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教案10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时间:2024-03-31 10:26:22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10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以供借鉴。

小学语文教案10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10合1

  教学目标 :

  1.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2.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3.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学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激疑导入 :

  板书:《第六颗钻石》

  围绕题目质疑。

  (一共有几颗钻石?前五颗钻石怎么样?第六颗钻石什么样?围绕第六颗钻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与第六颗钻石有关的人是谁?为什么要以第六颗钻石为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后,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她拾起了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失业者捡到了钻石,心地善良的他听了“我”的话,把钻石还给了当售货员的“我”。)

  2.自读课文后,刚才看到题目产生的疑问有哪些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做上记号。

  3.自读课文时,哪些字词不明白,用查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决。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解释供老师们参考。

  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临时:暂时;短期。

  建议: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

  溜达:散步;闲走。

  来之不易:得来的不容易。本文指的是作者在当时得到在珠宝店当售货员这份工作很不容易。

  偶然:本文指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珍惜:珍重爱惜。

  忧郁:忧伤,愁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焦躁不安:着急而烦躁,不安宁。

  关照:关心照顾。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三、默读课文,寻找问题或自学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在自学课文时,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十分努力。”这句话我感受最深。

  问题:作者为什么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或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不可思议的情节或句子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总在柜台前溜达,从他苍白忧郁的脸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失业者。”这一情节我不理解。

  提问:(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2)“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

  提问: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3.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可以填充内容的地方用“∨ ”标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他缓缓地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

  提问:(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出的是什么?

  (2)“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4.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或含义较深的地方用“( )”画下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于是,我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现在工作很难找,请多多关照。”

  提问:(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又如:“他也看了看我,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

  提问: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5.在自学课文时,对标点产生异议可用“?”表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想起母亲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提问:(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2)这句话什么意思?

  6.在自学课文时,把你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兴趣的地方圈起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又如:题目《第六颗钻石》

  提问: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四、快速读文,合作学习。

  1.自己快速读文,想答案。

  2.小组合作学习,说答案。

  3.选出代表,班上汇报。

  上述问题的答案归纳如下,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1.“作者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因为在众多应聘者的竞争中,作者通过了笔试、仪表、与顾客交流、推销商品的语言、艺术以及对钻石这一贵重商品技术、工艺的了解等等考核,终于迎得了环境好,薪水高的临时售货员工作。而这份工作又是自己走向社会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因此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他可能正在为将要过生日的妻子选购一枚既便宜又美观的钻石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或者结婚周年的礼物。……)

  (2)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因为她已找遍了墙角和柜底,也就是说她找遍了她认为地面可能存留钻石的地方,然而,结果使她大失所望,因此她盼望出现奇迹,在实际上不可能掉在地面以上的物体上乱翻起来。)

  3.(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的是什么?”

  (她会说什么?如果问起钻石我怎么应对?……)

  (2)“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她看到手心中闪闪发光的钻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她望着他的`背影心想?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人呀!想到这里她高兴地跳了起来:钻石找到喽!……)

  4.(1)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母亲常说的话?

  (2)她从母亲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由于“我”看到那人的“表情很不自然”,使“我”想到母亲的教诲,使“我”想到捡到钻石的这个人并无恶意,他也许是太穷了,也许是还要养家糊口,也许一整天没吃东西……所以才被逼无奈,悄悄拿了那颗钻石。)

  (3)失业者脸上浮现出“友善的微笑”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不会因为我的失业与贫穷而连累你,不会让你步我后生。的确找一份工作不容易,找一份这样好的工作更不易。我怎么能因为我的自私与贪婪毁掉一位责任心很强的女售货员呢?)

  5.(1)为什么不在“人”后面点个逗号呢?

  (如果自然断句在“人大”后面,那意思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人”后面加个逗号,不但一看、一读就明了,而且强调的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本性,由此看来,“人”后面加个逗号比较妥当。)

  (2)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多数的人心地都是善良的。即使有的人偶然之间存有非分之想,但未必已经是良心泯(mǐn)灭,我们要善于唤起他们的良知,帮他们克服邪念。)

  6.(1)作者为什么不写第六颗钻石回来后的心情、动作、神态等?

  (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意犹未尽的感觉……)

  (2)“为什么不以《第六颗钻石回来了》为题”?

  (《第六题钻石回来了》这是以结果命题。对于猎奇者来说知道结果就不愿意或没耐心去了解事情的题目、经过了。而《第六颗钻石》这个题目有引人入胜之功效。人们(读者)看到这个题目就会产生许多奇想,第六题钻石怎么了?落到谁手里了?发生什么事了?哪来的钻石?价值多少钱的钻石?……)

  五、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10合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坏、扎”等生字,会写“坏、松”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学习课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学会交友。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

  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板题)

  二、读课题,初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读带有本课生字的四个句子

  1、小组交流读

  2、指名读

  四、识记生字(我会读)

  1、显示生字

  2、说说识字的好办法

  3、摆字卡读

  五、做识字游戏

  1、抛魔方,读字,举字卡

  2、摘苹果

  六、我的发现:扎、抓

  七、我会写(范写扎、抓),学生练写

  八、我能读好(“乐坏了”的两段话)

  1、读第一句话,看小熊的表情,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2、看松鼠的表情(乐坏了),师画简笔画板书,并贴图。

  3、生齐读第二段,学生齐读这两段(体会“乐坏了”)。

  九、体会句子

  师:是啊,这纸船和风筝为他俩带来了多少快乐呀,让他们成了好朋友,等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音乐响,师范读7-11自然段)

  1、学生读7-11段,边读边体会

  2、读“漂流”、“漂荡”这两个词,指名贴在黑板上,说说为什么这么贴(达到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课件上显示的“漂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山顶上再也……”取“纸船”与“风筝”,引导体会感悟。

  4、指读自己喜欢的段。

  5、你能想象出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在心里会为小熊说些什么?(指名说)

小学语文教案10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 热爱人类家园。

  教学重点:

  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比质疑,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我的脑海中不仅禁浮现出了这样的两幅画面:

  3、对比质疑,加深感受:

  A、感受沙漠的恶劣

  (出示图片)这是——?来描述一下沙漠吧!

  沙漠的表面完全被沙子所覆盖,由于干旱缺水,所以寸草不生。而且沙漠中风沙大,风力强,漫天飞舞的沙尘暴,能吞没农田、村庄,淹没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沙漠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

  阿联酋就是一个地处沙漠的国家,那儿原先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

  (出示: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笼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①谁来读一读?

  ②读着这段话,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板书:不毛之地)

  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里为什么是块不毛之地?

  能联系课文内容用“因为 ,所以 。”的句式来说说吗?

  ③这样的自然环境真的是太——(板书:恶劣)

  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恶劣的环境!(齐读)

  B、感受绿洲的`美丽

  过渡:仿佛是神话中的魔法,不毛之地中奇迹般地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片片绿洲就像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这茫茫沙漠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绿洲把!(出示图片)

  ①这里的风光真是秀丽宜人啊!看着迷人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四字词语?

  ②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描写绿洲景色的成语(绿树成阴、鲜花遍地、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生机勃勃、清澈见底)

  读一读词语。

  大家能用上几个,描述一下美丽的绿洲吗?

  (生先写一写,再来交流)

  听着大家的描述,老师觉得这里实在太迷人了,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间天堂”吗?(板书:人间天堂)

  4、如果给你选择,你希望自己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还是这鸟语花香的绿洲?

  是啊!有绿色,才会有生命,人类才能生存!

  5、从不毛之地到片片绿洲,创造这个神话的是谁?对!就是勤劳、智慧的阿联酋人民!让我们打开书本,细细地朗读,静静地品味。

  二、自主学习,深入主题。

  1、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思考:阿联酋人民创造绿洲的哪些做法令你感动?用括号标出,再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自读自学,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

  重点一: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你有一双慧眼,看到了阿联酋人民正默默地保护着这样一片得来不易的绿洲!(板书:保护)

  重点二: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阿联酋人民创造绿洲是如此艰辛啊!你关注到了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呢?

  a、工作的艰辛(挖去、填上、埋下)你注意到这三个动词了,很会读书!就请你把阿联酋人民工作的艰辛读出来吧!

  b、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点击“纵横交错”)什么是纵横交错?这里纵横交错的是什么?从纵横交错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这让你看到了工程的(浩大)你也来读读句子,把感受读进去!

  c、不惜一切代价(三个“买来”)

  从这三个买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为了让沙漠中的阿联酋长出青翠的树木、娇艳的花朵,他们可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啊!

  过渡:理解课文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前文,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为了种植花草树木不惜一切代价的?

  重点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听了阿拉伯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来算一笔帐,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至少需要十万元。照这样计算,如果一个公园有5000棵树,平均每棵10万元,那一共就是:10万×5000=(学生回答:5亿!)

  可是,除了树,还有花、草,要花的钱还远远不止这5亿!还要更多更多。

  就请你读出你的震撼来!

  我们大家都感到震撼!一起读!(齐读)

  4、小结:为了建设绿洲(板书:建设),阿联酋人民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这太令人钦佩了!就请你带着心中的敬佩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吧!

  5、同学们,阿联酋人民为了建造心中的那片绿洲,不惜花费一切代价,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出示句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6、还有哪些做法也让你感动的呢?自己再读一读第四到七小节,画一画感受最深的句子。

  重点四: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生齐读)

  (1)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2)侍弄什么意思?

  (3)这句话让你有什么感受?

  下面已经有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给你们提供水分了,为什么园林工人还给你们浇水啊?

  过渡:为了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阿联酋的人民付出了许多心血,正是因为每一位阿联酋人民都懂得去改造环境,保护环境,才在这片广阔无垠的沙漠中建造出了这星罗棋布的绿洲。我们的耳畔似乎又回荡起了阿拉伯朋友的那句话。

  (出示句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齐读

  三、研究探讨,拓展延伸。

  1、生活在沙漠中的阿联酋人民懂得去改造环境,保护环境,他们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奇迹。联想到我们自己,同学们请看这份资料!(课件显示资料)

  据资料显示,由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吞噬着大量耕地。目前,我国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约有1亿亩,约有1/3的耕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50万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同学们,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继续肆意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请拿起手中的笔,把心里的感受写出来,提醒那些破坏环境者,好吗?

  3、同学试写片段,师巡视辅导。

  4、交流。

  5、总结:同学们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不仅了解了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伟大壮举,而且也走进了课文的深处,引发了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心中的那一片绿洲而呼吁!

  (课件出示:

  1、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

  2、用写信的方式,来提醒砍伐者、破坏者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3、通过为花草浇水、制作树牌和提示语牌,或制作展板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家形成保护绿地、爱护树木的习惯。

  大家课后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完成,好吗?

  板书设计:

  18、沙漠中的绿洲

  保护

  不毛之地(恶劣) 人间天堂(美丽)

  建设

小学语文教案10合4

  教学目标

  1、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参观或看到的景物。

  教学重点

  懂得怎样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游览的顺序或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xx分钟

  交流平台

  1、怎样才能把自己参观的景物或看到的景物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呢?听听下面同学们是怎样讨论的吧:

  出示:

  小敏: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小杰: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小丽: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探究讨论

  (1)谁能说出以上讨论中,提到几种描写景物的顺序?

  (2)指导:描写景物,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或者景物变化的顺序写,还要抓住重点景物写,做到详略得当。

  3、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描写景物顺序的问题。

  (1)《海上日出》就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还要注意什么?

  (2)教师指导:要抓住重要景物写,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抓住内洞的景物详细些的。

  初试身手

  (一)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

  1、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

  2、出示参观路线。

  ①南门-芍药园-松林-天鹅湖-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东南门

  ②东南门-郁金香园-望湖亭-天鹅湖-纪念馆-松林-芍药园-南门

  ③北门-纪念馆-望湖亭-郁金香园-松林-芍药园-南门

  3、用一段话按顺序介绍。

  示例:

  ①南门进入,往西北方向走,再往东走看到天鹅湖,沿着湖往北走,路过松林,绕过北门,往东走,来到纪念馆,继续往南走,到望湖亭,再往南走到郁金香园,继续往南走,从东南门出去。

  (二)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别人才能明白。

  1、观察一处景物,想好按照什么顺序介绍。

  2、相互交流,提出建议。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4、示例:

  我的家乡在新余,它是一座现代化新型崛起的工业城市,更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拥有着一个景色秀丽、颇富神秘气息的天然湖泊--仙女湖。

  仙女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其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气息浓厚。它的秀堪与庐山相比,它的美也不亚于浙江的千岛湖,你若不信,就跟随我去看看吧!

  走进仙女湖,一路迎着春风,随着树木,坐着小舟来到“蛇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灰白的石头,上面刻着一条金灿灿的大蛇。怪不得叫蛇岛,可真吓人!那气势,乍看一眼一定会被吓得破了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蛇在岛内也是随处可见,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各种名目的蛇标本,真可谓触目惊心呀,不愧为“蛇岛”的称号。

  再接着往前走,我们就到达了“爱情岛”的“爱情林”。沿着一条又窄又长的石子路向前走,就到达了“爱情林”,一字排开的茂盛的树林绿的发光。微风吹过,树枝荡漾,给人无限的遐想。绿的树伴着绿得没有一丝杂色的草以及那五颜六色的小花儿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让人如入仙境。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湖面上,照在石子路上,那碎碎的阳光就像一块块金币,让人目不暇接。

  之后,我们还去了美丽的桃花岛,奇妙的龙王岛,神奇的仙来岛……在那里我还留下了漂亮的身影呢。

  是啊,碧水环绕着绿树,绿树陪衬着红花,把这原本就秀丽明艳的仙女湖打扮得更加妖娆多姿。

  (三)布置练笔

  以“美丽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材合理,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学习交流“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景物去写。教学这一部分时,先让学生探究讨论提到几种描写景物的顺序,然后交流指导,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

  不足之处:

  教学“初试身手”栏目时,放手让学生分组后讨论时,部分学生反应不积极,未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我并未针对此现象及时给出解决的办法,后期我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出正面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案10合5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

  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贴蚂蚁图)

  3、板书课题:16、蚂蚁和蝈蝈

  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第二个"蝈"为轻声。

  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贴蝈蝈图)

  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身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音读准;词要连读;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

  (1)指读生字词和难读词句:

  粮食 纳凉 装满 洞里 神气

  躺在 躲到 自由自在

  (2)指读难读句子: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分自然段朗读。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板书: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劳动)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理解:满头大汗

  4、指导朗读:

  (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喜爱的语气)

  (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同学练读。

  (4)齐读。

  火辣辣的太阳下,小蚂蚁在搬粮食,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

  (1)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3、看图

  (1)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纳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树下纳凉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导朗读:

  (1)小蚂蚁在努力干活,可是,蝈蝈却讪笑他们,自身还躲到大树下纳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

  (2)同学练读。

  (3)指名读。

  转眼,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蚂蚁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书: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图:

  (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提问:

  (1)谁来告诉老师,这时候,蚂蚁怎么样?(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板书:洞中过冬

  (2)那么,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3)那蝈蝈呢?(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板书:又冷又饿

  (4)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5)假如你是蝈蝈,你这时候会怎么想?

  蝈蝈很后悔夏天没有准备粮食,那我们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4、指导朗读:

  (1)小朋友自身来试一试。

  (2)齐读。(指导突出词句)

  (四)总结: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说完了,小朋友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呢?

  四、教同学字:(冷、歌、汗)

  1、指读生字。

  2、组词。

  3、你怎么记这个字形?

  4、书空。

  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写。

  7、描红。

  8、《习字册》。

小学语文教案10合6

  1、湖边的景色真美了,吸引了许多人,猜一猜,人们会在那里干什么?

  2、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课文是怎么写的?谁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用“有人……有人……”练习说话。

  课文中的这句话写了人们在湖边不同的'活动?

  想一想,还可以说什么地方有人在干什么,有人在干什么?

  人们在湖边看到什么?看课件

  4、自由读课文第六段。仔细体会课文句子的意思。

  5、说说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1)为什么说湖水像面镜子?湖水里还倒映着什么?学习生字“镜”朗读句子练习。

  2)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课文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5、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能把什么比作什么?

  6、你能把这一段读一读吗?自由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机动)指导背诵,雷雨后的景色真美,你喜欢吗?我们来把这几段背出来,行吗?

  在第4至6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一背。

  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轮背。

  五、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