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科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4-03-27 10:50:19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科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实用的科学教案3篇 科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实用的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

  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

  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

  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实用的科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地表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2、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从而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表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酒精灯、试管夹、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视频资料,感受“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后回答:

  (1)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2、推测: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4、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研究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2、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认识风化作用。

  三、拓展延伸

  1、看图,认识蘑菇石。

  2、推测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用的科学教案3

  一、概述与目标本活动是一个实验、观察、探索发现的科学活动。

  幼儿通过观察盐溶解到水里及蒸发、结晶的过程,了解使盐结晶的方法,感知盐的结晶现象,进而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感知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二、活动准备准备食盐、小玻璃罐、钉子、细绳、汤匙、小木条、一杯盐水、一杯淡水。

  三、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本活动分两部分:

  1、观察盐的结晶

  2、探究盐结晶过程中水到哪里了。

  (一)做一做,看一看,盐水变成了盐。

  1、尝一尝出示一杯盐水和一杯淡水,让幼儿品尝,说说它们的不同味道,知道水咸是因为水里有盐。

  2、做一做(1)在小玻璃罐中装满热水,一次放入一汤匙盐并加以搅拌,使盐水全部溶化。反复这样操作,直到盐不能再溶化为止。(2)在细绳一端绑上重物(如钉子),使之垂直浸入盐水中,另一端系在小木条中间,把小木条横放在罐口上,然后把罐子放到阳光下。

  3、看一看(1)请小朋友每天观察,看罐子里水位的变化,并在罐子外用彩笔做标记,直到水完全蒸发掉为止。(2)观察绳子的变化,细细的绳子上出现了许多白色的东西,尝起来咸咸的。

  (二)想一想

  1、罐子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实验观察水蒸发为水蒸汽的现象。(1)引导幼儿观察热水中冒出的'热气。(2)试一试,把一块玻璃罩在热水杯上,引导幼儿观察玻璃上形成的水珠。交流讨论:水变成水蒸气,遇到玻璃,又变成了水。

  小结:罐子里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跑掉了。(在讨论时,引导幼儿回忆冬天嘴里呼出的气体,水开时壶上冒出来的热气,冷天房间玻璃上的水珠等。)

  2、试一试,想一想,绳子上的白块是什么?探究问题:(1)水到哪里了。(2)绳子上怎么会有盐。在组织幼儿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同时把盐水滴在镜子上,等水蒸发后,让幼儿观察镜子上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尝一尝,再用放大镜观察盐的结晶体,并把观察到的盐晶体画下来。)

  四、活动建议

  1、本活动也可用糖水代替盐水,再做一次相同的实验,制作糖的晶体,并在放大镜下观察糖的晶体。

  2、观察活动应选择在阳光下温度高时进行。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盐结晶得也越快;盐水的浓度越大,绳子上结晶的盐越明显。

  3、夏季气温高时,蒸发时间需3″5小时,就可看到结晶的过程。

  4、本活动可与水的三态组成系列活动,以探究问题水跑到哪里去了为线索,使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活动探索发现水蒸发的科学现象。编辑:e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