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二、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
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研读文章,学习言语形式
(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文章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2.文章写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二)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1.研读作者在文章中对闻一多先生做出的评价,学习议论的写法。
2.抓住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所选取的部分事例,说出事例写了什么,学习记叙的写法。
3.明确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4.总结: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选取了典型事例进行证明。
(三)学习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1.材料的详略解读。
2.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好处(避免平铺直叙)。
四、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诗化的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1.示例研读课文第3、4自然段,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生根据示例研读,从课文中其他地方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人物形象。
3.人物品质概括,明确课文结尾的总结作用、概括总用。
诗化语言: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读音铿锵,感情浓郁,震撼心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根据板书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文章言语形式的进一步感受。
2.阅读闻一多现代诗《一句话》,进一步理解闻一多精神。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六、作业
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感触,认识到言行一致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部分人价值观、道德观沦陷,让人忧心忡忡。
请以《我的说和做》为题,选取你生活中的说和做的具体事例,说说你是怎样说和做的?对自己的说和做做出较恰当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中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难点: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导入
一.课前学习:
1、了解臧克家
2.闻一多:
3、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3.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4.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三、合作探究: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1)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2)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四、达标检测:
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解释本课成语: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5.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1、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典籍弥高卓越校补函寄漂白
锲而不舍气冲斗牛警报迭起迥乎不同2、解释词语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
2、了解闻一多、臧可家
闻一多臧克家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三、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四、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五、作业
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4、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一)、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1、学生有感情朗读(1)——(7)段
2`、自由组合探究质凝:
(1)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重点详写的材料是什么?
(3)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4)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
(二)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1、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2、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
3、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
(三)探究作品选材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六件?2.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三.小结
闻一多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四、课外拓展
1.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什么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2.我们都知道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五.作业
课后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风范。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卷
一、给加粗字注音
1.赫然( ) 2.迭起( ) 3.锲而不舍( )
4.潜心贯注( ) 5.校补( ) 6.浠水( )
7.群蚁排衙( ) 8.沥尽心血( )
二、解释下列加粗字
1.仰之弥高( ) 2.锲而不舍( ) 3.兀兀穷年( )
4.迥乎不同( ) 5.无暇顾及( ) 6.目不窥园(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
四、简答题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答:
五、阅读分析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
。
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
六、写作训练
请以2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某同学的“言”和“行”,藉以反映其性格。
参考答案
一、hè dié qiè qián xiào xī yá lì
二、1.更加 2.刻 3.劳苦的样子 4.差得远 5.空闲 6.偷看
三、1.籍 2.裁 3.颗
四、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五、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2.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3.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5
一、学情分析
七零五班58人,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5、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7、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8、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中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导入
一.课前学习:
1、了解臧克家
2.闻一多:
3、检查预习情况
⑴正音: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3.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4.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三、合作探究: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1)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2)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四、达标检测:
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解释本课成语: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5.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1、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典籍弥高卓越校补函寄漂白
锲而不舍气冲斗牛警报迭起迥乎不同2、解释词语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
2、了解闻一多、臧可家
闻一多臧克家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三、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四、小结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五、作业
收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特点。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作用。
4、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一)、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1、学生有感情朗读(1)——(7)段
2`、自由组合探究质凝:
(1)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重点详写的材料是什么?
(3)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4)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
(二)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1、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2、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哪些精神?
3、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做的?
(三)探究作品选材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六件?2.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三.小结
闻一多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四、课外拓展
1.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什么启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2.我们都知道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五.作业
课后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风范。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研究探讨法2、朗读法。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家。一位爱国人士。(自由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革命家。
2、作为“学者”方面他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革命家”方面,他又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2、那么闻一多先生这么辛苦的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又做了不说,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革命家的闻一多。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与作为学者的他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的《17-20》自然段。
2、想一想,怎么样来读能让闻一多先生那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练读课文16-18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革命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中国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您是。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研究探讨法2、朗读法。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家。一位爱国人士。(自由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革命家。
2、作为“学者”方面他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革命家”方面,他又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2、那么闻一多先生这么辛苦的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又做了不说,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革命家的闻一多。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与作为学者的他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的《17-20》自然段。
2、想一想,怎么样来读能让闻一多先生那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练读课文16-18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革命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中国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您是。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