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篇

时间:2024-02-14 21:44:15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篇,供大家赏析。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文章文字优美,图文并茂,读过之后,令人陶醉,是一篇符合儿童心理的游记式文章。文中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葡萄、老乡、阴房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等字,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

  3.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课前准备:

  葡萄沟的课文录像、多媒体或图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新疆政区图和葡萄沟系列、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课文插图和贴图,贴图一:图上的枝叶稀少,贴图二:图上葡萄的枝叶茂密。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出示 “葡萄”请生念。

  “葡萄”这两个都是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小朋友拿出小手在桌子上写一写,记住这两个字。

  2.师:你们爱吃葡萄吗?香甜的葡萄是多么诱人啊,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们新疆葡萄沟出产的葡萄。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

  出示:疆:读准后鼻音(新疆)

  3.播放一段有着浓郁新疆风情的乐曲,然后深情叙述:在金秋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新疆葡萄沟的旅程。啊!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心旷神怡;一阵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新疆。

  4.出示中国行政区分布图,让学生找一找新疆在什么地方。

  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然后多媒体(或图)放大新疆政区图,出现吐鲁番的位置

  (读好“n、l”音:鲁 吐鲁番)

  师:新疆吐鲁番离我们宁波大约有6000多公里。坐飞机去得花六七个小时。请大家再看一看地图,就在新疆的吐鲁番里面有一个葡萄沟。

  (板书补充课题)

  沟:读准音 (葡萄沟)

  那诱人的葡萄就在那儿,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多媒体(或音乐、图片)播放《葡萄沟》一文的配套录像。

  二、进入情境,主动探究

  1.欣赏完了葡萄沟,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1)抓住学生讲到的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地方。

  (师:你从哪里看出那里的水果很多呢?随机理解“盛产”尽管水果多,但人们最喜欢的是葡萄。)……(板:葡萄:五光十色)

  (2)师:葡萄沟盛产水果,五光十色的葡萄使葡萄沟的景色更加优美,所以课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指导读好这句话。(可以分别用赞美的、骄傲的、高兴的语气读)

  2.那么课文是怎么写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1)读准“串” “棚”等音。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边划出:葡萄沟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三、深入学习,领悟精华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你觉得葡萄沟的什么最吸引你呢?(指着板书讲)

  2.学习梯田葡萄这一段:抓住几个语段学习。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象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为什么吸引你?

  ①夏季葡萄的枝叶很多。

  ②茂密的枝叶是怎么样的:是密密麻麻的,叶子之间看不到一点儿缝隙的……

  ③师出示图一:图上的枝叶稀少:这是别的班同学学了这篇课文后画的,你觉得这是你看到的、想像中的绿色凉棚吗?……那凉棚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④生回答后老师贴图,图上葡萄的枝叶茂密。(指导朗读)

  ⑤一个个:说明凉棚很多。

  ⑥引导想象:老师查过资料,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那里的最高气温可达到49度,如果这时候你来到葡萄沟,钻进这茂密的枝叶搭起来的绿色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 凉快、凉爽、舒服……)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感觉。

  ⑦这茂密的枝叶预示着什么呢?(秋天葡萄的丰收)所以这绿叶,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一种希望的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为什么吸引你?

  ①葡萄很美,葡萄颜色多样: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分别出示这些颜色的葡萄, “挂”在葡萄架下。

  师:书上用一个词来形容:五光十色。哪位同学还会用别的词语来表达?(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绚丽多彩、五颜六色……)

  ②比较:

  “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呢?想一想“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但“五光十色”还写出颜色有光亮,这样就更美了,因为成熟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所以这儿不能换“五颜六色”。)

  是啊,葡萄不仅颜色多样,而且颗粒饱满、有光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板书:美)

  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板书:多)

  这葡萄这么大,颜色这么美,数量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3、出示辅助句子指导背诵: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 )里。( )的枝叶向( )展开,就像搭起了( )绿色的( )。到了( ),葡萄( )挂在( )底下,有( )、( )、( )、( )、( ),( )美丽极了。

  四、拓展思维,随机练说

  小结:第二段作者在写葡萄生长过程时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把葡萄的样子、数量、颜色等方面写具体。那你能不能学着作者写葡萄的方法介绍你所熟悉的一种水果或物品呢?

  四人合作小组先说一说。生介绍。

  (如:家乡的梨子。春天,满山的梨花一片雪白,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家乡仿佛成了一座生产高级香料的工厂。一阵阵香气迎来了一只只酿蜜师——小蜜蜂。它们为酿造又香又甜的`蜜而奔忙。初夏,一个个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好像在捉迷藏。到了秋天,在人们辛勤劳动下,梨子成熟了,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灯笼。)

  (家乡的桃子。阳春三月,桃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桃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家乡仿佛成了一座生产高级香料的工厂。阵阵清香迎来了一个个酿蜜师小蜜蜂,他们也嗡嗡地歌唱着,为酿造又香又甜的蜜而奔忙。到了五月,桃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青果,远远望去,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翡翠,如果你走进那桃园,就像置身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似的。农民伯伯在辛勤地为桃树浇水、施肥、捉虫,汗水洒在片片桃树林里。六、七月份,青中透红的桃子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像在对客人点头微笑。)

  五、书写指导、完成作业

  1.书写:吾、季、留、杏、密、蜜

  留:上下结构,上下相等,写得扁些,田字的一竖在书中线上。

  蜜密:上中下结构,下面分别是山和虫。中间的必写在横中线上,撇要长。

  2.完成课堂作业本2、3题。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2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3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呢、龄、敏、遗、沐、躯”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充满情趣的语言,激发对祖国妈妈的无比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2.难点:学习朴实有趣的语言,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具生字卡片或字幕投影仪

  (一)谈话导人

  有一个人,我们大家都称呼她为‘妈妈’,同学们这样称呼她,老师这样称呼她,爸爸妈妈这样称呼她,连爷爷奶奶也这样称呼她。她就是我们共同的妈妈——祖国妈妈。今天我们学习一组诗——《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作者给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说说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听读正音,也可以简单谈谈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本课安排了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识字。

  作为高年段的学生,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识记方法。

  字音上,“呢”的声母是鼻音,“龄”的声母是边音,可比较认读。“敏”的韵母是前鼻音,“龄”的韵母是后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正音,把音读准。

  字形上,“呢、龄、敏、遗、沐、躯”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拆字法记忆字形,也可以利用熟字进行对比记忆。

  如“呢”与“呢”相似,左边为“日”;“敏”是“繁”的上半部等。“遗”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先内后外,里边的“贵”上部为“虫”字少一点,不要多加了点。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结构的字的比例,“呢、沐、躯”为左窄右宽,“敏”为左宽右窄,“龄”左右等宽。

  字义的理解,应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的方法自主揣摩,也可凭借工具书自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

  亲呢:十分亲密。

  德高望重:成语。品德高尚,声誉卓著。

  遗著:死者生前留下来的著作。

  沐浴:原指洗澡,比喻受润泽。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边读课文,边感知内容,体会。

  交流,反馈。

  带着情感体验再读课文。

  (四)、课堂

  把收获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4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