  “陈阵在那一瞬其实已经失去任何知觉。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震颤的铮铮声。”

  “陈阵觉得自己正在穿越一张巨大的狼口,上面是锋利的狼牙,下面也是锋利的狼牙,没准他正走到上下狼牙之间,狼口便咔嚓一声合拢了。”这两句将陈阵遭遇狼群时的恐惧心理刻画到极致,用通感、比喻把大脑因害怕而产生的感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下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从天而降”“疾雷”“轰”“一热”“狂喜”无不表现出陈阵灵光一闪获得脱身之法的惊喜,不由自主地“颤抖”更是将这种惊喜描写到了极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陈阵心理的变化(边整理边板书):

  恐惧——镇定——绝望——惊喜——震惊

  2. 人狼的对峙不是在技术上的比拼,而是在心理上的较量。陈阵的心理变化来自于狼的种种表现,结合文中描写狼的语句分析狼的特点。

  精彩语句赏析:

  “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描写了陈阵对狼群的最初印象,用语不多却可见其阵容与气势。用比喻、夸张把狼咄咄逼人的杀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箭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本句用“即将出鞘的军刀”来比喻群狼跃跃欲试、迅速投入战备状态的样子,可见狼的敏捷、凶残。

  “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浓墨重彩地推出狼王,通过毛色的描写突出狼王的与众不同,用“簇拥”来表现狼王高高在上的地位,也可见狼群的团结。

  “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狼群向山坡集体回望的描写把草原狼谨慎多疑的特点表现得一览无余,群狼“尖碗形的长耳”像精准的“雷达”突出了形势严峻,群狼“静候狼王下令”可见狼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团队的纪律严明。

  “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忽地向山里奔逃而去。”“一阵黄风”“忽地”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突出狼群的行动敏捷。

  “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本句出现在文章的最后,着重描写狼群有序撤退的`情形,急而不乱阵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即使是撤退,这一强大的团体仍然保持着它们的霸气与风范,不得不令人驻足惊叹。

  教师启发引导,在学生赏析的同时总结狼的特点(边整理边板书):

  凶残——多疑——狡猾——谨慎——团结

  狼所表现出的特点正好与陈阵的心理变化相一致,人、狼是针锋相对的。

  3. 教师小结。

  狼是孤独的英雄,在奔驰中展现自己生命的热情。千百年来,狼能够以傲人的雄姿驰骋在优胜劣汰的动物世界中,面对困难的冷静、坚忍、团结想来该是整个团队得以生存繁衍的主因,看来我们也要以强悍的姿态做一匹“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机警”的狼。

  三、研读探究。

  1. 人狼对峙,险象迭生。狼口逃生,实非易事。请结合全文分析陈阵脱险的原因。

  明确:

  从陈阵方面分析:克服恐惧心理,关键时刻镇静沉着,能找准对方弱点,抓住有利时机。

  从狼方面分析:性格凶残却多疑,尚不饥饿,忙于开会。

  从大青马方面分析:训练有素,经验充足,临危不乱,从容镇定。在与狼对峙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给陈阵以信心与定力。(此处可找出描写大青马的语句同上赏析。如:“大青马突然异常镇静。它装着没有看见狼群,或是一副无意冲搅狼们聚会的样子,仍然踏着赶路过客的步伐缓缓前行。它挺着胆子,控着蹄子,既不挣扎摆动,也不夺路狂奔,而是极力稳稳地驮正鞍子上的临时主人,像一个头上顶着高耸的玻璃杯叠架盘的杂技高手,在陈阵身下灵敏地调整马步,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陈阵脊椎中轴的垂直,不让他重心倾斜失去平衡,一头栽进狼阵。”作者用细致的笔法刻画了大青马的一连串动作:“踏”“缓缓前行”“挺着胆子”“控着蹄子”……可见大青马于危难之中仍能临危不乱、从容镇定,表现出少见的勇气与智慧。)

  2. 探讨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讨小说主题,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思维,鼓励个性化的见解。)

  生 1:我认为本文以《蒙古草原狼》为题,就是借陈阵的视角来表现狼群的团结协作、团队的井然有序。狼群初现的凶猛气势、狼王的凶傲之威、群狼的机警谨慎无一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合上书本回想,仍觉心惊胆战。而且本文选自于《狼图腾》一书,这是一部以狼,确切讲是以蒙古草原狼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它以几十个狼故事为主体。狼在小说中一改过去我们熟知的形象,成为英勇、义气、智慧、具有团队精神和献身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类的老师和图腾。它们伏击马群和黄羊群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侦察、布阵、奇袭的高超战术,它们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它们单独攻击抢掠羔羊、马驹的敏捷利落,它们在袭击敌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忍耐力和洞察力,它们对于小狼的炽烈感情及保护等等,都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狼的所有认识。所以我认为本文主旨还是对狼的塑造与颂扬上。

  生 2:我认为本文虽然有大量篇幅在写狼,也表现了狼的团队精神,但中心人物还是陈阵,他经历了心理上的成长,从惧怕退缩到镇定斗争,最后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吓退狼群,这也是需要智慧和胆魄的。而且在人与动物的对峙中,我一直坚信人的智慧可以胜过一切。

  四、课堂小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无论结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本文中狼的英勇与团结,人临阵时的镇定与智慧,马的充足经验。成长需要历练,更需要学习。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布置作业。

  1. 找出其他文章中描写狼的精彩语句并进行赏析性解读,比较与本文语言的不同。

  2. 搜集与狼有关的知识、文章,多方面了解,准备一期以“狼”为专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蒙古草原狼

  姜 戎

  人:恐惧——镇定——绝望——惊喜——震惊

  狼:凶残——多疑——狡猾——谨慎——团结

草原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有关草原的风光片或图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草原的录像,激趣导入。

  你去过草原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指导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读准字音。

  2、拼读会认字,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内检查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4、教师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1)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枣红马、百灵鸟、忘记、因为、这里、最鲜艳、壮、不管”。

  (2)开展拼读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语接龙朗读,看哪一组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质疑:哪个词不懂?理解“壮”:在文中找一找带有这个字的句子读一读,(这里的.牛儿最壮)学生自己说一说“壮”字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4)自己小声读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请老师和同学帮助。

  5、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标画自然段。

  (四)朗读感悟。

  1、分小组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喜欢草原?

  2、指名回答,老师贴图。(枣红马、百灵鸟、小作者)

  3、学习“百”。

  (1)这个字怎样记?(白加一横)

  (2)教师板书,学生注意观察占格。

  (3)学生们练习书写,注意把第一笔横写长点儿。

  4、学习课文内容。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草原?读文找答案。

  5、自己读文,找答案。谁找到了就告诉大家,自愿选择汇报。(学生说哪部分内容,教师就和学生共同学习哪一小节)

  6、学习第一小节。

  (1)师生配合读文。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为什么马儿喜欢草原?”

  (3)出示练习:草儿( )牛儿( )羊儿( )

  (4)指导朗读“最鲜、最壮、最欢”。读出草原的美丽和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7、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百灵鸟为什么喜欢大草原?

  (1)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请读出来。

  (2)指导朗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之情?请

  你试一试,读一读。

  8、学习第三小节

  作者为什么喜欢大草原?可以结合前边所学习的内容说一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你喜欢草原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口语交际练习。(根据学生情况任选其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家乡或祖国)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家乡,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无论走到哪里,也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因为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开课导入

  (二)背诵课文

  采取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

  1、复习“什、抓、把、地”的读音。

  2、观察“朋、什、抓、挂、打、把、地”这几个会字的结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3、记忆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先自己记一记,然后小组交流记字方法,最后集体反馈(以旧带新)。

  4、练习巩固字形

  (1)看偏旁组字组词。

  (2)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月—( ) 十—( ) 巴—( ) 也—( )

  5、指导书写,注意把字写匀称。

  (1)指导“朋”字的占格,左右相同。

  (2)观察其余几个字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都是左窄右宽)

  请学生注意:在书写时右边部分占了左半格一点。

  (3)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再自己写,注意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草原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地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感受内蒙古草原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地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汗情深”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风光、文字资料;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有关草原的歌曲,蒙古民族风情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光独特,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边叙述边播放蒙古族风情录像)

  3.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2.既然是美景,那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参观任务是:(多媒体打出)

  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你们觉得哪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3.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先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4.小组汇报

  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的美(读、唱)

  5.重点引导

  描写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的句子

  写出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的句子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的心情怎样?(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6.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虎旗草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汗一家的情谊。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读书上网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