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3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时间:2024-01-14 11:53:40 教案大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1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 = - =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 (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

  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 = + = + + = + + = + + + + + + +

  3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联系

  1、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再口答结果。

  1/5-1/84/15+2/57/8-3/45/6+1/3

  1/4+3/102/5-1/62/7+1/32/3-1/2

  (1)先指名学生口答。

  (2)完成后点拨:你是怎样找出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找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练习引入,巩固法则

  1、先计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验算并评改。

  4/5-1/31/6+5/9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口头改正。

  (1)7/20+1/5=7/20+4/20=11/20..................()

  (2)7/30+11/12=7/60+11/60=18/60=3/10.........()

  (3)2/7-1/35=2/35-1/35=1/35.....................()

  (4)1/2-5/14=14/48-10/48=4/48=1/7............()

  3、进一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比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类型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要求则是相同的。

  4、练习。

  先填空再说说方法,并注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同分的几种情况。

  1/9()3/16()

  1/4+5/9=()3/5-1/8=()

  1/3()5/8()

  教学过程

  备 注

  三、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5=13/20;5/12+()=11/24;7/9-()=1/6;

  ()-7/12=5/18;()-2/5=3/8;15/25-()=5/14

  (1)学生自练,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2)反馈。(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反馈)

  2、列式计算。

  (1)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5/12,甲数3/20,乙数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学生自练,注意抓好反馈)

  3、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

  1/2+2/3

  (1)学生尝试编题。

  (2)反馈: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题意是否合理,题意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两个数量还是看作表示关系的两个数来编。

  四、课堂

  1、学生同桌互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反馈,师生共同。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养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思维过程:“通分――相加减――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5/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2/31-4/71-5/61-7/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11/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87/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