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优秀教案1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二、学情简析
《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实现自主、合作、高效地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
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预设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
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在这桂子飘香的季节,让我们寻着桂花的香气,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好的童年生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三)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电脑展示桂花树与梅花树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桂花
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梳理课文脉络: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
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理解“全年”的意思: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
晾时香,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⑵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⑷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⑷读写摇花乐的句子,感受摇花的高兴: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学生表演“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
⑹身临其境,展开想象,自由评说。
⑺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出示母亲说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中国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六、设计意图
本设计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能动性,打开了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激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动的对话磁场。
由童年引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孩子们会比较爱学,也使学生有的说爱说,整个流程体现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学时可以有的放矢,且能够抓住重点,学有目标,理解时更加透彻,设计中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想象,学生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母亲话里的含义,感受到桂花的香,体会到摇花的快乐,也更切身地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吸引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在本设计中得以完美体现。
《桂花雨》优秀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桂花雨》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桂花雨》优秀教案4
【教学要求】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4.指导感情朗读。
5.“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动笔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桂花雨》优秀教案5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初审通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0页
教学目标:1、掌握“箩”、“杭”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摇桂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4、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边学习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形。
教学用具:字典、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有桂花糕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些图片,知道这些糕点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
师:对了,同学们,你们有见过桂花树,有摇过桂花吗?
生:……(展示有桂花树的课件)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作者家里看看作者小时候是怎样摇桂花的,摇桂花可是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呢,就像我们童年的趣事一样,摇桂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课题:桂花雨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们想知道什么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那现在同学们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不懂的词语就查字典,一定要读正确、通顺。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发现那些生字不会读和写的?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互读,纠正对方的发音,然后交换一下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然后思考一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吗?谁最快找出来的,站起来告诉其他同学。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探究解疑,深入学习课文。
师:回答的很好。桂花雨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家齐读一下这个优美的句子。
(全班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课文录音,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顺便思考一下一下的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3、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4、画出作者描写摇花的句子。5、桂花有什么作用吗?
师:下面哪个同学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仔细看一下课文。
生:……
师:课文主要讲的就是作者回忆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师: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桂花,我们能用课本的句子来解释吗?
生:我是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的,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师:找的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发现了其他描写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的句子呢?
生: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师:以上两位同学找的都很正确,第二自然段就写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还有桂花树的特点。桂花树有什么特点呢?
生:样子笨笨的,花形很小,味道很香。
师:回答的很正确,下面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个几句子,我喜欢的是桂花,一二三读。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师:桂花香飘十里,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作者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生:摇桂花。
师:那摇桂花是不是很容易的呢?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摇桂花是件大事呢?仔细读读课文,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形。
生:第四自然段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作者觉得摇花是大事,不能马虎。
师:大家能想象到作者摇花的情形吗?观看一下幻灯片。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画出作者摇花的句子。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呢?
生:第五自然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桂花落下来的时候会“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呢?
生:因为桂花很多,而且它香飘十里。
师:相信现在同学们对桂花已经有一定了解了吧?桂花还有很多作用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生:……
师:很好,那现在齐读第六自然段,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桂花的作用。
生:桂花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并对课文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
四、品读词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师:请大家朗读第五自然段,看这句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总是”两个字可以体现作者什么感情?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急着想摇桂花,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师:那哪位同学可以像作者一样,用很着急的语气朗读一下这个句子呢?
(学生朗读,老师板书: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
师:读得非常棒,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这个句子的呢?
生:作者很开心,因为摇花对作者来说是件大事。能摇花了,肯定非常兴奋,而且那时候就快有台风了,需要提前摇花,所以使劲摇。
师:大家认为他回答的正确吗?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没有。读完的同学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生:像一幅很好看的画,桂花纷飞,香飘十里。
师:恩,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带着感情朗读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五、拓宽思维,体会作者感情。
师:下面听老师朗诵第七、第八自然段,看看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老师有感情地朗诵)
生:老师,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作者的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母亲热爱自己的故乡。
师:回答得很好,其实作者的母亲这样说,就很好地体现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生:我想问的是既然作者的母亲那么怀念家乡,那作者呢?是不是和母亲的感情一样呢?
师:大家一起回答他,是还是不是啊?
生:……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
六、课堂总结。
师:回答得很正确。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了吗?
(学生作答)
师: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下面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作者童年摇桂花的乐趣,齐读课文。
师:大家想不想认识这篇文章的作者呢?
生:……
(展示作者个人简介的幻灯片)
七、课后作业。
1、查找一下作者更多的.个人简介,写在本子上,回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2、找出你觉得写的好的最好的句子,画上横线,并朗读几遍。
3、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下节课说给大家听听。
八、板书设计。
桂花雨
生字:箩(luó)、杭(háng)
作者喜欢的是桂花
↓
桂花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
↓
作者喜欢摇花
桂花作用:泡茶、做糕饼
由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体现了作者浓浓思乡之情。
词语解释:总是:体现作者很心急去摇桂花,从而体现摇桂花的乐趣。
附课文
7、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浇的阵阵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