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教案6篇

时间:2024-02-05 10:20:11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6篇

小学语文教案1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看月食》,重点描述了月全食的全过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使用直观教具难以讲清课文涉及的月全食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建立月食中月亮各种形态变化的概念及规律。为此,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月全食简易演示装置》,供老师们上课时(也可将格规格缩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成学具,供讲课时使用)。

  (一)材料:

  54×27(cm)厚纸板一块,90×12(cm)透明胶片两条,订书针两枚,4.5cm半径透明胶片(涂成暗红色)剪成的圆一个。

  (二)制作:

  在厚纸板上中心处画圆(半径12cm,用墨汁涂成黑色,代表地影),在圆的两边及厚纸板两侧中部开口(宽度12cm),将二条透明胶片用钉书机把左端订在一起,上面的一条于中心右侧用红油墨笔画圆(半径4.5cm)代表月球,下面一条同位置处贴上剪出的圆(暗红色,代表全食后的月亮,因月球此时还能反射一部分经地球大气散射到月球的光而致)。

  (三)组装:

  将透明胶片上条穿入厚纸板两侧的切口,下条穿入地影两侧的切口。将胶片推至右侧,使下条胶片上的暗红色圆藏到厚纸板之下,而上面只能看到地影左侧用红油墨笔画成的月亮。注意:上下二条透明胶片均需覆盖在地影上方。

  (四)使用:

  用左手捏住透明胶片左端订书针之间,慢慢向左抽动,使上下二条透明胶片上的圆同时掠过地影,即可演示出月全食的全过程。使用时可结合讲解课文边抽动边让学生看上条胶片上月亮的形态变化:像大白玉盘(月食前)———像被咬去一块似的———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一面锣(全食时)———像弯弯的细钩———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像大玉盘(复圆后)。演示完后,还可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月亮是全食前的月亮还是生光后的月亮?

  注意:在地面上看月亮,规定方向为“左东右西”。向左抽动让月亮经过地影是由于月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的。

  不难理解,月食时总是东缘先食(左侧边缘),东缘先生光。

  本教具具有科学性(可正确演示月全食过程、原理和形态、月色等)、实用性(可做教具,又可缩小做成学具,还可作为玩具、艺术品收藏)、廉价性(所用各种材料均可找到替代品)、

  简便性(制做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弥补了立体教具(如三球仪等)的许多缺陷,值得在小学教学中推广。

小学语文教案2

  (我的发现)

  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习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

  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习语文园地一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第二教时)

  教材在安排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是对前面课文熟悉的基础上,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对这单元的知识更深有感触,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爱春天之情。

  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歌唱春天

  1、放一放收集到有关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会唱的春天歌曲

  二、我看到的春天

  1、指名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仿照《嘀哩嘀哩》句式说说: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大地上

  2、四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3、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听到的春天

  自己找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我画的春天

  1、自由画春天

  2、小组交流你画的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3、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5、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五、识字擂台

  1、四人小组赛

  2、优胜者赛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一.通过诵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捷地复述文章内容

  二.感受娃丽关爱别人的美妙心灵,做一个有优秀品格的小公民

  三.细心诵读课文,理清思绪,培育自己读与复述的本领

  四.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末了能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教学重点:领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一.课前导入:同砚如今是怎么样和你的同伙、亲戚联络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之前人们又是用哪些体例进行联络?(至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末,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2.通读全文,概括主旨

  1. 出示题目: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首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事?

  2. 在浏览中,碰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效果

  3. 搜检浏览效果(回答得好的`实时给与表彰)

  3.再细心诵读,解决问题

  1. 诵读浏览提醒,以后解决提醒中的三个题目:

  a. 哥哥、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何拿到了和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甚么?

  二.请同砚逐一回答,找出相干段落,分角色诵读(师做适宜的指点诵读)

  从中剖析并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惟品质

  4.总结全文,谈感受

  一.依据板书复述课文

  二.学习了本课你有甚么感受?

  三.结合实际:假设是你碰到了相似的事,你会怎样做?

  5.课后功课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小学语文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索性”“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欣赏” 与“津津有味”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

  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

  (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

  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4、指导观察观众。

  ①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

  ②先观察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5、指导观察背景。从图上周围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

  ( 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6、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

  三、范读课文

  刚才,我们同学观察并说了图意,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

  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

  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六、作业

  抄写词语i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一段

  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看图,说说为什么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喜爱踢球这项活。)

  3、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

  4、齐读第一段。

  三、看图,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对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

  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

  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

  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的守门员,)

  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

  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

  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

  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5、齐读第二段。

  四、看图,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

  “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

  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个字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钱塘江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

  观潮

  (齐读课题)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⑴ 同桌互读互查:

  同桌互相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合作将这篇文章读完,看是否读正确、流利了;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他,如果你的同桌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也请你帮帮他,好吗?

  (反馈情况:获得表扬的同学请举手。)

  ⑵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据说 笼罩 薄雾 犹如 霎时 余波 恢复 涨高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开火车读,齐读。)

  ⑶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小学语文教案6

  核心提示:教学内容:讲读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① 红军是怎样抢时...

  教学内容:

  讲读小学语文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

  ① 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②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红军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要抢在敌人前头,攻天险又最表现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本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顺序写”,故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这个训练内容。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按一定的顺序写”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是紧接前面“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注意事物的联系”而编排的,所以教学本篇课文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说写。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初读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对课文的脉落已经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将着力分析红军是怎样抢时间及攻天险的,同时也将着重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叙事有顺序的写法。

  教学准备:

  录放机、电视机、录相带、投影仪、投影片①②、自制投影片⑴⑵⑶。

  教学方法:

  ① 从中心思想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相,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夺桥的“难”,红军的“勇”;③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④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

  学习方法:

  ① 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②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桥的“险”,红军的“勇”;③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设想:

  本节课在上述切实可行的教法及灵活多变的学法下,将精心设计出课堂教学的环节、程序、步聚,摒弃串讲串问,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取“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同时做到教学目标以语言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学方法以指导读书为主。使学生通过本课入情入景的学习,能有顺序地讲述课文的内容及领会红军的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导入,大约需2分钟,出示投影片①,教师唱《长征》歌,激情创景导入课题及文章中心,(板书:飞夺泸定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然后设置悬念: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

  接着是讲读课文:

  第一步:放录相,让学生入情入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重点记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约6分钟)(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第二步:讲读第一段,学生默读,画出文中说明“天险”的词语,并请学生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约2分钟)。

  第三步:重点讲读第二段,先抽学生朗读第2、3小节,让学生思考讨论①“诡计”的意思,敌人的诡计是什么。②我军决定怎样娄碎敌人的阴谋。③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板书:时间紧)然后让学生齐读第4、5小节,读后思考讨论:①红军怎样同敌人的援年代抢时间?找出书中说明红军速度快如飞的词句作上记号。②在短时间内赶到泸定桥,红四团遇到哪些困难,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的,也在书画出并请同学起来读一读,红军是怎样克服的,说明了什么?③当对岸敌人出现援年代时红四团用什么办法对待敌人?这说明什么?④敌人为什么不疑心?⑤我军与敌人赛跑把敌人抛在后面!体会“抛”字的用词准确?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小结:红军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用飞一般的速度把敌人援兵远远抛在后面,终于预定时间赶到泸定桥(板书:路程远、速度快)(该环节大约10分钟)

  第四步:重点讲读第三段,首先引读第6小节,读后提问,本自然段分几层意思讲述泸定桥?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敌人“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的含义(板书:敌守天险)接着抽学生朗读第7、8小节,让学生弄清红军是怎样飞过去的?在这节教学中,要主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对动词的准确运用及作者叙述的顺序(发起总攻、突击连冲、三连铺桥、桥头激战,(随即板书,发起总攻:桥头激战。)随即让学生思考:①在夺桥战斗中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在课文中,画出表现红军“奋不顾身”的语句?②党的号召是什么?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这说明了什么?随后打出投影片(①②)让学生看着灯片结合课文内容讲红军夺桥经过。最后,让学生明确夺桥过程,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红军的英雄气概?(该环节大约13分钟)。

  第五步:讲读第四段,齐读后,师生小结,与第一段前后呼应,既是对“飞夺泸定桥”的伟大意义的揭示,又是对红军战士飞夺泸桥的原因的补充交代(该环节大约1分钟)。

  然后是总结阶段:该环节大约用3分钟问:①这篇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同时出示投影片(1));②学习了这课后,你学到了什么?一是从写文章要有次序引导,二是从红军的精神方面引导。

  最后检查学习效果,大约用3分钟,出示投影片(3)(4),再次让学生体会红军战斗任务的艰巨性,时间紧迫性及泸定桥的“险”和红军的“勇”。

  另外,再谈板书设计:这则板书设计寓形象美与图示美、文字美为一体,重点突出,脉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