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10品5篇 语文教案简单,供大家参阅。
语文教案10品1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3、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二、过程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好对话语句的不同语气。
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科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四、课前准备:“磁石引力实验”、“两个地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老师说:“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老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了解一双特殊的手(板书:地球爷爷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俩(liǎ)、引(yǐn)。
3、用生字组词扩词。
4、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5、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容。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1)请小朋友用吸铁石来吸一吸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2)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3)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小兔──有礼貌、惊奇;猴爸爸──慈祥、和蔼;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看课件学习书写笔顺。(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
3、老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老师巡视辅导。
四、拓展实践。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试验: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
3、查找资料了解: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那么高呢?
语文教案10品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观察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教学反思:对于刚走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1》中的词语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就将“感悟词语的意思”列为教学难点,然后加大难度,将生字离开词语,并且没有拼音,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用各种方法来认读,指明读,领读,开火车读,接着讲解这些要读和要写的生字要怎么来记住他们,要用哪种方法来记住他们,最后才在课文中让学生去感悟词语的意思。
语文教案10品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的内容。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热爱大自然。学习写回信。
2.过程与方法:自觉,理清文章一共讲了几层意思。找出具体的句段感受语言的美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投身大自然的作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交流谈论法
教学建议:
大自然,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有蓝色的大海和连绵的群山。教学之前我们要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好的景物,去观察大自然中奇异的事物与景物,倾听大自然给我们讲的故事。本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界的五光十色,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学生体验到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多了解自然,丰富课余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信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张海迪是怎样引导小鸥认识大自然并争取投身大自然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张海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
认识张海迪,感受她对生活的热爱。
2.过渡。
坚强的张海迪又坐在轮椅上开始了她的工作,这一次她在做什么?
(给小朋友写回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了解并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张海迪在给小鸥弟弟写回信。
第2自然段:简述小鸥信中的主要内容。
第3自然段:表达对小鸥的同情,讲述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大自然对自己的帮助。第4自然段:讲述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大自然当作自己的老师,从而变成了伟大的诗人。第5、6自然段:假设小鸥来到乡下,引导他学会观察大自然。
第7自然段:希望小鸥能如愿到乡下去,并教给他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
第8、9自然段:告诉小鸥有小朋友来找自己,信就写到这为止。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找出作者写得好的片断,欣赏好处。
同桌或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最后交流归纳。
2.明确,可能涉及到以下内容。
(1)第3自然段:
①作者略写自己的疾病情况。
②详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好奇,表现大自然的.美好,表达自己的乐观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作者对大自然的幻想,表现出作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2)第4自然段:
①举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例,说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
②将大自然当作人来写,进一步表达张海迪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最后一句话明确地告诉小鸥一定要投身大自然,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3)第5、6自然段:
①以假设的写法引导小鸥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这样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易于接受,这就是张海迪写信与人沟通的奥妙,没有说教者的口气。
②大量使用疑问句,引导小鸥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了解大自然,语言亲切。
(4)第7自然段:
①一共讲了两层意思:再次肯定到大自然中去的重要性;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交代小鸥千万不可荒废学业。
②作者的口气始终是亲切的,主题是鲜明的,先是委婉地肯定爸爸妈妈不让小鸥去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坚定地表示大自然有学不完的知识,最后教给小鸥说服爸爸妈妈的方法。这样的沟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从中可以看出海迪姐姐真的是小朋友的知心人。
四、自由谈读信的感受
1.同桌或小组交流。
2.汇报。
(1)读了张海迪的回信,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向往大自然。
(2)读了张海迪的回信,认识到给人写回信要根据要求进行明确的回答,回答要令人信服,口气要亲切,要善于引经据典,让人心生佩服。
(3)从信中可以感受到张海迪姐姐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五、小结
张海迪在回信中援引自己与泰戈尔的事例,观点鲜明地阐明投身大自然的重要性,正如诗人杜甫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投身于大自然,从中获得成功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张海迪的资料。
2.模仿《大自然,你好》给朋友写一封信。
语文教案10品4
教学目标:
I.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背诵2、4自然段。
理解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背诵2、4自然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教学第一段。
(1)读第一段,思考讨论:文章的第一句话与课题有什么联系?第1、2自然段是怎样赞美庐山云雾的?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教师提示:①一开头就讲课文主要内容的写法叫开门见山。②“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个诗句本来是咏叹庐山的面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此处用来说明因云雾的遮掩而不容易认识庐山真容的意思。③“一起千百里,一盖干百峰”写出庐山云雾的广阔。
2.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思考: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哪句话是承上的`,哪句话是启下的?
(2)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列表,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特点并把它写具体的。
地点
雾名
特点
主要词语
主要句式
九江
登山路上
牯岭
大天池等
(3)学生汇报,教师指点。
(4)品析妙句,划出比喻、拟人、对比句,看看这样写好在哪里。
(5)抓住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完成作业本第3、6两题。
3.指导背诵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生将第4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总提云海,雨过天晴后,太阳照耀下。并找出背诵支撑点“尤其”、“每当...”只见“、”青峰秀岭“、”特别......更......“、”夕阳......将......“等词,试背第4自然段。
(2)用同样的方法背诵第1自然段。
4.作业:熟背2、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题。
语文教案10品5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
1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 会议—()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 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