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3-12-13 18:49:31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蝌、蚪”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2自然段,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但谁知道它小时叫什么?是什么样儿的?

  这就是小蝌蚪。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连贯,思考,有什么明白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3)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4)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5)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6)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4、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A、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B、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蝌”、“蚪”、“甩”,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鲤鱼 四条腿、宽嘴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4个生字。会写“龟、忙”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复习巩固。

  1、去掉拼音读生字。

  2、全班齐读1、2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

(2)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3、学习第五段。

(1)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2)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4)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4、朗读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总结:

  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龟”、“忙”、“披”、“短”,全班齐读。

  2、你会记哪个字?是怎么记的?它在田字格里是怎么摆的?

  3、教师范写。

  4、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优秀作品展示。

  6、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看看自己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把没写好的再写一写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先长什么,后长什么,说一说。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乌龟 绿衣裳、头顶上有大大的眼睛

  青蛙 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两只大眼睛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一、没有认读生字直接读书,还是有学生读得不通顺,比如周子琴就把“港湾”读错。所以基本程序是不能颠倒的。切记切记。

  二、时间太紧,诗句的想象空间少了点,引导学生说话少了点。虽然诗句呈现的是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但还是要和学生一起情境再现,激发想象,说话表达。今天课堂上匆忙了些,不对!

  三、学生教生字已经形成规范,但是今天只教了四个,还有四个很快就学了。另外学生课堂上写字时间太少。以后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时间。

  哎!我的时间怎么那么少呢?很匆忙,今天一节课写了三篇反思,这篇写的时候已经是吃饭时间了,简单写点吧!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听它来了。(放风的声音)

  猜出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风。)

  的儿童文学家叶圣陶爷爷也很喜欢风,还写了一首很美的诗,题目是:我们知道

  (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这首诗不长,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3遍),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解决。

  2.师:同学们在认字时肯定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请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如果他还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帮帮他。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认字表5个字。)

  师:这些字你都认识了吗?向小组同学介绍你的识字好方法,哪个字难记,也请同学帮帮你。

  四人一组交流记字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小组:“纹”可以读半边。

  “戏”利用熟字“找”和“划”记。

  4.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组还有没有认为难记的字呢?

  颤:可提示“页”字旁表示与什么(头)有关,所以是“页”字旁,可组词记:颤动,理解颤动怎么动。

  微:可组词记:微微点头,理解微微点头怎么动。

  泛:三点水旁的字与水有关。

  5.指名带读难记字,学生自己解决的字,老师抽卡片让大家读。

  三、巩固识字

  师:现在游戏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1.掷色子。

  今天老师教大家玩儿一个新的游戏:掷色子(色子是泡沫塑料切成的正方体,在六个面分别贴上认字表的字,颤比较难记,所以多贴一个。)

  先说游戏规则:组长负责扔色子,大家轮流拼读朝上一面的字,并组个词,如果哪个同学不会,小组同学帮帮他,抓紧时间,看哪个组玩的次数多。

  2.闯关。

  小狗先生给我们设了三关,谁愿意来闯关?

  指名闯词句关,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他读一遍,如果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风来了,它吹了一口气,生字宝宝全回到课文中了。

  1.这首诗有三个小节,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选出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学生自读诗歌,选出喜欢的小节后回答。)

  2.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节,为什么?你怎么知道风来了?(以学生选的顺序为准。)

  (1)一段:指名读,大家评,老师范读,大家评,老师介绍读时要想象就能读出语气的方法。大家照着练习。

  (2)二段:指名读,大家评,学生说出读的好的方法,大家照着他的样子读。

  (3)三段:喜欢这一节的同学一起读。

  3.这首诗这么美,你们愿意把它背下来吗?

  1-2组读一节,3-4组读二节,5-6组读三节,大家一起边读边记。

  4.我们一起背课文吧,老师背每节的前两行,大家背后两行,如果你还背不下来,可以照书读。

  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学生读收集的描写风的诗句。)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描写风的诗句,大家一起读一读。[让学生积累语言,渗透识字。]

  3.这么多美的诗句,都是描写风的,你们想不想也写一首诗呀?那就让我们向叶圣陶爷爷学写诗吧。在写之前,咱们先看一段录像,你能不能在里边找到风的影子。

  4.除了在录像中找到了风,你在生活中还通过什么找到风了,按照这个格式说一说。

  ①小组内说一说,帮助修改。

  ②指名说,大家评议。

  ③说完后写下来。

  ④小组合作一首诗,向大家汇报。

  5.下课后可给你写的诗配上画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贴在墙报上展览。

  六、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4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两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是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二是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教师的配乐诵读,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我站在荷花池边,我看到了(????)的荷叶,又看到了(?????)的荷花,还看到了(?????)的小莲蓬。”霍姆林斯基还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本节课我利用各种手段,从听觉、视觉等方面让学生感知荷花的美,最后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篇5

  直面缺憾会使自己更真实,学会反思会使自己更完美。只有勤于反思,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使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

  在教授《“j、q、x”》时,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订为: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能正确书写;

  2、学习“j、q、x”与“i”的四声调拼读。

  在备课时,每个问题的提出,我都尽量使用精简的语言;每个指令的发出,我都考虑到是否准确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2、学习声母“j、q、x”的音形和书写;

  3、游戏巩固;4.“j、q、x”与“i”的四声调拼读;

  5、总结、开书朗读。

  首先,采用爬楼梯拿到神秘钥匙进行比赛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然后用“喊出老朋友名字”的游戏复习巩固了“d、b、p”等声母宝宝;授新知时,运用齐读、小组读、大组读、比赛读、男女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孩子们进行大面积地操练,同时穿插游戏巩固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新学知识。

  但是,自己的课堂上仍存在缺憾,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语速慢一点,动作小一点。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能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不能缺乏期待和从容,需要慢慢来。我深知其中的道理,无奈自己是一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急匆匆的,包括上课。从容与激情的和谐并存是我追求的境界,慢一点,再慢一点!每节课有意识地去改,让我的课堂变得优雅起来。

  2、情境创设要常用常新。低年级的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模式,但是情境的创设要经常更新,一个游戏或者情境创设使用了三四次后,学生就会对它失去好奇心、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更新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模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

  3、常规训练要常抓不懈。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所以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还要抓到细节,使孩子知道什么时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培养好良好的常规习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石。

  4、逐步增加课堂容量。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期间,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抓常规,现在孩子们已经慢慢适应小学的节奏,常规也大有起色,应该逐步的增加课堂容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