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4篇,供大家参阅。
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力审美情趣
2.掌握绘画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掌握写生的绘画方法
教具:范例、录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五彩斑斓的编钟,沉静如水的古筝,金光灿灿的管乐,
造型幽雅的提琴┄┄你能告诉老师你所了解的乐器吗?
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图片
你看,会唱歌的乐器,
家族成员多,模样很美丽。
二、出示课题:
老师带来了录像,大家想看看吗?
那位同学有了灵感?
谁能说一说,
你学过乐器吗?你最熟悉那些乐器?你最喜欢那些乐器?为什么?
三、你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画的乐器?
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绘画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画一画这些可爱的乐器?
作业选择:
1.你最欣赏那些美丽的乐器?从造型、色泽等方面讨论一下:它美在哪里?
2.画出你最喜欢的乐器,也可以描绘人们正在演奏的样子。
3.开个小小展览会,看谁的画最受欢迎,说一说为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2
"使学生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美术教学中的两个基础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控制基础的知识和技巧,为学生的毕生发展奠定美术素养。后者请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施展美术教导的特有魅力,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幻的色彩》的教学方案就是根据以上理念来达到"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力,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崇高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这一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的。
教学方法:
艺术课标"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这次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魔幻的色彩》,是一节色彩基础知识课。学生对于颜色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平时经常在生活学习当中广泛地接触颜色,考虑到色彩本身有它的独特的魅力,本节课我设计出"以兴趣为动力,以实践为路径,以审美为目标"的教学方案, 我特意用了游戏法、动手实践法、自主探索教学法,这样可以更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又能使学生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感知知识,撑握知识,并从中发现知识的兴味性和生活性,从而使他们终生受用。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本课中我突出运用了引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并在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调色盘、笔、装水的杯子等。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纸、吸管等。
课堂教学过程预设:
(一)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清朝时有一个大臣经常向皇帝进柬,指出他的不足,这让皇帝很没有面子。有一天,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想治一治这位大臣,皇帝对大臣说:你能用三种颜色画出一条美丽的彩虹吗?大家知道彩虹是有七种颜色组成,(哪七种颜色?)只用三种颜色怎么能画出来呢?皇帝正在暗自得意,谁知大臣三下五出二就把一条七色彩虹]画了出来。这下皇帝傻眼了。] 同学们知道大臣是选用哪三种颜色怎样画出了彩虹?学习完这节课你们就有答案了。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教学新知
1、魔术表演:看我变变变。
师:出示红、黄、蓝三色"饮料"。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三种饮料的色彩吗
生:认识
师:请说出色彩的名称。
生:红色、黄色、蓝色。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下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的名称就叫变变变。请大家仔细视察,老师是怎样来变的。(将红色"饮料"和黄色"饮料"各倒一半到另一个瓶子里摇匀,)看着瓶子中饮料色彩的转变,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
问:这瓶饮料的色彩有什么变更?是怎样变出来的?
生:变成了鲜橙多的色彩。是用红色和黄色混杂在一起变出来的。
师:同学们真聪慧。
2动手实践亲自感受。
师:老师刚才是用红色和黄色变成了橙色,下面请同学们用红色和蓝色、黄色和蓝色看变成什么颜色?并观察一下有什么微妙的变化?
生:红色和蓝色可以变成紫色,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小组活动得出结论)
学生说出新色彩的名称及调色的方法,教师板书。
红 黄=橙
黄 蓝=绿
蓝 红=紫
讨论:为什么每个人调出的橙色、绿色、紫色不一样?
结论:原来是用的颜料分量不一样。形成色彩的差异。
教师演示:分三次倒入同一种颜色,让学生观察变化,并说一说为什么,讲解大由浅到深的变化。
结论:原来是用的颜料分量不一样。形成色彩的差异。
布置小组活动实践:分组调一调:红橙、黄橙、红紫、蓝紫、黄绿、蓝绿,组长上前汇报结果
师:对!因为红色、黄色、蓝色本事高强,可以调出很多的色彩,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用两种原色调出色彩叫间色,如我们看到的橙色、绿色、紫色。又称为三间色。
3考考你
1、学生闭上眼睛休息,教师提问:红 黄=?黄 ?=绿,学生抢答。
2、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在谁手,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三)、 拓展创造空间
1、在生活有许多魔幻的颜色,看看摄影师们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来的图片。(出示生活图片)
2、欣赏美术书上的画,看到这些画你联想到什么?在生活中能找到这些色彩吗?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然后教师通过"画一画"用演示颜色在纸上流动产生的魔幻变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让颜色在纸面上发生变化?"学生通过"画一画" "吹一吹""折一折"等方法感受调色时颜色在纸面上发生的变化。
3、提出练习要求
作业:将原色,间色任意画在画面上,展开你的想象力,看看它们像什么?
学生讨论创作,教师辅导。
4、展示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叫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
5、小结:在生活还有许多魔幻的颜色,平时要多注意留心观察,我们还能创作出更漂亮的作品。请同学们收拾好东西,检查自己的地面有无垃圾,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
小学美术教案3
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结束愉快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学习。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是如何为孩子解除疑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结合我园自治区级课题“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共同优化幼儿成长环境的模式探索”研究和幼儿发展的迫切需要考虑,我们针对过去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展了“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各项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做好入学前的各项准备,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在预设主题活动中我们有了《参观小学》的活动,但是原来的设计没有幼儿比较和记录的内容,讲述生成的过程。 (例如此活动的生成过程:听到参观完小学后在卫生间谈论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并且有很多幼儿加入 ,说到激动处有些幼儿孩子还在用手比划甚至画了起来…….由此,生成新的活动由原来的参观简单了解到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有了今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和讲述的方法,学习比较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
2、 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整理文具,建立对小学初步的感性认识。
3、 激发幼儿想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经验。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来看看这是哪儿?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请幼儿讲述参观小学后的发现,并指导幼儿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调查表大班综合:我眼中的小学大班综合:我眼中的小学。
①师:“我们也参观了小学,现在请你来说说你参观小学后新发现。”(幼儿轮流表述,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②“小朋友说了很多有关小学的情况,那我们拿出调查表,把你记录到的情况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幼儿相互交流表述,教师加以引导)
3、游戏:对对碰。
师:“大家说了很多幼儿园与小学的情况,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对对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什么呀?就是刚才大家找到的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的地方。”。
二、教师引导幼儿按有关时间、环境、教师、学生类的,分组交流、比较、记录、汇报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1、分组记录、汇报。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不同,那我们分成小组,根据不同的内容记录在一张大表上。每6人一组,每组自选一个记录员,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桌上的标志再记录。”(幼儿自由分组记录)
2、请每组的代表讲述这一组的记录情况,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有没说到的地方可以加以补充。
3、教师总结幼儿园与小学的相同之处,指导幼儿与听课教师互动,增加幼儿自己的信息量。
师:“大家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的老师和幼儿园的老师一样,都希望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那我们去问问她们对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4、幼儿讲述自己得到的建议。
三、整理小书包。
师:“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让我们像小学生一样去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背上小书包跟王老师一块走出活动室。”
小学美术教案4
教材分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用眼睛去鉴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小小‘品评家’”一课,正是要引导学生从美术课程出发,通过“品”品味与感受生活中的美,“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美,来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表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美;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你这个小帽子这漂亮,他的的颜色真鲜艳,谁觉得他那漂亮?
师:生活中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去欣赏,谁夸一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美,美在哪里?
二、新授:
1、课件
师:我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品,希望大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
师:这是民间意味浓厚的儿童帽、花篮、钟表、儿童居室等,我们一起欣赏美,寻找美,品评美。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从观察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来说出自己认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
2、大家一起欣赏交流学生带来的小型物品。
3、欣赏自然美: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大自然中去寻找、欣赏。
4、课件:欣赏自然风光。
师:大自然是美,是清新自然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生活中看到美丽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游戏:
1、师:爱美是人的天性,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到商店里买衣服,你会怎样去挑选,为什么?
2、游戏:商店买卖的情景
小结: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反思: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所以,我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上课形式,如用游戏的形式大家一起欣赏交流学生带来的小型物品。如果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大自然中去寻找、欣赏效果就更好了。也可以采用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