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6篇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

时间:2024-03-02 10:43:05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鸟的天堂教案6篇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供大家赏析。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6篇 鸟的天堂优秀教案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1

  设计理念: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文章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板:鸟的天堂)

  二、导学第一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

  三、导学第二段

  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⑴小组合作学习:

  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见闻 联想)

  ②、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反馈。

  重点出示: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枝叶 展示生命力)

  B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

  ②、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

  B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绿叶 生命在颤动)

  C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

  ③、仿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____,联想到_____”的句式说话。

  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__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__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____,那是因为___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

  四、总结。

  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又有什么发现呢?

  自评:本教案在设计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1、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单元提示指出,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在设计教案时,我始终抓住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展开教学,让学生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对作者描写的景物进行分析,并用该句式进行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分辨见闻和联想的能力。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教案积极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新的高度。

  3、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抓重点词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美美地读、赞美的语气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2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群鸟纷飞的活动场面,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准备:

  1、大榕树的投影片(或挂图)。

  2、学生、教师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一、汇报学习情况

  上节课,我们去鸟的天堂游览了一番,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大榕树”部分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8节,划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引导。

  3、小组交流

  (如: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给大家听。)

  4、教师出示: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出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指名读——师生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读自悟——师生评价——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5、学生交流“大榕树”的资料,拓宽知识渠道。

  三、学习“群鸟纷飞”部分

  1、要求:自由读10——13小节,体会“群鸟纷飞”的情景。

  2、学生放声朗读,教师组织、引导。

  3、小组交流感受。

  4、小组汇报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又一只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使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5、师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6、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四、课堂拓展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再次去游玩了鸟的天堂,真是恋恋不舍……

  1、写一份解说词。(向他人介绍小鸟天堂的景色。)

  2、写一份倡议书。(针对小鸟天堂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课外上网,查找资料,弄清自己疑惑的地方。

  板书: 树干 根 (静态)

  第一次 大榕树 树枝 叶

  鸟的天堂 第二次 群鸟 纷飞 多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6)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①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4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5

  【教材内容】

  《鸟的天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⑵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2、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

  天堂

  提问:“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板书:

  鸟的

  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

  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四、总结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抓住重点,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交流大榕树部分:

  (根据学生的发言,选择学习。)

  ⑴ 指名读5~9自然段:

  说说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大、美)

  ⑵ 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⑶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呢?

  (出示挂图,生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一部分树枝才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句话写出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⑷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⑸ 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3、交流鸟的文段:

  ⑴ 自由读10~13自然段,想想:作者这是第几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

  ⑵ 说说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多、欢)

  ⑶ 哪些句子体现鸟多?哪些句子体现出鸟欢呢?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儿多得看不过来。)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写出了鸟的天堂里鸟儿欢的情景,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⑷ 今天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对鸟的天堂有了新的认识。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的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

  4、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5、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快乐?

  (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的自觉行为。)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课文中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和谐相处的行为之美,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让我们共同期盼:这样的鸟的天堂再多一些吧!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大榕树 鸟

  形状、数量、颜色 变化、声音、动作

  静态 动态

  【相关练习】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 )到地上,( )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 )看,就像( )。

  2、那( )的颜色,( )地(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 )在( )。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 ),看清楚了这一只,( )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 )又飞起来了。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

关于鸟的天堂教案6

  《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 初读语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读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 引导质疑,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 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 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 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 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 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出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 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 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 这儿气候温暧,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 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 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列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 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生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热气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 学会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 学做导游,练交际。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