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通用8篇】

时间:2023-09-25 08:42:22 教案大全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拾到东西应该还给失主,并了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导幼儿体验丢失东西和捡到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东西和把东西还给别人时的不同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二、基本部分:

  (一)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小猫丢了东西着急、难过的心情和小兔把东西还给它以后高兴的心情。

  提问:

  1、小猫丢了什么?心里怎么样?(着急、难过)

  2、谁捡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捡到了帽子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什么?)

  4、集体练习:请问,这是你丢的帽子吗?

  教师小结:把帽子还给了小猫,小猫可高兴了,小兔着见小猫这么高兴,他心理也很高兴,我们小朋友要向小兔学习,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二)讨论,帮助幼儿体验丢了东西、拾到东西还给别人等情况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没有无过东西?丢过什么?心里怎样?

  (2)你丢了东西,别人拾了还给你,你心里怎样?

  (三)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动机,使他们体验到帮助了别人会很快乐。

  师: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们为什么难过?(看见他们难过,小朋友你们心里怎么样?

  (1)提问:小动物们这么难过?它们丢了东西心里怎样?看见他们难过你的心里

  怎样?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请问,刚才你们在哪里玩的?)我们到走廊里、楼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发现地上有东西就怎么办?

  (2)幼儿帮助小动物们找东西,(拾起来,拾起来以后怎么做呢?问问捡到东西后怎么说?请问这是你丢的东西吗?

  (3)幼儿找东西。

  (4)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动物找到了东西,还给了他们,他们一定很高兴,他们肯定会来谢谢我们的,我们小朋友把东西还给了失主做了好事,心里怎样?(做一做高兴的样子,笑一笑)

  (5)提问:刚才你捡到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还给丢东西的人的,说了什么话?

  4、幼儿讨论

  (1)拾到了东西为什么要还给别人?

  (a)人家会难过,会着急。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表扬自己)

  讨论:找不到失主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找东西,还给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以后我们捡到了东西都要想办法还给别人,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2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

  (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城市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

  268÷ 4

  224÷ 4

  256÷ 6

  345÷ 15

  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 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答案并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相信每一位同学所得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吧,把不明白的弄明白,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困难问题最多,要加油噢!

  2、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

  (2)分小组在指定的黑板上进行板演。强调全组人员参与。在交流后,指定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全组参与。

  (3)全班分组展示。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的知识冲突,突出学习目标。

  (四)算法展示

  1、对每一道的算法进行展示生1:千米=(米) ÷4=5600(米)5600米=千米

  生2:÷4=5……

  生3:先把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

  生4:直接算出÷4=

  生5:列竖式计

  师:分别介绍你是怎样想的?听明白了吗?生5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

  2、比较算法间的不同,择优。

  问: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3、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五)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1、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这里的24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又怎样算?

  2、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今天所学的÷4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224÷4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列竖式计算。

  ÷6 ÷15

  2、

  计算下列各题。

  ÷6

  ÷6

  ÷7 ÷7

  反馈后教师问:如果计算出第一题的结果是,你能估计出第二题的结果吗?已知第三题的结果是,你能说出第四题的结果吗?为什么?

  生:看被除数的小数点。

  师:看被除数的小数点想什么?

  生:想商的小数点。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3=

  ÷3=

  ÷3=

  四、课堂小结

  (一)启发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二)教师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2、课外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3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4

  教学内容:

  1、用幻灯片播放一些交通事故图片和一些相关的事故数据。

  2、学习和中学生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

  3、识别一些基本的交通标志。

  4、观看同学表演的交通法规相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通法规知识和观看图片、相声,明确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和造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生命的宝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

  懂得生命的宝贵珍爱生命,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时间:

  周一班会

  教学地点:

  七年级3班教室

  教学过程:

  1.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

  同学们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几天,我在电脑和电视上看到过许多交通事故的图片,真是触目惊心。据统计,全国每年就有400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交通事故,多么可怕的数字啊!一年就有4000多名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悲惨地离开了美好的世界。同时给4000多个家庭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永远的悲痛。我们牢记血的教训吧!我们一起观看交通安全警示视频,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2.学习和中学生相关的交通法规知识

  (1)骑自行车应该遵守的规定先请有骑自行车经验的学生交流。然后老师补充总结:

  1、未满12岁的儿童不准在马路的慢行道上骑车。

  2、自行车的铃、闸齐全并有效。

  3、骑车时应靠右边慢行道行驶,人行道上不准骑自行车。

  4、不闯红灯,拐弯减速慢行;不准双手离把,不准追逐打闹。

  (2)行人上街和横过道路的规则

  行人上街要走人行道,不要走车行道。横过街道和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要斜穿或猛跑。

  行人横过道路时,应站立在路边,看清来往车辆后,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人行横道通过。通过时,须先看左右方向是否有来车,确认来车距离远无危险后才能通过。行人横过道路时,不要突然改变行走路线,突然猛跑,突然往后退,以防来车驾驶员措手不及,发生危险。

  横过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时,要十分注意驶近或停下的车辆旁边是否还有车辆驶来,没有看清时不要冒险行走。横过未设人行横道线的乡镇街道或公路时,要看清左右有无来车,千万不要奔跑,不要同来车抢道。

  行人横过人行横道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必须遵守信号灯的规定: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进入人行横道。还须注意:即使信号灯已经变成绿色,也应看清左右的车辆是否停稳,然后再穿越道路。

  设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地方,行人过街要走人行天桥或地道,不要横穿街道和公路。

  列队横过车行道时,每横列不准超过二人,队列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长列队伍在必要时,可以暂时中断通过,待车辆过去后,再继续通过。

  3、识别一些基本的交通标志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道路交通标志。然后教师呈现一些道路交通标志,学生抢答标志的含义。

  4、观看相声表演

  两名同学表演一段关于遵守交通安全的相声,学生看完后讨论相声中涉及到了哪些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

  5、总结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交通秩序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交通有序,安全而又轻松的社会大家庭里,共同撑起一片和谐、安宁、幸福的蓝天。

  共同学唱交通安全歌。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5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x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学生进行思考、解答。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6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学习启蒙老师的爱国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一些难懂得字、词,教师要适当讲解,讲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圈圈、画画、做旁注等形式,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你的启蒙老师,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写下了怎样的回忆,是为了表达什么?

  二、自学本文:

  1、思考:

  (1)“我”为什么难忘启蒙老师?

  (2)本文哪几段是写回忆往事?回忆了小学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3)这些事情表现了启蒙老师的哪些品质?

  (4)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A、“宽严之间”指什么?(老师对各门课的要求很严,但对日语课特别宽松)

  B、从“宽严之间”领悟到什么道理?(对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2、讲解:

  (1)1942年,沦陷时期

  (2)学校所处的位置。

  3、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变。

  4、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也一定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的。

  三、联系自己,谈谈启蒙老师的几件事情。

  1、请同学们谈谈。要求:有条理、有中心、重点突出、语句通顺连贯。

  2、把这些写下来,并认真修改

  3、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欣赏。

  作业

  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好吗?

  板书

  17、难忘的启蒙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7

  一、教学内容:

  原地摆臂,50米加速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重 点: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 点:蹬摆积极有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习。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习。

  3、队列队形练习。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 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习。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习。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原地摆臂练习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习。

  5、50米慢跑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习。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习。

  4、慢跑50米练习,在练习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习。

  组 织:四路纵队

  2、 50米快速跑练习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习。

  2、纠错练习。

  3、讲评。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习。

  2、分组比赛。

  组 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 第三十四条 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 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法制教育教案参考 篇8

  永远对溺水说拜拜

  一、教学主题

  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危险水域。

  2、老师制作预防溺水安全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1、激情导入

  ①课件出示一组儿童溺水事故的数据,并让学生读后谈感受。

  ②师:这都是一个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啊,他们本应和你们一样快乐地学习,开心地生活。可是现在,却被无情的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的妈妈永远失去了可爱的孩子

  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知识,让我们对溺水永远说拜拜!(板书课题)

  2、新授

  ①师:孩子们,我们该怎样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

  ②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检查。 ③集体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说说本组的交流结果。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④师:孩子们。我这里也总结了一些预防溺水事故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出示“怎样远离溺水危险”)

  ⑤播放“防溺水安全短片”,学生观看,加深认识。

  3、谈收获

  ①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②同桌交流。

  ③指名谈谈。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