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教案5篇(民族精神代代传内容怎么写),以供参阅。
民族精神代代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
2、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染力
3、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想象力,把学生对龙的喜爱转化为对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几张图片,大家认识这种动物吗?
生:认识
师:它是什么呢?
生:龙
师:对,这就是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认识“龙”
师:同学们请翻开你们的音乐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龙的传人》
二、兴趣激发
师:龙是远古的四大神兽之一,也是历代皇权的象征,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师:同学们请再看老师这张图片,“龙”它是具有九种动物合成的,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好,让老师来给你们讲解一下,龙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鲢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这九种动物合成九不像的形象,龙的传说历史悠久,商代的时候甲骨文已经有结构完整的龙字,龙的图案和传说更可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一般认为,传说中各种各样的龙其实是中华各族的族徽,后来经过不断的战争,不断融合,最终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条形象逼真的龙。好,同学们,你们喜欢龙吗?对龙感兴趣吗?
生:喜欢,感兴趣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龙舟竞赛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运动吗?
生:知道
师:叫什么名字呢?大声的.说出来
生:赛龙舟
师:对,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我们中华民族一项传统运动。在中华大地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与龙有关的事物,从赛龙舟,舞龙灯,到龙的绘画,龙的雕刻,龙的旗帜等,龙的形象深深的扎根于华夏子孙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师:好,那么同学们知道最能代表中国龙的象征的是那个建筑吗?
生:万里长城。
师:对就是万里长城,(播放万里长城的图片),万里长城是最能代表中国龙的形象的建筑物。
师:好,既然同学们对龙真了解,那么老师再来考考同学们,看同学们都能说出哪些与龙有关的成语,说出最多的有小奖励哦!
生:好,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争虎斗卧虎藏龙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凤呈祥龙精虎猛降龙伏虎画龙点睛龙马精神矫若游龙龙舟竞渡等
师:好,某个同学胜出,派发小奖品
民族精神代代传教案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录音带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龙”字,你能说出带有“龙”字的成语么?龙马精神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你还知道有关龙的其他故事么?学生交流对龙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认读:深渊圣旨龙凤呈祥金龙献瑞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龙与中国人的密切关系,龙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人赋予龙的丰富含义等几方面,告诉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5、出示金钥匙,学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如: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龙到底是什么”?课文中有哪些带“龙”的成语?
同学之间互相交换题目,互相测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五、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深渊 圣旨 龙凤呈祥 金龙献瑞
龙到底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
文中的`关键句段:
1、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出类拔萃、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龙王高居天上,它能唤风呼雨,翻江倒海。天下旱涝,庄稼丰歉,人间祸福,全凭它的旨意。
2、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他的身体称为“龙体”,他穿的衣服是“龙袍”,椅子是“龙椅”……故宫里单是太和殿,便装饰有一万三千多条龙。
3、但龙的形象并非帝王所专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所谓“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说的就是这种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重点指导朗读
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思考:为什么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无所不能,威力无比
权利的象征
自由、欢腾、完美
“中国的龙则是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龙的传人’。”如今当你再读到这一句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能不能把你心里所想得读出来呢?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试着读一读。接着采取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方式读课文。
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课文中有几次出现“龙的传人”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开关与结尾)
齐读开头与结尾。
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相互照应,讨论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强调升华主题)
四、阅读欣赏
阅读有关龙的故事、诗歌、词语,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五、拓展练习
1、关于龙的民间活动:赛龙舟舞龙灯……
2、关于龙的壁画、工艺品、装饰:九龙壁双龙戏珠云龙纹……
3、关于龙的其他传说。
六、课堂小结
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当今世界上我们中国的地位又是什么呢?(列举中国的各方面中的位置。)从一系列的数字及实例中得知:我们中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许多方面也属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总体来说,我们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很强,我们作为中国的新一代,自然要有担当,能够撑的起“龙的传人”的名号,不给他丢脸,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民族精神代代传教案3
教材分析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题。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五课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加之,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很多负面事件,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失去精神和灵魂,或者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分析教材基础的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依据: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决定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依据: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较抽象,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使其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民族精神代代传教案4
一、指导思想:
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坚持教育为本,重在实践,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教育、引导幼儿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目的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传承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三、活动主题
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风采,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内容
(一)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请家长配合于9月18日观看中央台的大型文艺演出,通过直观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传承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教育。
2、结合教师节各班开展“尊敬老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3、邀请县关工委县新四军老干部讲“革命传统的故事”
4、各班以各种形式开展“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活动:
(1)学唱“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爱祖国”“红照山河”等幼儿歌曲。
(2)国庆节进行“双爱画展”
5、出一期幼儿行为规范“我爱幼儿园”专刊,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二)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创建活动
1、坚持升旗制度,星期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都进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坚持每周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全体孩子了解国歌的意义。
2、创建育人环境,布置“我爱家乡”大型图片展。利用专刊、观看电视等方式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
3、悬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标语。
(三)开展专题活动
请家长配合带幼儿观看爱国影视作品,听革命故事。各年段结合实际进行幼儿讲英雄故事比赛。
(四)、紧密结合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1、结合幼儿入园进行教育,幼儿学习行为规范“三字歌”为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打下基础。
2、请教师讲先进人物的故事,教育幼儿好好学本领,将来建设祖国。
3、结合课程改革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系列主题教育教学活动。
4、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常抓不懈,如:利用节日:4.5清明,“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走向社会领略家乡的风貌等活动,对幼儿继续进行教育。
民族精神代代传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意义
难点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注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结合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课程标准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