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智取生辰纲》教案8篇(智取生智取生辰纲教案),供大家赏析。
《智取生辰纲》教案1
【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式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第七组展示短评:《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智取生辰纲》教案2
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前面也学过一些小说体裁的文章,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现在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2.扫清字词障碍。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扫清字词障碍。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及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三、字词检测。
四、速读课文,合作完成。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五、探究。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杨志:精细能干,但刚愎自用,对部下蛮横,粗暴。其失败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分化。
吴用:足智多谋,智用天时,地利,人和。其成功的根源在于内部的团结。
七、课堂总结。让我们记住这些话
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藏族)谚语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智取生辰纲》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明暗两线,提高鉴赏古代小说(尤其是章回体)的叙事方法。
2、从分析文中“智取”来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
3、通过训练掌握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常言道:“智不看《三国》,勇不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出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来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节选自《水浒》71回本(也就是金圣叹腰折水浒,梁山108将排定痤位即结束版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可能已经看过原著或者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能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分析小说情节]
第一步、学生观赏与课文有关的三个电影片断
第二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明确: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中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明确: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4、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明、暗双线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交接地一起呢?
明确: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5、请学生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的故事片情节。
情节与线索图如下:
[分析文中之“智取”]
讨论分析“晁、吴之智”:
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与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的碰见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明确:不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智取生辰纲》教案4
【设计意图】
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智取生辰纲》篇在于继续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能力。
小说欣赏包括方方面面,因课时有限,仅能涉及一、二。本篇名为“智取”,“斗智”便是欣赏的关键。“智”体现在如何麻痹对手,如何下药,这“天气”与“酒”又是“斗智”的关键。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上所起的作用。同时,作为课文又必须承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责任,教学本篇也要讲求综合效应。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
2、抛砖引玉,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全篇。
【教学重点】
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
2、点拨。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后,注释词语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被劫经过(故事梗概,锻炼缩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与意义是:
趱行怨怅虞侯怄气恁地罗唣省得逞辩气喘聒噪
还言语吹嘘干系不争
3、学生交流所写故事梗概。
4、老师范读自己所写的`故事梗概,以求教与学交流促进。
三、思考
1、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请用“”划出来,回顾《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描写天气的作用。本篇运用白描,写得极简约,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黄泥冈卖酒有几个过程,“酒”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四、讨论
本文中“天气”的描写和”酒”在小说中的关系和作用。
(之后,老师或学生小结,引起学生阅读《水浒》全篇的欲望。)
五、课外作业
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
《智取生辰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文中古今意义的词义差异
2、了解施耐庵和《水浒传》
3、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4、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智取的,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5、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6、鉴赏逼真简练的“天热”的环境描写,体会文章正面侧面描写天气的方法以及表达效果
7、积累一些关于《水浒》的文化知识
(二)过程和方法
1、文献法施耐庵和《水浒传》、杨志的出身和遭遇
2、复述法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
3、赏读法品味人物描写刻画细致的方法、逼真简练“天热”的环境描写
4、讨论法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三)价值观和情感趋向
1、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学会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学做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谋略的人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作业:(课前准备或早读或午读)
(一)生字词:
1、具体内容:
趱(zǎn)行、恁(nèn)地、晌(shǎng)午、濠(háo)州、忒(tuī)认真、椰(yē)瓢、罗唣(zào)、勾(gòu)当、行(háng)货、窥(kuī)望、嗔(chēn)怒、聒(guō)噪、怨怅(chàng)、呕(où)气、面面相觑(qù)
2、练习巩固:
(1)《精析精炼》95页练习1;
(2)《轻松》49页一、二;
(3)《同步》70页(一)(二)
(二)古今意义的词义
1、具体内容:
(1)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拿走)
(2)这厮不值得便骂人(古:有必要/今:做某事有意义)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4)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
(5)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6)一般还你钱(古:付给/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7)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8)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9)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智取生辰纲》教案6
【学习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
(浏览课文,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问题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2.从“智变行辰、智藏行踪、智选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速读课文,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1)胜战计:
①瞒天过海
②围魏救赵
③借刀杀人
④以逸待劳
⑤趁火打劫
⑥声东击西
(2)敌战计:
①无中生有
②暗度陈仓
③隔岸观火
④笑里藏刀
⑤李代桃僵
⑥顺手牵羊
(3)攻战计:
①打草惊蛇
②借尸还魂
③调虎离山
④欲擒故纵
⑤抛砖引玉
⑥擒贼擒王
(4)混战计:
①釜底抽薪
②浑水摸鱼
③金蝉脱壳
④关门捉贼
⑤远交近攻
⑥假道伐虢
(5)并战计:
①偷梁换柱
②指桑骂槐
③假痴不癫
④上屋抽梯
⑤树上开花
⑥反客为主
(6)败战计:
①美人计
②空城计
③反间计
④苦肉计
⑤连环计
⑥走为上计
3.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智取生辰纲》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水浒传》,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及人物关系。
2、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围绕“智”字分析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2、小组合作分析“智押”及“智取”,认识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
1、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衬托
杨志吴用
送取
智
天地人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学生通过教材P236“名著阅读”了解《水浒》,本文节选自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的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⑴学习成果展示:小组汇报速读感知情况。
⑵交流、明确: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即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⑴小组组内交流综合、组员汇报。
⑵明确: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学生思考、讨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交流发言:个人—组内—班上(学生由独学到对学再到群学)
小结明确: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
2、杨志之“智”
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交流展示,明确:
杨志之“智”:智藏行踪──精明智变行辰──谨慎智选路径──多智
五、综合比较,总结全文
1、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综合小结:
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不和
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2、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六、检测,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首先,尊重起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维”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
其次,教学过程流程明确,即“自学—展示—反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为此,我在课堂上始终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针对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注重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这其间始终贯彻好“自学—展示—反馈”这一流程,避免用集体行为替代个人阅读体验,充分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畅言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第三,学法指导得当,“独学”、“对学”、“群学”相得益彰。
引导学生学习,“独学”出体验,“对学”出疑点,“群学”释疑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智取生辰纲》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大概内容。
⑵了解与本文主要人物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与现代语不完全一样的白话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对《水浒》主要内容的了解和与杨志有关情节的把握,结合本文的内容,品味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体会智取生辰纲的智,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古典文学天地,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吸取养分,提高文学赏析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水浒》有关知识和与杨志相关的情节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正确理解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水浒》基本知识和与该文相关情节的理解,设计以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呀由刘欢唱红大江南北的《好汉歌》中的英雄好汉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中的人物,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演绎的'故事之一──智取生辰纲。
二、预习准备情况检查
1、学生交流《水浒》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课件展示:
《水浒》又叫《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七十一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读一读,写一写:
怄端的干系寻思逞辩勾当
三、解题
学生交流《水浒》中与杨志有关的情节后,教师课件展示:
杨志人称青面兽,是五候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超,提拔他为监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本文选自《水浒》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纳,标题是编者加的,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纲,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四、整体过程
1、感知课文:
⑴课文是以谁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巧夺。
2、研读课文:
⑴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词句,并以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有关词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⑵分析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物的感觉、作者叙述)
作用:
A、烘托了人物性格;
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就表现了他的谨慎;吴用他们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汉药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热天气中会发生什么,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B、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第1段说:天气热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杨志鞭打军健、怒责虞候的情节。
白胜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展开了另一场景,故事转到吴用等智的描写之中,推动了情节发展。
⑶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酷热难忍──口渴天时
黄泥冈松树林──休息地利
麻痹对手,巧下蒙汉药──蒙骗对手手段高明
⑷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却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