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热心会员“bujiangao”整理的数学奥数教案(必备6篇),供大家品鉴。
数学奥数教案 篇1
课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画图法解应用题
知识点
1、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解应用题。
2、用画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帮助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教学目标
1、分析思考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受数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典型例题】
例1:小明的钱不到5元(是整角数),如果买6枝铅笔,钱不够,还少5角。小明原来最多有多少钱?
解题策略:问题求的是“小明原来最多有多少钱”。由题意已知小明原来的钱不到5元,但加上5角后就超过5元,且能被6整除。假设每枝笔8角钱,6枝则是48角,不到5元,所以不能;如果每枝9角,6枝就是54角,再减去少5角,原来最多49角。算式:6×9-5=49。
【画龙点睛】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不认真思考,提笔就做,很容易出错。所以应该先从条件或问题入手,仔细分析,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
【举一反三】
1、一盒糖果,总数不超过20颗,把它们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还余2颗,这盒糖最多有几颗?最少有几颗?
2、停车场里原来停放的轿车比卡车多12辆,后来轿车开走6辆,卡车开进8辆,这时停车场里哪种车多?多多少辆?
3、有大、小两桶油共重50千克,两个桶都倒出同样多的油后,分别还剩10千克和6千克。大、小两个桶原来各装油多少千克?
第二课时:【典型例题】
例2:小明有10枝铅笔,小红有4枝铅笔,要使两人的铅笔同样多,小明要给小红几枝铅笔?
解题策略:我们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
小明:
小红: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明比小红多6枝铅笔,把多出来的6枝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即6÷2=3,所以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
【画龙点睛】
用画图法解应用题,特别是解技巧性较强的题,能形象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构建出解题思维的模式。
第三课时【举一反三】
1、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问:小明比小红多几枝铅笔?
2、小红有4枝铅笔,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小明有几支铅笔?
3、一根12米长的木条,锯3次,每段几米?
4、小红妈妈到水果店买苹果,她的钱若买3斤多1元,若买4斤少1元5角,问妈妈带了多少钱?
6、二(1)班同学做早操,每行人数相等,小李的位置从左边数是第3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从前边数是第4个,从后边数是第2个。
问:二(1)班有多少同学在做早操?
数学奥数教案 篇2
《奥赛天天练》第25讲《植树问题》、第26讲《上楼梯与植树》,知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应用一一间隔的规律解决问题。
一一间隔的规律是指:两个不同的物体一一间隔地排成一行,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另一种物体多一个;如果两端的物体不同,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同;如果两个不同的物体一一间隔地排成一个封闭图形,两种物体的个数也是相同的(把封闭图形从任意一个点剪开展开,就可以得到与第二种情况相同的排列)。
在植树问题中我们可以把树苗和间距看作两种物体,先求出间距的个数,再利用一一间隔规律,算出树苗的棵数。
在爬楼问题中我们可以把楼层看着两端物体,把楼梯看做中间物体,再利用一一间隔规律,根据楼层求楼梯的层数。
《奥赛天天练》第25讲,巩固训练,习题1
【题目】:
有16个同学排成一排,要求每2名学生中间放2盆花,需要放几盆花?
【解析】:
16个同学排成一排,每两个同学之间有一个间隔,共有间隔:16-1=15(个)
每个间隔放2盆花,需要摆花:15×2=30(盆)。
《奥赛天天练》第25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某城市举行长跑比赛,从市体育馆出发,最后再回到市体育馆。全长42千米,沿途等距离设茶水站7个,求每相邻两个茶水站之间的距离。
【解析】:
从题目给出条件:“从市体育馆出发,最后再回到市体育馆。”可知这次长跑路线是个封闭图形,所以茶水站个数与茶水站之间的间距的个数是相同的。所以每相邻两个茶水站之间的距离是:
42÷7=6(千米)
《奥赛天天练》第25讲,拓展提高,习题2
【题目】:
小敏用同样的速度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6棵树用了5分钟,当他走了15分钟时应到达地几棵树?
【解析】:
首先要让孩子弄清:在散步过程中,与时间有直接数量关系的是路程,也就是树的间距,而不是树的棵数。
走到第6棵树,走来5个间距,用了5分钟,每分钟的路程为1个间距:5÷(6-1)=1(个)。
走15分钟,共走了15个间距,到达第16棵树:15×1+1=16(棵)。
《奥赛天天练》第26讲,巩固训练,习题1
【题目】:
一根木料锯成4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8分钟可以锯几段?
【解析】:
首先要让孩子弄清:一、在锯木头的`过程中,与时间有直接数量关系的是锯的次数和每次锯的时间,而不是锯的段数;二、木头锯成的段数总比锯的次数多1。
锯4段需要锯3次,锯一次的时间是:6÷(4-1)=2(分)。
18分钟可以锯的次数是:18÷2=9(次)。
18分钟可以锯的段数是:9+1=10(段)。
《奥赛天天练》第26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解析】:
与时间有直接数量关系的是钟每敲两下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钟敲6下,有5个时间间隔共5秒,即每敲两下之间间隔1秒:5÷(6-1)=1(秒)。
时钟敲12下有11个时间间隔,需时间:(12-1)×1=11(秒)。
《奥赛天天练》第26讲,拓展提高,习题1
【题目】:
一个运动员参加马拉松赛跑,他从第1个茶水站跑到第4个茶水站共用了75分钟,已知从起点到终点每两个茶水站相距5千米(起点和终点都没有茶水站),他跑完全程共花了200分钟,问马拉松的赛程是多少千米?
【解析】:
从第1个茶水站到第4个茶水站中间有3个间隔,共用了75分钟,每跑一个间隔需要时间:75÷(4-1)=25(分钟)。
每两个茶水站相距5千米,即这个运动员25分钟跑了5千米。200分钟跑的路程也就是马拉松的赛程:200÷25×5=40(千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篇3
火柴棒的游戏
火柴棒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也可以摆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移动火柴棒,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化。下面,我们用火柴棒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例1用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
解
例2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如图.
(1)再加两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
(2)再加两根,摆出三个三角形来;
(3)再加两根,摆出五个三角形来.
解(1)(2)(3)
例3把两根火柴棒添在那里,可以摆出5个正方形?
例4请给下面的'每个数字只添上1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例5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例6拿走1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例7你能只移动下面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其等式成立吗?
三.达标测试
1、看图填数。
()个三角形,()根火柴
2、请你添加上三根火柴,使下面的正方形变成3个。你知道共用的火柴是哪几根吗?
3、如图,9根火柴棒已摆成了5个三角形。
(1)拿掉哪三根,可以变成一个三角形?
(2)拿掉哪两根,就可以变成两个三角形?
(3)拿掉哪一根,就可以变成3个三角形?
4、移动下面每个数字中的一根火柴棒,使它们变成一个新的数字。
5、请你在下面的算式中添上一根火柴,使其等式成立。
6、在下面的算式中拿掉一根火柴后,使等式成立。
四.家庭作业
1、下图是用12根火柴摆成的"田"字,能不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它变成两个正方形?
2、你能拿走2根火柴棒,使下面的等式成立吗?
四年级数学奥数教案例文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能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位数与数位的区别,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第一个数是三位数,第二个数是四位数,三位数一定小于四位数)
(2)第二、第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又是怎样比较的?(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今天我们继续比较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 (演示课件比较数的大小 近似数)
提问: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呢?
谁大谁小? <
六位数比五位数大,那么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大小呢?请大家看下面这道题.
(2)出示第二组数:○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先比较哪一位上的数?
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怎么比较?
谁大谁小? < (十万位上的数字相同,看万位上的数字,第一个数万位上是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6小)
(3)变式:把第一个数的万位5改成6 现在谁大谁小呢?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和第二位万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就要看第三位.第一个数千位是6比第二个数千位上的0大)
所以:>
(4)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A:比较数的大小一共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样比?位数相同怎样比?
B:数位和位数有什么区别吗?
(5)练习: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 ○
○ ○
2.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出示几个整万的数 36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2)教师说明:像这些个级全是0的数叫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如写成5万即=5万 =180万
(3)练习: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 = 404辆= 人=
教师强调:改写后原来的单位名称不能丢.404辆=4045万辆
人=64万人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师: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把下面各数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看百位上的数,然后用四舍五入法)
师:比万大的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2)出示例题6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A.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么求它的近似数.
B.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
c.小组汇报结果:
8万 千位是4,舍 (不管后面的数字是几)
73万 千位是6,比5大,入
(3)练习: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万 万 人64万人
(4)教师质疑: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讨论交流,引导归纳)
A、相同点:都是计数单位发生变化(从以一作单位变成以万作单位)
B、不同点:整万数的改写,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用等号连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值),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用约等号连接.
三、课堂练习
1.在○里填上>、<或=,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 ○
35万人○3人 20万○
○ 85万○
质疑:①20万 = ,因为的个位到万位每位上都是9,四舍五入后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万位上是9,再加上进来的1,是20万,所以这两个数相等,这样想对吗?
学生讨论并归纳①比较大小要用原数比较.
②可把20万写成后再与比较.
师:那么85万 = 对吗?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9054
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 ) 2=( ) 20=( )
40=( ) =( ) =( )
4.写出横线上面的数,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1)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三十万零八十四个字.
(2)一个劳动模范退休后,用十多年的时间为国家栽树三十万七千五百棵.
5.思考题:填空
19□万 20□万
问:□内可以填入哪些数字?近似数比实际数大还是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哪个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8
405
3.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43
三年级数学奥数教案模板 篇5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三年级是学习奥数至关重要的时期,三年级也是开拓思维的时间。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对图形也有一定的认识。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便开始有所接触,因此,在专题的学习初期一定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好多五六年级专题知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正是因为三四年级基础知识没有学好的缘故。
三年级不可小视——小升初的序幕开始慢慢拉开!它是考证的前奏、能力培养的起点、重点校培训班的开始,从三年级开始各个重点校开始通过培训班的形式筛选精英,好多孩子就会选择一些好的培训学校像新东方优能中学,提前进行培养,并且为考进重点校做准备。
1、 打好计算基础
三年级奥数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就我校各位老师教学经验表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2、重视应用题
从三年级起,奥数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奥数水平提高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奥数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
3、掌握正确方法
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问题等奥数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奥数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
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三年级是学生培养自己的奥数学习方法的最好时间。在三年级接触学习大量奥数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奥数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数学奥数教案 篇6
一、本讲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弄清楚工作量、时间、效率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工程问题的实质就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行程问题相似,需要找出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基本量之间的换算找出解题方法。工程问题当中,分数的出现与运算较为常见,因此,解决工程问题首先要学好分数的四则运算。
三、知识框架
解决工程问题首先弄清行程问题中这三个量的关系:
工作量=时间×效率(a=t×e)
时间=工作量÷效率(t=a÷e)
效率=工作量÷时间(e=a÷t)
四、概念解析
工作量: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是工程问题的总体量,在未知情况下,可假设工作量为1;
时间:工程问题中的时间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
效率:和时间一样,效率也是工程问题的因子量,其地位和形式与时间类似。
五、例题讲解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则完成工程的1/5。问:甲、乙两队独立完成该工程各需多少天?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打需要50分完成,乙单独打需30分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份后,乙接着打完,共42分。问:甲打了稿件的几分之几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A和B注水,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时,A、B两池中已注入水之和恰好是一池水。此后,甲管的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降低30%。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还需多长时间注满B池?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30天完成。如果甲队单独做24天后,乙队再加入合作,两队合作12天后,甲队因事离去,由乙队继续做了15天才完成。这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多少天
李师傅加工540个零件。他前一半时间每分生产8个,后一半时间每分生产12个,正好完成任务。当他完成任务的45%时,恰好是上午9点。张师傅开始工作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师徒三人合作承包一项工程,8天能够全部完成。已知师傅单独做所需的天数与两个徒弟合作所需的天数相同。师傅与徒弟甲所需的天数的4倍与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天数相同。问:徒弟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做30天可以完成。现在两队合作期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两队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
某工程如果由第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12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一、三、五小队合干需要7天才能完成;如果由第二、四、五合干需要8天完成;如果由第一、三、四小队合干需要42天。那么这五个小队一起合干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六、课堂练习
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甲干5天、乙干6天,或者甲干7天、乙干2天。问:甲、乙单独干这件工作各需多少天?
一件工作,甲、乙合干需要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完成该工作的1/2所需的时间与乙单独完成该工作1/3的时间相等。问:甲单独完成该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一项工程,如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做了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乙队还需做多少天才能完成
七、课后作业
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修5天修好围墙的1/3,乙、丙合修2天修好围墙的余下1/4,剩下的围墙甲、丙又合修5天才完成。问:甲、乙、丙单独修好围墙分别需要几天?
有一批工人完成某项工程,如果能增加八人,则10天就能完成;如果能增加3人,就要20天完成。现在只能增加2个人,那么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