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5、积的变化规律
开发性学习包
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
拓展性学习包
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
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80=480 5×4=20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要用一个课件讲述计算时,对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因数末尾有0的再进一步强调。
2、自主练习中的“志愿者擦玻璃”“信息窗1发放传单”等,教师要利用与品德课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语文课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强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生作答)
12×3 500×7 15×4 60×70 350×2
卡片出示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师:那约等于多少呢?
生:100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
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方案一)
生:她计算错了。
师: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
(生具体回答)
师: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
师对板演的学生:以后可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
(方案二)
生:她做对了。
师: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生鼓掌)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海南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师:李叔叔从哪到哪去?
生:从海南去广州。
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生:火车
师:你还知道什么?
生:12小时李叔叔可以到广州。
生:火车的速度的每小时145千米。
师: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海南到广州有多少千米?
师:你能列出横式吗?
生:能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生列式)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板书:145
×12
生:0
师:谁与谁乘得0。
生:二五得十,写零进一。
师: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接着说。
生:二四得八加一得九、一二得二,一五得五……
师:五写在哪?
生: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是吗?
生:是
师:请接着说。
生:一四得四,一一得一。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个位是多少
生:个位是0,十位写4进1,百位6加一得7,千位上的1移下来。
师:她说得怎样?
生:她说得很清楚,完整。
生自觉鼓掌。
师: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说得好,要是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145
×12
290→145×2=290
145→145×10=1450
1740→290+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请看小黑板。(出示两种竖式)
师: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师:还想到节约能源上去了,想得真细致。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原理。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学生列出算式:78×12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 7 4 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横着第一排。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请其板演。
集体订正。
2、算理选择题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计算,选择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
425×219=( )
a、 b、 c、 d、
4、练习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5 44 15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提问:144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习,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 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 26改成302 26)
学生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校对。
提问:这三道题中,哪道题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再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了三道题,做得非常好,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那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都能算对。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这三道乘法算式,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 112)
再问: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水果批发部算一算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每种水果的总价,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学生汇报后,提问:计算梨、苹果、橘子和橙子的总价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 数量 = 总价。
五、 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评析
1. 在比较中建构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 在比较中完善认识。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中,主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乘数中间有零,二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再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较中得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xx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 48 128
×5 ×16 ×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