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故宫博物院》教案5篇 走进沈阳故宫博物院教案

时间:2023-09-14 19:13:58 教案大全

  【前言】以下是会员“dqyq0795”收集的《故宫博物院》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篇1

  第 1课时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型:周次:15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故宫博物院的资料,下载故宫资料或图片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下载的故宫图片。

  看得出,同学们是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四、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导入并要求学生出示图片

  出示

  检查并正音

  出示并交流

  齐读

  读写

  听读并画出有关方位词

  完成练习一3分钟

  2分钟

  2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对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序安排。

  五、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六、学生质疑

  七、小结:

  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绝不可能都一 一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这篇说明文正是相略得当的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的介绍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宫。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音3遍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引导学生理清结构

  小结

  讨论交流

  12分钟

  3分钟

  第 14课 通案

  执笔人:栾恭城 初二语文组

  第 2课时

  课题故宫博物院

  课型:授课时间:15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2、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出示目标

  三、重点研读:

  学生速读课文,并对照着本文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全班讨论明确:

  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

  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检查

  出示投影

  要求回答

  读课文,思考问题

  讨论并交流3分钟

  5分钟

  1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1、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3、“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严。

  3、“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皇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吗?

  2、作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故宫,你能体会作者写本文的感情倾向吗?

  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讨论交流,教师予以补充。

  五、作业:

  预习15课,查阅有关《说屏》中的古诗文

  要求并提示,指导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8 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

  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初二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宫这一世界遗产的规模、布局等建筑特点。

  2、 学习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体会空间顺序在说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故宫体现出来的封建皇权本质上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过程与方法

  课前自学,课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后完成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

  【教学重点】

  1、 详细解读太和殿部分,学习本文运用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群)的操作方法。

  2、 认识找准某个观察立足点并运用方位词对说明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理解封建皇权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故宫建筑的各个方面的;

  2、 体会本文有条不紊地组织说明内容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安排】

  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激趣导入;

  2、通过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课件展示故宫风貌;

  4、理清作者的游踪,了解文本段落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理解“总—分—总”的结构顺序,以突破第二个教学难点

  ;5、结合课后练习一,弄清故宫建筑群是由哪些大小建筑组成的;结合篇幅比重,理解其说明详略安排与意图,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

  6、结合课后练习二,师生解读(5—8)段介绍太和殿的部分,突出第一和第二教学重点,突破第一个难点。

  7、运用恰当的方位词,口头介绍我们班的教室;

  8、完成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校本作业。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请到过同安影视城的同学介绍影视城的大概风貌,可以从规模特点或建筑风格、建筑布局等方面来介绍。

  二、借助提问检查预习:

  1、 给加点字标音:

  2、具体说说文中交代作者游踪的语句:

  3、解决课后练习一。

  三、借助问题,解师生共同解读课文。

  (一)课文各段说什么?作者按什么思路组织材料的?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图与课文的结构有什么内在联系?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说明故宫建筑群特点的呢?希望通过语段的解读,深入了解故宫作为封建帝王工作生活的地方,它在建筑上有什么规格要求,希望达到统治者的什么意愿。课文说明最详细的是哪座宫殿呢?是太和殿。接着,我们通过解读5段、6段和8段,不仅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找准立足点观察,如何运用方位词的,同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封建帝王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指名朗读第5段。解读:本段运用列数字和摹状貌的方法,从外观上说明太和殿的结构特点,突出它的雄伟壮丽。太和殿作为一个例子,具体体现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

  2、指名朗读第6段。解读:本段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按空间顺序,运用列数字、摹状貌方法,从内景上具体说明太和殿建筑精美。方位词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景物的布置就会混乱;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说明条理清楚,读者可以通过想象了解太和殿的内景。

  3、第7段交代太和殿的位置、用途,有关联到中和殿与保和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小过渡。

  4、指名朗读第8段。

  解读: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

  (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明确: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三)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

  (四)了解后三宫。

  四、小结教学内容

  五、知识巩固:

  (板书设计详见课件ppt)

  1、全文结构及游览路线回顾。(PPT展示)

  2、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现存”)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与建筑相关的篇章阅读训练题。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 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 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ch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龙(pán) 中轴线(zh07u)

  金銮殿(luán) 击磬(qìng)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 奏报(z06u)

  慈禧(xǐ) 额枋(fāng) 妃嫔(pín) 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 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 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 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故宫博物院》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