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美术教案6篇

时间:2023-08-27 17:56:00 教案大全

美术教案6篇

美术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奇妙的剪纸世界!剪纸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们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吉祥图案美术教案郭沫若先生在世时,曾对我国的剪纸艺术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随着现代剪纸的 (吉祥图案)发展和中小学美术课剪纸内容的增加,使青少年的剪纸活动活跃起来。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剪纸(吉祥图案),作为当代的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少儿的想像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吉祥图案美术教案

  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图案,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取一张纸,用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吉祥图案的基本特点。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吉祥图案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吉祥图案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楼空的面积、大小相连。

  三、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1、课件。

  2、教具:

  (1)课题,

  (2)剪纸用具。

  学具准备:

  1、彩色纸。

  2、剪刀、胶水、水彩笔。学生可采用单色或多色彩纸,剪、撕制作吉祥图案,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将剪好的吉祥图案进行染色,自创多种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剪好的吉祥图案进行再创造,以更好、更有创意地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指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

  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师边说边示范)。

  教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这些彩色纸通过折剪,就变成美丽的图案。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吉祥图案。(出示课题)

  2、探索学习,学做吉祥图案

  ①欣赏分析。

  教师: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 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

  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结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②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你们可真棒!

  ③学习借鉴。

  提问:课本上的吉祥图案中主要有哪些内容?还用了哪些方法?(剪、刻)

  五、创作实践。

  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1、发放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发散思维。

  2、学生欣赏创作。

  3、学生制作吉祥图案。

  六、展示评价

  ①展示: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

  ②打开课本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图案有:

  ③欣赏:

  民间艺术剪纸及现代剪纸,讲述有关剪纸的故事。如果你已经喜欢上了剪纸艺术,我们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

美术教案2

  学 科: 初二年级美术课

  课 题: 《平面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

  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 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2.绘制平面构成范画与骨格图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平面构成》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 重复渐变 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 特异对比

  六.作业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

  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九.板书设计

  应用图例

  平面构成

  基本要素-点、线、面

  基本形

  构成方式1. 2. 3. 4. 5.

  骨格图

  范画

  重复式

  以前学生作业

  范画

  渐变式

  范画

  发射式

  十、作业要求

  1. 2.

  3. 4.

  范画

  特异式

  范画

  对比式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美术试用课本《教学参考用书》(上册)

美术教案3

  教案题目:美丽的大公鸡

  授课类型;线描

  授课目的:让同学们了解大公鸡的基本特征,强化同学们对于线面的应用能力。灌输对于黑白灰的认识。

  学会简单的情景设置。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让同学们学会不同场景的处理。培养想象力,整篇都用线描处理,变现好黑白灰关系。

  一:教学导入

  每天早上准时叫我们起床的是什么动物呢?你见过这种动物吗?它是长的什么样子的呢?公鸡很漂亮,油亮脖子金黄的脚;公鸡很勤快,每天总是迎着太阳歌唱,唱出了早霞,唱来了黎明。

  公鸡与母鸡是一样的么?谁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呢?

  老师提示:大公鸡是昂首挺胸的大公鸡的尾巴真漂亮你能画出与众不同的花纹吗?

  导入时间:5到10分钟

  二:授课

  教师展出事先准备好的公鸡图片。放大在脑屏幕上。并在白板上作出示范。

  启发同学们:公鸡美吗,它美在什么地方?

  羽毛美么?谁能画出来最美丽的羽毛?老师在白板上示范花纹的

  画法。

  你的公鸡是生长在什么地方呢?流出来2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构思一下,设置一个场景。用时:10~15分钟

  三:辅导绘画;

  一:首先画出一只大公鸡的轮廓。其次在上面填充花纹,注意黑白灰的变化

  二;画背景,设置场景;它是在农场里、田野里、房顶上、鸡窝里?它周围有没有其他小动物、

  三:老师进行改正

  四;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画的大公鸡的故事,如: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用时;1~2.30个小时。

美术教案4

  教学目的:

  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

  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形象的设计能力。 美术教案-《怪兽》

  教具学具:图片、实物投影仪、水彩笔。 美术教案-《怪兽》

  课时设置:1课时

  教学理念:启发学生思维空间,大胆想象晕运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完成本课的形象设计。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 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用中国画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大胆联想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交流、分析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笔墨技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子形象,创作新颖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情感的体验中增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形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用汉字为题材进行水墨画创作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及用中国画形式进行创作的笔墨技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板书 毛笔 国画颜料 笔洗 生宣 象形字卡片

  学生:国画颜料 毛笔 洗笔筒 毡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连图猜字,连连看”。

  引出象形文字: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创造出来的文字。

  这些文字像画一样美丽,多有趣的联想呀!出示课题《汉字的联想》。

  二、新授:

  1、提问: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如何记录发生的事情呢?(结绳记事)

  2、小故事: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结绳记事→岩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

  3、想一想:汉字最初是由什么演变来的?

  汉字是从图画记事演变来的。(字由画生)

  4、观察汉字演变表:

  ①早期的象形文字这么生动有趣,为什么今天不再用它了?

  书写麻烦,线条复杂,写法不统一,有局限性。

  ②对比早期以图形为主的字和近现代的字,从外形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早期:形象具体,基本能认出来;线条复杂,不好书写。

  近现代:形象概括抽象,笔画横平竖直,线条相对简单,易记好书写。 ③小结: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5、欣赏有趣的字:羊、竹、美、饮、休的演变。

  6、小结:汉字艺术是博大精深的,随着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美丽的书法艺术。

  7、艺术大师眼中的汉字艺术:

  ①龙,凤; ②马; ③江山。

  这些作品是画还是字?既是画也是字。

  以图画和文字为基础而产生的中国绘画和书法艺术有着相同的起源→书画同源。

  ④《农家乐》,古干。

  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 作者用简介轻松的'画笔,将象形文字和图形巧妙的组合在了一起,描写了富足、热闹的农家场景。

  8、帮一帮:学生根据“舟”的形象创造一个象形文字,老师对文字加工处理,变成一张完整的字画巧结合的中国画作品。

  9、看一看:

  ①有一位小朋友,他叫小宝,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瞧! ②《凤凰逐日》

  ③对比观察:内容一样嘛?色彩一样吗?

  不同的墨色带来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作业:

  尝试用象形文字来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象形字或自己创造象形文字,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张美观、有趣、字画巧结合的作品。

  要求:构图新颖,结合巧妙,墨色丰富

  四、展示评价:

  介绍自己的作品。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教师总结。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通过今天所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加上提拔、印章,装上美丽的相框,挂在家里装饰生活,或作为礼物赠送给亲人、朋友,用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将汉字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将汉字文化发扬光大!

  六、板书设计:

  汉字的联想

  画 → 字 字画同源

  具 象抽 象

  复 杂简 单

  七、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使师生从一个封闭的小圈子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精心设计了图片动画,利用多媒体影音结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画认识文字的演变过程,教学活动突破了固定模式的约束,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具有开放性,富有想象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学习任务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相互帮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美术字技能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潜移默化、自我学习的提高过程。通过欣赏字体的演变动画,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较全面的人文知识体系和审美观。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进一步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总之这堂课是传统美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多媒体交互方式授课,使学生在学习交流时情感体验发生了新的变化,促进学生在轻松的心态下更富有个性的进行创作,在学习中享受学习,在快乐中享受快乐。

美术教案6

  一、 活动背景

  中班此时期幼儿大部分已有选择相似色的意识,但涂色缺乏方法、缺乏力度,因此造成涂色不均匀、颜色浅淡、涂出轮廊线等现象,画面不鲜艳、不整洁。如长此下去,幼儿缺乏成功感,就会失去涂色彩兴趣和耐心。由于近来东南亚流行“禽流感”病毒,我园以吃鸡改为吃鱼为主,有些幼儿害怕吃鱼,怕哽鱼刺,不爱吃,为了让幼儿感受、了解烧出美食不容易,大人为孩子付出的辛劳,为孩子成长化费许多心血,懂得要不挑食、爱惜食物,干干净净吃完每一餐的道理。设计“美味好吃的鱼”活动,用几何图和线条构画出简单的鱼。通过参观小菜场、超市、花鸟市场、公园,让孩子多渠道地感知鱼的各种特征,在家里观察爸爸妈妈、奶奶是怎样烧鱼的?用些什么配料?积累丰富的表象,为想象、创造准备了知识条件。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根据想象变化鱼的外形,为创造性地表现创造了条件;幼儿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水平来装饰鱼,在花纹、配色上大胆想象,使学习知识技能成为幼儿探索如何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活动中,力求处理好提高技能与发挥创造想象之间的关系、学与玩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起幼儿对画鱼的兴趣,能大胆地用几何图和线条构画出简单的鱼。 2.继续学用“短线排列”的方法涂色。并使幼儿在选择、调换颜色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美。 3.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要求幼儿将画具和废纸放在指定处。

  (二)活动准备:

  1、自然角里放置各种常见的鱼供幼儿观察

  2、画具:图画纸若干,每张纸上如图画上一个煎盘,用缝纫机在“煎盘”的四周扎一圈细密的小孔油画棒或彩色粉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1. 出示玩具小猫,告诉幼儿: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朋友们送给它很多鱼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这些鱼的造型(是用三角形、半圆形、圆形、梯形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3.继续讲述:小猫想,如果能把这些鱼烧成各种各样的味道,请朋友们一起来吃该有多好啊。可小猫不会烧鱼,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4.提问:这些鱼可以烧成什么味道的呢?(茄汁的、咖喱的、糖醋的、葱油的等等) 让幼儿讲讲常见的鱼名称,并了解鱼营养好,人人都需要。

  (2)教师以烧鱼的形式,为幼儿作示范1.教师介绍煎盘,准备“烧鱼”。

  2.教师边示范,边作讲解:先把鱼放人煎盘里(在煎盘里画上一条鱼),然后在鱼的周围浇一层油(涂上—圈不规则的黄颜色)

  黄色的油绿色的葱桔黄色的姜咖啡色的酱油褐色的酱油

  3.与幼儿讨论可放些什么佐料.请一、二名幼儿在鱼的边上或身上添画上—些佐料,如绿色的葱段、红色的辣椒、咖啡色的酱油、黄色的姜片等。组织幼儿讨论作画方法。建议可用通俗的语言“入味好吃”与“不好吃”来表示颜色涂得浓还是淡。

  a.可出示二张范例(一张涂得浓,一张涂得淡)供幼儿观察讨论:哪个煎盘内的鱼味美?为什么?(颜色鲜艳的味美香味浓;颜色暗淡的鱼肉香味淡。)

  b.建议教师在暗淡的一张范例上示范涂色方法:先在轮廊线圈内涂一圈,再在里面运用短线连接着来回涂,涂满、涂浓,让幼儿体会到鱼变“入味”了。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 要求幼儿把鱼画大些(至少—个小拳头或—个小手掌遮不住)勇敢、大胆地画

  2. 启发幼儿选用一些与茄汁(紫色)、咖喱(淡黄)、酱油(赫色)、糖醋番茄酱(红色)、色拉酱(白色)、葱姜(绿色)及其它佐料相似的颜色,把鱼“烧”得又香又美。评析:在掌握涂色方法的同时提醒幼儿要有力气地涂才能涂浓。

  3.对运用“短线排列法”涂色有困难的幼儿,作个别辅导。

  4.提醒幼儿最后撕去煎盘周围的纸边。

  (4)引导讲评

  1.幼儿将各自的“煎盘”放在铺好“桌布”的桌上、

  2.教师抱着玩具小猫,和幼儿一起以“品尝鱼味”的形式评价作品。 对大胆造型、配色鲜艳以及构图独特的幼儿多作鼓励;哪盘鱼最好吃?建议可让涂得好的幼儿介绍方法。鼓励有些幼儿对自己的画稍作加工。让它们也变得“味美好吃”。对观察仔细、想象力丰富的幼儿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可用大家提建议的方法,帮助个别幼儿丰富画面内容.如添上一些 x,颜色好看,味道也更好等等。(

  5)唱歌曲“办家家”给最佳“小橱师”发奖让幼儿讲讲常见的鱼名称,并了解鱼营养好,人人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