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3篇(小学数学教案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时间:2024-03-28 16:09:46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万能教案3篇(小学数学教案学情分析万能模板),供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3篇(小学数学教案学情分析万能模板)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加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淘气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2

  设计说明: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图形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形”与“体”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发展其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第三只小猪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漂亮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房子)

  师:小猪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的?你会分分类吗?

  (学生把积木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类)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袋里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跟旁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感觉到的,看到的。

  生1:我拿的是长方体,这个面是长长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2:我拿的是正方体,它的面都是方方的,摸起来是平平的'。

  生3:我拿的是圆柱,(手指圆柱底面)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手指侧面)这里摸起来弯弯的。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面都在物体上,你们有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在纸上呢?

  生:(考虑后回答)有!

  师:请小朋友先独立想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用你们准备的工具试一试,比一比,哪个小组办法多。

  (学生开始活动,每组学生把记下的面贴在吹塑纸上,展示在大黑板上)

  师: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一种办法,注意听仔细,说过的办法就不再说了。

  生1:我们是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照样子剪下来。

  师:你的小手真灵巧。

  生2:我们把圆柱在印泥上蘸上水在纸上一拓,就留下了这个面。

  师:你们的办法真方便。

  生3:我们是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的。

  师:你这个办法真好,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现在,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在三个立体图形中找一个你最喜欢的,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2、帮图形娃娃找房间

  师:平面图形这个大家庭里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它们想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房间吗?(生:愿意)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准备的大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请部分学生给随手贴在黑板上的图形找相应的房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个图形应该在这个房间里吗?

  三、巩固延伸,实践运用

  师:小朋友帮助这些图形找到了各自的房间。可是,还有几个淘气的图形跑到了我们的书法室,小朋友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师: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常常与小朋友见面。请大家在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形状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并交流。

  师:(课件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这是我们在街上常常看到的一些交通标志,它们又是什么形状呢?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四、动脑动手,自我创造

  1、围一围

  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那么多,那你能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吗?(能)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请你拿出钉子板,自己来围一围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围)

  交流展示,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2、画一画

  师:小朋友的动手能力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画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们就在方格纸来“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觉得怎样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方便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对,我们可以沿着方格纸的边线来画,就比较容易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课件示范画长方形的一条边。)

  画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怎样的图形。

  五、快乐游戏,巩固深化

  师:刚才小朋友找得真仔细,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

  生1:能。我可以用图形拼各种物体。

  生2:我还可以用图形画出其它物体。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自己选择办法,没有想到的可以先参观其他人的作品,再自己选择。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美丽。

  (学生自行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3

  教学目标:

  1、以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0×2,42÷2,84÷4,90÷3。

  60÷3,36÷3,99÷9,66÷2。

  (42÷2要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导入

  我们知道,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应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

  三、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1)学生看图

  (2)问:

  ①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②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52÷2)

  ③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让一生板演)

  计算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十位上的5除以2不能除尽,那么这题到底怎样来计算,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

  (3)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操作结果:你是怎样分的?最后每个班分得几个羽毛球?

  (4)教师根据生的汇报再次演示分法:

  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开,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到26根。

  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再分2根。

  ③全部拆开分。

  (4)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①②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多下来的捆拆开来分。

  (6)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

  (7)同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2、教学笔算

  (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谁来说说52÷2的笔算该怎样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

  (2)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该怎样除?

  (3)请你接下去除。完成书上第7页上的例题。

  (4)谁来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除的?(把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怎样除的?

  (5)检验:这道题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

  (6)比一比:52÷2和口算题中的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补充板书:首位不能整除)

  3、练一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2题。

  ①评讲: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②同桌互相校对。

  (2)其他题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前2组题,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计算。

  (2)出示后两组题,分组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然算。

  (2)问: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计算来验证估算得对不对。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独立观察,理解图意。

  (2)提问:不计算,你能说说哪种分法的组数多些?

  (3)还可以每组几人来分?

  4、完成“想想做做”。

  (1)你能根据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全班一起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在摆摆、说说、算算中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