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4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课堂实录

时间:2024-02-18 10:51:00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4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课堂实录,供大家参阅。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4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课堂实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1

  1、作家作品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元培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明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教材概述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直接点题,以校长身份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讲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乃至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每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听众把握演讲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演讲的内容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清楚楚,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反响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无穷有些口语富于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严肃中还有体贴,可谓语重心长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本文来自五更风茶轩,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

  分析关键语句,本文来自五更风茶轩,深入理解校长的要求,以及文中蕴含的强烈情感;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

  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溯渊源

  提希望

  拟计划

  2、找出能反映北大现状和社会现实的词语或者句子

  针对性

  3、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校长……

  语速、语调、重音、情感

  4、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学子……

  学:(板书内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为求学而来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图诸君求学便利

  学有心得

  旁稽博采

  逻辑性

  5、此时此刻,我们是读者……

  三、结束语

  溯渊源:关注教育之情

  提希望:拯救教育之思

  拟计划:改革教育之举

  针对性、逻辑性、暂保密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了解这篇就职演说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2、认真研读课文,力求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词句,理解文意,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

  3、通过对背景和文本的了解,认识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了解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学风及人生观。

  教学重点:

  1、认真研读课文,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并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养成正确、积极的学风。

  教学重点:

  1、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疏通文意,并通读全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手段:

  文本,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大家对我国的教育家有没有一些认识?大家来说说!

  明确:引入我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二、解题:

  1、介绍作者

  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对北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北大之父”。

  2、谈谈北京大学

  发言:北京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高校之一,应该是很多同学的理想大学吧,谁能跟我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北京大学。

  明确:

  ①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为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

  ②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失败后,唯一得以保留的产物。

  ③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

  3、浅谈背景

  在1917年,本文的作者,蔡元培先生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而那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开始动荡不安。那时的北京大学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蔡元培先生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体会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设想:

  1、收集一些有关蔡元培和北京大学历史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

  2、采用探究、发问、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学子们选择北大有无数个理由,下面列出十大理由:

  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

  理由之二:北大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

  理由之三:北大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

  理由之四:北大是中国理科最强的大学

  理由之五:北大拥有国内最雄厚的师资力量

  理由之六:北大能给你最好的高等教育

  理由之七:北大拥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

  理由之八:北大是人才的摇篮,毕业去向良好

  理由之九:北大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

  理由之十:未名湖畔是读书求学最理想的环境

  而你知道吗?刚创办的北京大学,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且当时的北大,还被人们说是个腐败的大粪,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声名卓誉。那么不能不提到对它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位人物——蔡元培。他曾经任北京大学校长十余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时的一篇演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大变化的一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最后,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2.结构特点与演讲辞关系。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求中心突出,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从而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

  3、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在语言上,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研读,课文提出具体的哪三点要求?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三个要求?每一点具有怎样的'针对性?

  ——第一点,针对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沦丧;北京大学也深受污染,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学风腐败。所以必须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使北京大学能更好地发展,也使社会能更好地发展。

  “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这样的学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所以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

  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4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在了解北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⑵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⑶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蔡元培的生平和思想。

  ⑵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⑶组织学生分组研讨,深入体会作者所提三点期望的现实意义。

  ⑷通过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激励学生了解北大、向往北大,树立远大理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⑴引导学生体味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洋溢的强烈情感,品读其对学子们的谆谆教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⑵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引入

  (今日北京大学校门图。)

  二、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三、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号孑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四、创作背景

  1、蔡元培就任校长前的北京大学概况

  2、蔡元培的改革措施

  五、课文

  FLASH

  动画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理顺课文思路

  六、课文讲解

  1、字词梳理。

  2、课文讲解:

  ⑴开场白导读。

  在本段中作者讲了些什么?此种开场白具有什么特点?

  ⑵三点期望:

  ①抱定宗旨:

  A、学生自读并思考: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希望?

  B、当时北京大学的现状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

  C、请大家读一读文中作者的.谆谆教诲,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砥砺德行:

  A、蔡先生在第二点希望中着眼于学生的哪一方面?

  B、先生为何要求北大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品读相关语句)

  ③敬师爱友:

  A、学生齐读

  B、找出文中描写当时北大师生关系的句子。

  C、在演讲中,蔡先生还强调同学间应怎样?他还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有何目的?

  ④结束语:

  在结束语中,蔡先生还讲了什么?

  ⑷课文小结:

  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②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显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⑸课堂讨论:

  在这篇演讲中,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期望,请结合我们自身实际,谈谈这三点期望对你的启发。

  七、图片展

  1、北京大学图书馆

  2、百年纪念堂

  3、莘莘学子图

  4、未名湖畔

  5、北大操场之一

  八、课外延伸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意义上的大学,你了解它的历史以及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了吗?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资料,由语文兴趣小组主持,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办一期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