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体育活动教学反思7篇(小班体育活动反思),以供参考。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1
这一活动所用的器械是幼儿园均具备的呼啦圈、平衡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能力进行了跳呼啦圈和过独木桥的探险之旅。较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双脚并拢跳、平衡等技能,提高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同时也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
整个活动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热身部分,幼儿根据音乐做预备运动。第二部分练习双脚跳和走平衡木孩子们表现的很好,并且完成了动作练习。最后组织小朋友们进行探险比赛,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了各种练习,虽然有个别孩子过独木桥时刚开始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动作,但经过练习小朋友动作的熟练程度提高了,完成动作的技巧掌握了。而且小朋友们在活动中是积极的、兴奋的。
游戏过程环环相扣,幼儿尝试与我演示相结合,极大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在活动中,也存着一些不足之处,在比赛时星星要是能挂起来让小朋友去摘的话会更加好,还有在安全措施保护恰当的时候不妨也可以带领孩子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适当的参加一些有难度的活动,多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2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事实也证明,凡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身体都很健康,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开展了各项快乐体育活动,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而我们的幼儿也从各方面的技能中得到发展,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到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我将本学期课题总结如下:
一、丰富的户外活动形式
我们《快乐体育》课题组,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它与其它教育活动一样,是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为提高幼儿的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激发幼儿参与户外体育的积极性,使幼儿能更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教研组一直坚持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晨间锻炼活动
我们幼儿园的晨间丰富多样,以各种幼儿早操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锻炼体质,发展能力,以自制小器械为道具,根据年龄特点创编适合幼儿的动作,我们大班以不同颜色的健身球为主,进行队形队列的变化,从而锻炼幼儿手眼的协调性,发展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2、挖掘器械的不同玩法
户外体育时间也是孩子们自由发挥、探索的时间,不仅在锻炼了各方面的技能,同时也锻炼幼儿的身心发展,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发展规律,提供不同层次的器械,由难到易,循序渐渐的,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我们把大把的时间教给幼儿自由探索,探索器械的多种玩法,如:健身球,可以单脚踢、双脚踢、夹球跳、看谁扔的高、扔的远,可以两个人多个人一块玩;如轮胎可以滚、推、拖、搬、还可以走、跑、跳、钻、爬、可以单独玩,还可以分组玩。跳绳的开展,发展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及手眼脚同时合作的能力,练习的过程我们遵循了由难到易的锻炼,熟练的同时引导幼儿挖掘跳绳的多种玩法,如,双脚跳、单脚跳,正跳、反跳、跑着跳、单个跳、集体跳、分组跳等。器械的变化,难度的增大,使幼儿体验到了不同的乐趣。器械的一物多玩不仅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运动探索的乐趣,让他们对户外体育活动越来越浓厚。
二、有序的开展户外活动
快乐体育已成为我们幼儿园的一项特色活动,我们课题组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身体条件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过程,活动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有力保证,我们在组织和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户外体育活动要贯彻灵巧性原则,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器械进行练习。户外活动还要体现智慧性、坚持教育性原则,户外活动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动作掌握不够到位,教师的示范动作很重要,指导教育也很关键,光靠教师的指导是不够的,在以后开展活动时,可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把活动延伸到家里,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这样也能提高孩子各方面的技能。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3
教学意图
孩子的攀爬能力一般很容易被大人忽视,攀爬可以从多个方面给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攀爬活动需要孩子调动全身的各个部分协调运作,需耍手、脚、眼及身体的综合配合。为了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使他们身体更灵活,反应更敏捷。开展此次活动,进行幼儿能力地训练,使幼儿的柔韧性与攀爬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会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引出主题。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一起去捉害虫。
2.热身活动,做准备操。
3.动作练习。
小昆虫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幼儿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游戏比赛若干次。
教学结束
1.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操。
2.收拾场地,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个活动,使我懂得怎样对待难以引导的孩子:
1、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
2、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帮助;
3、单独训练,慢慢教,使他们跟上全班节奏。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4
一、背景
在户外活动中,我常给孩子们提供呼啦圈作为户外活动的小器械之一。其实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经常和这些呼啦圈打交道。我常把呼啦圈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放在地上让孩子们用单腿或双腿跳,而孩子们也经常会自己拿起呼啦圈当成方向盘,把自己想像成司机边跑边开。长时间地玩耍之后,孩子们对这些呼啦圈早就失去了兴趣,地上的呼啦圈很少有人问津。作为教师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呀,一物多玩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吗!于是有了以下一幕:
二、实录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其再游戏的兴趣,我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一开始就组织了一场讨论:
老师:谁会玩呼啦圈?(孩子们一呼百应,都说会玩)
老师:那怎么玩呢?请会玩的孩子上来玩给大家看看。
幼儿1:学着老师的样把圈放在地上,单腿双腿轮流着跳。
老师:还能怎么玩呢?
幼儿2:把呼啦圈当方向盘开
老师: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的?
幼儿3:放在腰上当呼啦圈转。
老师:再想想还有吗?要和别人不一样的哦!
孩子们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举手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幼儿4:放在手上转。
老师:真好!还有吗?(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幼儿5:还能放在地上滚。
老师:这个办法别人可没想出来,真不错!(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孩子得意不已)
老师:原来有这么多办法玩呼啦圈,那等会我们就试试这些好办法玩玩呼啦圈吧。
为了将孩子们的创意记录下来,我还用照相机记录下孩子们的玩法。有的孩子忸怩起来,有的跑了开去,有的还特意摆出姿势让老师拍照。
三、分析
以一物多玩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确实是一种途径,但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行为似乎更多是为了教师的愿望,获得教师的夸奖,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游戏需要。孩子的创造力培养是否仅仅通过一种形式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发散就行了呢?
其实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创造性态度的培养。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他指出,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当孩子通过教师的行为和言语揣测教师期待他们“与众不同”时,那种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然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被打破了。而如果幼儿能够不受干扰,专注于游戏本身,他们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发性,表现出创造能力。
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中培养孩子创造力这一条,我们忽视、干扰甚至破坏了多少(尽管是无意识的)幼儿“专注于此刻”的创造性态度。其实我们应该确信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他们自己痴迷的游戏服务时。而我们教师该做的就是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有意识的环境创设以及和幼儿有意义的互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幼儿的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及时增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整理、去除环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碍游戏开展的东西等),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和身体的灵敏性。
2.继续培养幼儿玩球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听过“狮子王”故事的录音和看过其录像。
2.已初步掌握左右手拍球的方法。
3.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教师启发:“我们小朋友看过狮子王的故事,故事里面有个球球最喜欢玩球,小朋友今天你们就来做小球球,老师做大球球,我们一起来玩玩好吗?”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玩球的准备动作。
a.左右手拍球,拍几下,转一下身再拍。
b.两腿夹球朝前,朝后退跳。
c.两手旋转球,身体慢慢地下蹲,慢慢地站起来。
d.手拿球,身体向左右两侧跳,停下时即拍球。
2.自由练习,激发兴趣。
教师启发“我们球球已学过一些玩球的方法,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玩球的办法最多,而且和别的球球玩得不一样。”幼儿自由练习各种玩球的方法,教师随机指导。
a.左右手拍球
b.自抛自接
c.接反弹球
d.互相滚接两个球。
3.幼儿夹球进行跳跃活动,体验玩球的乐趣。
4.幼儿抱球进行接力赛活动,体验玩球的乐趣。
5.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1)幼儿四散站立,教师手拿四个皮球,间隔一定距离与幼儿面对面站立。大家一起念儿歌:“小球球,大球球,我们一起玩皮球,皮球滚过来了。”儿歌念完,教师把手中的球快速向幼儿脚下扔去。扔中者,游戏停止一次,随着游戏的进行,逐渐增大难度。第一次,教师扔一个球,第二次,两球同时扔出;第三次,三球快速依次扔出,第四次,两球同时扔出,另两球随后扔出。
(2)游戏结束,幼儿跟着教师拍球的方向,走回教室。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尝试进行走、跑、跨、跳、钻、爬等动作进行旅行,动作灵敏,有一定耐力。
2.在旅行活动中,能探索发现旅游线路,有勇敢向前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
2.探索路线图每组一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在旅游过程中,运用多种动作进行,探索正确的行进路线。
2.教学难点: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如向左、右、前、后。
活动过程:
1.听信号走。
——练习一路纵队走,要求一个跟着一个,保持一定间距地走。
——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如向左、右、前、后。
2.探索旅行线路。
——请幼儿自由观察场地上的游戏材料,启发幼儿可以怎么玩。
——出示图示,了解正确的旅游线路。
——说说自己发现的旅游路线。
——归纳旅游路线:走过“独木桥”一跨跳过“小河”一钻过“山洞”一爬过“山坡”一穿过“树林”一到达目的地。
——幼儿自由探索、练习,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幼儿讲述探索的方法并示范。
——教师根据幼儿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跨跳、侧身爬等动作。
——幼儿再次分散练习,教师指导。游戏:小小旅行家。
1.集体游戏2—3次。
——鼓励、表扬活动中不怕累、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幼儿。
2.放松活动。
——同伴间相互揉揉肩、捶捶膀子和后背。
反思:
队列训练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了转走上,向左转走和向右转走通过排头能力强的幼儿带领,整个队伍看似还是比较协调的,方向的转动,对于幼儿来说似乎难度不是很大了,我们是否应该在转中强调动力腿和非动力腿的正确使用呢?或许可以试一试哦。
游戏活动的时候,通过自由活动,发现幼儿对于体育器械的玩法还是蛮多的,特别是对于用绳子摆成的小河,有的幼儿是踩,有的幼儿是左右跳的,没有看到一个幼儿是用跳的,通过老师介绍这是一条小河,孩子们才想到使用跳,而对于小椅子,一上来孩子们就直接都爬上了椅子玩了,而且玩得非常开心,在爬梯子的时候,出现了相对而行的现在,这个问题的出现正好在讲解图谱上的引出了幼儿讨论,从而使得他们对于箭头的指示方向能更明确了。
体育活动教学反思7
30米快速跑是本水平段跑的重点教材,是发展跑的最基本内容。我在教学这节内容时,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特别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和方式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我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了“大鱼网”“森林大营救”等教学情景,使学生能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并从中学到了一些简易的动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我在教学中还特别注意改变了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较好地激励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与“练”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前,我组织学生学习了一套拍手韵律操,让学生与老师主动,模仿老师的动作做拍手韵律操。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其中的节奏与乐趣,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人为本,求新求趣求乐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的追求特别热切,求知欲强,但感知比较笼统,不精确,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激动,缺乏理智控制等生理、心理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将趣味性,游戏性与技能类的内容合理安排,科学艺术性的搭配,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如,我把拍手操,游戏与讨论归纳快速跑的要领以及比赛,练习的内容合理搭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以人为本,转变教学方式。
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尝试练习,讨论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不同层次学生自主选择最佳的且适合自己个人实际的方式练习等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活跃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锻炼的愉悦。
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前交流了解的再深入一些,对学情分析得再全面深入一些,教学设计再合理一些,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