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9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_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目标:
1、概述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信息的观察分析,增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2、通过开展游戏,提高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1、概述人的性染色和正常染色体;
2、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难点:
理解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前两节内容有一定关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出生男生女的奥妙。
1、教师准备围棋棋子、信封(12-14组,每组信封两只,黑色棋子10枚,白色棋子30枚)
2、教师准备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3、学生课前预习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人的性别决定
一、染色体
1、常染色体(1-22对)
2、性染色体
二、人的性别决定
教学后记
1、在游戏过后的讨论和小结中,要注意讲清游戏与生男生女之间的联系,如黑白子的意义,数量分别代表什么。
2、生男生女图解及统计数据时要注意强调男性的精子与女性卵细胞结合机率等。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编号
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染色体
性别决定问:大家都知识小品《超生游击队》吗?述: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述:在小品中,黄宏埋怨宋丹丹不争气,连生了三个女儿,宋丹丹却说:“生男生女老爷们儿是关键”述:生男生女的奥妙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述:要了解人的性别决定就首先要了解染色体问:我们已经学过,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展示图片)述: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幅图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体内的性染色体。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的文字,思考一下这23对染色体可以分为哪两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22对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第23对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述: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展示图片)问:大家可以看到,女性的这一对性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结构上一样吗?问:我们将妇性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什么?
问:再来看男性的这一对性染色体,这条比较大的性染色体和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一样吗?问:所以我们称它为什么?述:而这条较小的染色体我们将其称为染色体问:因此,男性的性染色体我们应当如何表示?
(思考练习)述:说到这儿,有同学要问了,老师你说了半天染色体,到底人类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不急,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
要求: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游戏,每人每次从信封中随机抽取一枚棋子,每人连续进行10次(抽棋子时不可用眼睛)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并进行讨论和统计
2、指定一名记录名,抽到两枚白子记录“女”,一白一黑记“男”
3、统计次数讨论这一游戏和生男生女的奥秘有何关系?
1、游戏原理与生男生女的原理一样
2、白子代表X染色体,黑子代表染色体
3、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
4、男性精子可分别含有X、性染色体
5、女性卵细胞只含有X性染色体
6、遗传图解
问:当男性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相遇时,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应当是怎样的?述:这就好像大家抽到了两枚白子,这个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为男孩还是女孩?述:当男性带有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此时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是怎样的?问:这就相当于抽到了一白一黑两枚棋子,这样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述:由此可见,生男还是生女是由男性的精子决定的。活动:在全班范围统计记录为女和记录为男的次数,并与其他班的统计数学相加,换算比例统计数学述: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比例应约为1:1(思考练习)练习述: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完全了解了生男生女的奥秘所在了,我们再来做一个角色扮演讨论交流述:在自然界中,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与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相同。在课课练上还为大家介绍了其他的性别决定方式,请大家课后阅读。
观看小品回答23对
阅读思考回答答:一样
答:XX答:一样答X染色体
答:X
练习表达交流答XX答:女孩答:X答:男孩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能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按照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准确判断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战争”一词,让学生说出看到后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可以小组竞争,说出不同的词语)(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由次你会联想到那些战争?(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呢?领土、尊严受到侵犯时战争就爆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是发生在人与生物之间的,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展示目标(生认真识记)
三、实施目标
(一)小组长带领组员自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说明文的三大要点:说明对象根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文和。本文属于说明文,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
2、给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劫掠藩篱厄运归咎斑斓物竞天择
(二)根据目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读课文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的知识?
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4、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5、针对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三)小组对抗,释疑问难(小组为单位,组长纪录,然后提出,让小组解决,教师点拨)
小组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交流。
(四)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问题及收获?
(五)形成测试:生物入侵者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小组为单位)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4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
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
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CAI展示)
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a.体型呈梭形、鳞片;
b.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c.鳍:鳍是运动的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P5~P6)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师:巡视指导。
生:体色的观察:鲫鱼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圆形、侧扁),体呈___。
师:这种体形有什么好处?
生:体表的观察:体表覆盖__,呈__状排列,体表(干燥、有粘液)。
师:体表的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认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表述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要想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并认真记录。
生:实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生:讨论并填表:鱼鳃位于____两侧,外有___保护,共有____对鳃,颜色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于水里的`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
师:总结鳃的结构与气体交换。
生:讨论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生活在水中。
师:质疑:你们能判断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鱼类吗?
生: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师:除去鱼类以外,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举例说明。
师:组织学生看书,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质疑: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
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
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师:水中生活的动物有许多,它们都是水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质疑:发生赤潮或水华后,水生动物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师:录像展示: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
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
达标检测(略)
结束语:在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德育目标:
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 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能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三)教学方法: 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至少三遍)。
2.学生预习了解作者。
3.通过查资料理解生字词。
4.能通过自学把握课文段落层次。
5.课前准备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则生物入侵者的新闻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生答:外来生物入侵者给我国生态带来严重危害。
师导入:是呀!生物入侵者不仅危害我国还危及其他国家甚至全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梅涛的《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
三:通过解题来学习课文
师:什么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来或有害的物质进入。
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称为生物入侵。
师:你们是从那里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在文中勾出来,看看第一段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生:还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书)
生:不仅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造成这两种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贝 天牛 红蚂蚁 棕树蛇 蜥蜴 山猫(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可见概括能力很强,这些入侵者哪些是详写?
生:斑贝 棕树蛇
师:很棒,现在老师要为难你们了,看谁最棒。请你们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贝的事例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此环节选数名学生比赛,选出最佳讲故事明星两名给与奖励。
师:讲完故事老师又要让你们当一回播音员,请同学们把棕树蛇的事例用新闻播报的方式报道出来。
此环节要求学生回忆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可以抽三名学生参加比赛,选出最佳播音员一名给与奖励。
师:在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了解了生物入侵者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危害。那同学们又搜集到那些生物入侵者及危害呢?
生:蟾蜍 水葫芦 白蚁等等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呀,老师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资料,请看电子白板。(多媒体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师:是呀!他们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得加以防范,但首先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生:非自然途径(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跨过宠物贸易等)板书(途径原因)
师:回答很有建树,因此老师告诫同学们在养宠物时千万别造成养宠物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们怎样来控制它们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有两种态度干预于与不干预。
师;你们认同那种说法呢?
此环节让学生两分钟辩论
师;同学们的辩论真激烈,在你们的唇枪舌战中我们了解到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危害很严重,因而有许多专家们认识到了这一危害也采取了措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专家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读出来。
生:在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们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严把国际贸易关 买来的宠物不能随意放生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做个环保小卫士,老师也有几条措施希望我们共勉。(多媒体出示)
1.要谨慎引种。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态安全意识。
3.家庭饲养的宠物绝对不能随意“放生”。
4.严把出入境检验检疫关。
师:本文采用哪些说明方法?
生: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下定义(板书)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逻辑顺序(板书)
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给我们的环保敲响了警钟,因而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严加防范(板书)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拟一条关于生物入侵的环保标语
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自作适当补充。
六.结束语
一件件鲜活的新闻事实并非无中生有,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生物入侵带来的毁灭性灾害正侵蚀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关注环保。科学抵制生物入侵,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 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 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 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① 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 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 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7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来源:ZXXK]
重点难点: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教具教法:
课件、挂图;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两栖动物的生殖
师:“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说的很对。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
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
生:有时在水里面会看到一只青蛙爬在另一只蛙背上。
生:它们还紧紧的抱在一块儿。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就叫“抱对”。抱对后,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释放出精子,雌雄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抱对”有什么意义呢?
生:雌雄蛙紧紧的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精子更好的结合形成受精卵。[来源:]
师:说得很对。大家见过这种受精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上下两面颜色一样吗?
生:见过,而且是很多粘在一块儿,一团团的。
生:它上面的颜色深些。
师:很对。上面的颜色深有什么好处呢?对,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大家通过学习蛙的生殖活动,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么特点?必须在水里进行吗?
生:青蛙是体外受精。
生:雌雄异体,并且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师:非常正确。青蛙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
师: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下面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下。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来源:ZXXK]
(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
师: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
生:它总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找。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妈妈长的差别太大,因为一般动物孩子和父母都长的差不多。
师: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生:蝌蚪像鱼,有尾巴,青蛙没有。
生:蝌蚪没有四肢,青蛙有。
生:生活环境也不一样,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蝌蚪只能生活在水里。
师:大家看课本P48彩图思考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呢?
(学生思考、回答)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受精卵--蝌蚪--有后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师:大家看那组同学更正确呢?
生:第一组。
师:很好。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大家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那么谁可以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师:很好。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呢?[来源:]
生:蟾蜍也是。
师:很好,其实还有很多,像:大鲵,也叫娃娃鱼,还有蝾螈等等都是。我们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那么大家总结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师:很好。大家通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那么水环境的好坏对青蛙有很大的影响。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生:保护水资源,使青蛙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爱护青蛙,不乱捕杀它们。
师:说的很好。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来保护青蛙吧!
测试题:课后练习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9
内容预览: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关资料,要求写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称、原产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种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在卡片上。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a.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b.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段)
采取措施:--(段)
写法探究
O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
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