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3篇(小学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2-10 20:37:22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3篇(小学 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3篇(小学 美术教案)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 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 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师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加强重叠的.印象)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七、归纳拓展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教学反思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2

  一、 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拍摄花的作品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总体特征为运用形、色与肌理和空间等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美丽的花》一课的教学研究即由此而展开,以摄影为表现形式,拓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图片等,揭示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二)设计思路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四季花卉的图片,通过对花形、色、味的感知,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花的知识。从生活应用认识艺术的表现,整体去感知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五年级的学生已能够对不同形状的花进行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和形容,结合上节课《摄影艺术欣赏》对摄影的构图和表现主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以创造机会,让学过的理论变为实际,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学习使用照相机的同时,让学生对摄影艺术的美有一个新的认识。用摄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学习中心构图法和均衡位置构图法,借花喻美,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卉不同角度的美。再欣赏其他同学拍摄的花,进行交流、比较、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作品一一展示,办一个小摄影展,体会创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花卉摄影作品的简单拍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初步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拍摄一组花卉小品,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摄影操作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能对所拍作品说出自己的感受,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卉摄影构图的安排。

  三、教学重点:

  1、学习选择拍摄角度和简化背景的方法。

  2、学习中心构图法和均衡位置构图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最佳拍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恰当构图。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教具、背景衬布、数码照相机(卡片机和单反机)、三角架、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图1 图2 图3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美丽的花》。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不同的花卉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

  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来举例说明。)如:百日草——思念友人;红玫瑰——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梅花——贞节;百合——顺利、吉祥、百年好合等。

  小结:同学们说出了那么多美丽的花卉,怎么才能留住这美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花卉摄影的方法,留下美好的瞬间。

  引出课题:《美丽的花》

  (二)、研究学习,拍摄花卉

  1、观察、欣赏、感受

  百花图片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图4图5图6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 提问:

  (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生: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

  2、交流照相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分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照相机,交流对自己带来的照相机的认识。

  教师尽可能地进行归纳,讲解相关照相机、成像及拍摄知识。

  出示拍摄说明:

  (1)认识光圈值和快门值的调节位置,采用“S”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即手动快门自动光圈模式进行拍摄,容易把握曝光和对焦,若是卡片相机,则采用拍摄花卉模式。

  (2)若不能很好的控制光圈和快门,就选择自动模式。

  (3)针对不同型号的相机说明光圈和快门的数字指示。调节快门30到1000之间,使光圈值在F2.8到F11之间为宜,若是特写最好能控制在F2.8到F3.5左右。

  (4)建议使用三角架。

  2、自主探究,怎样能拍好一张照片。

  师: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怎样为花拍摄一张漂亮的照片呢?

  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摄影知识。小组讨论研究。

  讨论结果,确定最佳拍摄方案。

  课件出示:花卉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整理成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 最基本的要求:主体突出、构图新颖、造型优美。

  3、两种构图方法:

  (1)主体居中:在构图上可以把主要对象安排在中心位置加以突出。

  (2)均衡位置法:(九宫格构图)主要对象安排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及靠近将画面分成3等分的垂直线与水平线的交叉点,这样摄像看上去比较和谐。

  比较:请同学说说绘画构图与摄影构图有什么区别?

  小结: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

  4、试拍。加深对摄影构图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认真实验。

  (2)每一名同学都要参与试拍,以实施小组的拍摄方案。

  (3)教师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针对性指导拍摄。

  (1)盆花的摆放和拍摄的角度。俯(图7)、平(图8)、仰(图9)

  (图7) (图8) (图9)

  (2)构图主体。一朵(图10)、一盆(图11)、一片(图12)

  (图10) (图11) (图12)

  (3)拍摄的方向。(正、侧、背)

  6、选择背景。

  学生结合书上作品,了解拍摄的小技巧。

  看一看课本中的两种拍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1)、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背景直接拍摄。

  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背景因势利导,就地取材。自然景象中,如:天空、地面、草从、湖水、树林等,都可以选作背景。

  (2)、人工布置背景拍摄。

  用彩色纸或彩色布衬托到花卉背后即可。但背景用色纯度和明度都不能过高。 师:背景的处理,是决定花卉摄影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背景在花卉摄影构图上,起着衬托和烘托主题的作用,在拍摄彩色照片方面,尤其重要。

  (三)、自主拍摄练习。

  小组活动:请各小组重新拿起照相机为桌面上的盆花进行拍摄,要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及拍摄的方法。每组一台照相机,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拍摄。

  (四)展示评价。

  1、教师将学生拍摄作品,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评价。先自评,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再互评,谈优点和不足。

  3、评出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构图奖等。

  (五)活动小结。

  1、 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2、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你真的喜欢花,就拿起相机,让花的美丽永远定格在那美丽的瞬间。

  七、本课教学策略

  摄影艺术丰富而精彩,应让学生对摄影艺术文化有所了解,从中了解摄影生动的艺术语言。拍摄花卉,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感受,但所表达的花的美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本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拍摄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实践拍摄一组花卉作品,在创作中体验不同方法的拍摄效果,这种体验活动能让学生切身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多角度且有选择性地构图技能和色彩的表现技巧,提升对摄影作品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对摄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它的意义在于借助照相机这一工具与大自然结合,体会美术语言的魅力,获得艺术情感的熏陶,在小组合作拍摄和鉴赏中感悟和体验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在本节课上,多数学生对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3

  课题:第十一课 微观世界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