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3-11-18 14:35:37 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1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2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本周执教了一节《数对确定位置》这样的小型的公开课,全体数学老师和华静老师来听课。对于这节课,去年我讲过,犹记得当时也是在教研的时候讲的课,如今拿出来旧菜炒新书,也是上出了另外一番韵味。经过评课和我自己的反思,有这样几点反思:

  一、如何考虑学情转变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从原来的第四单元调整到现在的第一单元,我们就应该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新书、新知的一种好奇性,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如按照我自己的预想让学生描述出小强在图中的位置,学生应该是不知道自己正确的表达方式的。可是我忽略了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对于第一单元的知识,即使是最懒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翻阅第一单元的知识,对于新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学生站起来说出“第三列第二行”的时候我就知道原本在第二环节出现的在第一环节就出现了,瞬间我的思路就有点被打乱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经验尚浅的我又不敢顺着杆子往上爬,只能自动屏蔽正确答案一步步按照原来的套路走。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备课不考虑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已有经验,遇到事情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题设置是一门学问

  在讲课中遇到这样的两个小问题。第一个:认识了数对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练习,小芳的位置是(1,5),小亮的位置是(5,1),你能在图上找到他们的问题吗?在这里的重点是想让学生把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列在前行在后的规定很重要,但是我的问题设置出现了问题,我问了一句:面对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有种被我问蒙了的感觉,现在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大屏幕前面,指指数对,指指位置,然后像华静老师提出的那样问一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会不会更有指向性呢?学生的疑问会不会立马就出来了呢?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数对(x,x)出现的时候,我问学生:x能表示不一样的数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能,我现在依然在想学生为什么会回答能,除了惯性思维,剩下的就是我的问题范围太广,x确实能代表任意一个不同的数,可问题的关键在于x同时出现的时候,他们只能表示相同的数,我觉的当时如果我引导孩子:x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我们来试一下,当x等于1的时候,这个数对就是。。。这样孩子顺势就可以说出(1,1)。看来问题的提出不仅要适时,还要恰到好处。

  三、心急总是年轻老师的一大弊病

  本节课我自己上完出了一身汗,不用别人说我自己都感觉出来——这节课又说多了,说多了不要紧,还说的比较心急。这也是我从教四年来一直在努力改,但收效甚微的一个大毛病。其实我最烦在课上自己呱呱讲不停,但又怕学生听不懂,所以经常说着说着就多了。所有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仔细观摩自己的弊端也是好的。

  通过这节课我也总结出,一节再简单的课,上过多少次,每一次的韵味、感觉,都是随着不同的学生发生改变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参,更要备学生,才能把自己和课堂有效地发挥到最好,再好的教案也要随着自己学生的转变而适时地作出调整,所以我们更不能以教过一年五年级,作为自己的优势,或许这会是我们最大的弊端。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3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4

  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在公开课上我讲了第一课时,课标上要求两个课时完成。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结合座位图,经历探索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对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2. 结合具体问题,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由位置写出数对,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

  3. 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的教学当中,导入环节,以学生每学期末要开家长会入题,问孩子们如何告诉家长你的座位的位置在哪为题,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总之,说法不统一,孩子们也都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与他们的生活非常贴近。

  第二个环节,为了统一孩子们的说法,和孩子们提前做一个规定,规定好班里的组和排,做了一个游戏,叫到哪一组哪一组起立,前一组坐下,叫到哪一排哪一排起立,这个游戏很快就可以完成,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游戏,但是孩子们都清楚了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再来回答问题时,孩子们很容易都能说出来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

  第三个环节让孩子们说出教材中淘气和笑笑的位置,顺势而下,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在这个问题过后,告诉孩子们,数学是一种很神奇的语言,我们 还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那就是用数字来表示,你愿意尝试一下吗?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两个数字表示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在这个时候,出示方格图,把孩子们的想法和智慧老爷爷的想法合并在一起,直接告诉孩子们智慧老爷爷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叫数对,告诉孩子们数对的读法与写法,比如淘气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数对(2,4),笑笑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数对(1,1)。让孩子们解释在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孩子们会说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排。接下来直接在方格图上出示奇思和妙想用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分别在第几组第几排。

  第四个环节,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第五个环节,在纸上写出一个好朋友的名字,并写出好朋友用数对表示的位置,写完之后让孩子们站起来告诉大家好朋友用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大家来猜他的好朋友是谁。对于这个环节孩子们非常喜欢,纷纷举手说出好朋友的数对,让大家来猜,孩子们也猜的不亦乐乎,在游戏中很好地完成了对数对的理解,能够在座位表中,现实生活中很好的用数对表示出位置。

  第六个环节,完成课本上的两道练习题,因为有了刚才充分的用数对交流的环节,做这两道题就很轻松的完成了。

  最后一道题,是在方格图上找出老师的赠言,出了八个数对,孩子们通过数对可以找出方格图中的汉字。找全之后孩子们会发现老师的赠言是:学好数学,其乐无穷。

  整节课,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都很想回答老师的问题。

  反思这节课,成功的一点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真正让自己的数学课堂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孩子们才会觉得这节课特别有意思,才会特别有兴趣去学好。不足之处就是拓展不够,没有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看似很成功,孩子们课堂上的知识都学会了,但是似乎少了一些东西,没有给孩子们留下思考的余地,这也我教学当中的弱项,导致孩子们在遇到变式题时,不能够很好的举一反三。原因是并没有打开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看似孩子们对简单知识已经掌握,但是深层次的东西却并没有挖掘出来,看似没有问题的课堂背后,恰恰也反应出自己教学某方面的失败。

  在今后,如何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如何拓展孩子的思维仍然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教会孩子们几道题而已。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5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

  21世纪教材第二册中的《确定位置》一课,具有很强的生活性,那怎样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切入点呢?对于今天的孩子,大部分有去影剧院看电影的亲身经历,而拿着电影票对号入座的过程不就是在确定位置吗?于是我这样引入:事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座位号,听到上课的铃响后,根据手中的票去找自己的座位;有的很快找到了座位,有的找错了座位,有的找不到座位很着急。这时我说:“没找到座位的同学暂时先找个位子坐下来,看来,我们根据票找位子还有一定的困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好吗?”同学样齐声说:“好”,目光中充满了期待,我说:“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谁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找到的?”玉佳说:“我的座位号是3排6号,我先找到了第三排,再找第6号。”我说:“其实生活中的排也叫‘行’,接着我让同学说说自己所在的行,并用‘行’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朋友的位置,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了“列”,之后我让全体同学站成队列,说说自己在队列中的位置。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其它确定位置的方法吗?同学们讨论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家住在二单元6号,单元号也是确定位置的方法。”有的说:“我家住在北大街17号,街号也是确定位置的方法。”我问:“还有吗?”课堂上一片沉默,突然王英杰说:“老师,我在华山小学一年级一班,小学年级班也是确定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

  上面的教学案例,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觉得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项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生活化”的数学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

  二、生活中的数学,必须依赖实践活动,使数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应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队列中的位置,让学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教室里,在队列中,在自己身边,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人人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形成“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学习风尚。

  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不能受书本限制,教师找到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后,应让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与延伸。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执教了二年级上学期《确定位置》一课。现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反思如下。

  一、如何让孩子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教学中我让孩子通过“找第二个”感知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数的顺序”,然后通过让孩子找在4排小动物中“找第3个”,体会到有几排时,只是“第几个”是无法准确地表述位置的,需要“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述方式。这时再出示小动物的话,让孩子在这些提示语中发现“数的顺序”,最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相应位置的小动物。

  二、如何让学生体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中出现的练习题做了一些处理。如:在“书架图”一题中,先出现一层书架,让孩子快速找到“新华字典”的位置,再让孩子在三层书架上找到 “新华字典”的位置,通过比较让孩子体悟到“第几本”和“第几层第几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不同情况。再如“电影院”一题,我先让孩子设计座位,让孩子体会到电影院座位安排的特殊性,为后面的确定位置奠定基础,理解电影院两种安排方式后,根据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号”确定位置,最后出示两张电影票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座位安排的情况。在活动中,孩子运用方法解决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处理好的环节和困惑之处。

  1、在处理例题时

  例图“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是同一个小动物,对孩子是不是明确数的顺序没有检查到,同时有孩子在找“第几个”的时候出现错误,我本该让孩子纠错,可是孩子当时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一带而过,留下遗憾。接着在感知数排的顺序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第一排是最前面的一排,没有质疑,这时再从动物的话语中感知“数的标准”需求性就不是很强,不利于孩子形成先分析“数的标准”再开始确定位置的意识。

  2、在处理“生活情境题”时。

  因为每个练习题的基本目标类似,分别感知“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号”。教学流程难免雷同,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如何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但是活动设计上没有兼顾到高效和形式上的丰富。

  3、最后一道练习的处理。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孩子细心地分析题目要求,缺少相应的环节设计,“放”得大了。直接影响到孩子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7

  “ 位置” 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 位置与方向” 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先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 数对” 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1、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2、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 数对” 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