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3-10-06 08:28:15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1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以一株紫丁香为衬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实施这一教案学习,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意或句意,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先由教师扶着走一程,再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逐渐学习自学的方法.

  回顾一节课,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流程比较清楚,时间上把握也比较好.在课文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图片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老师对小朋友的爱,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另外我在练习说话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按照"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练习说话,这个方式我安排的用意是规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说话,写话的句式,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诗贵在品读,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如何让孩子去喜欢语言,进入语言,从而理解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这是需要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让生走进文本

  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我让学生先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那优美的歌声,那纯朴的情感,将学生带到了灯光下老师的窗前。我紧扣此景追问: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株紫丁香,此时,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为老师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相发言:“老师,很晚了,您睡觉吧!”“老师,您快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师,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为我们上课呢!”“老师,您辛苦了,你为了我们,头发都白了许多。”“老师,您累了,赶快洗个热水澡,早点睡觉吧!” 多么可爱学生,多么真挚的情感,这就是情境创设的效果。

  二、想象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只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地指导朗读,很好的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刚开始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于是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十分投入。如:读第一小节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读出小朋友“踮起脚尖”的情态,感受他们悄悄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的。读第三、第四小节,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三、想象说话,让学生延伸文本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如:教学第五小节时,我让学生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如:同学们读到“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时又香又甜。”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梦到了什么吗?”“老师梦到许杨上课注意听讲了。”“老师梦到殷思源帮助别人了。”“老师梦到李永振写的字漂亮了。” 于是我说:“老师的心思都被你们看出来了,真了不起。你们能让老师美梦成真吗?” 通过这一提问,同学们,特别是被提到的同学,我想一定深有感触。

  整节课也有不少遗憾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第2、3、4自然段上完时,我的过渡语言是“这株能给老师带来快乐的紫丁香是什么时候来到老师窗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容易地就能在课文中找到,并不值得花“下节课”大半的时间去讨论,我想,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小朋友们送给老师的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可能会更好,这样就可以预示下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知小朋友对老师的爱。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改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和感悟,了解和认识了紫丁香。通过这节课课堂,我觉得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文辞非常优美,作者创设了一个美好意境。是一篇非常好的指导朗读的文章。

  文章开头: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学生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刚刚开始读的时候,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读得平淡乏味。我在想,怎样调动起孩子们的情感勃发呢?于是我开始抓住我们平时的点滴小事,讲述我们师生之间的关怀爱护。因为是寄宿生,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经过师生之间的互相回忆,情感基调马上就出来了,感情铺垫也已经完成。因此,朗读表现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个突破口。

  这时,我把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缓缓调高,再进行一次范读。整个教室弥漫在师生的款款深情中,沉浸在柔美的钢琴曲声中。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从他们稚嫩的童声中,我听出对老师的热爱真情。读得那么投入,读得廖英、罗冠羽等几个小朋友都流泪了。

  读着这首清新活泼的小诗,我们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谊,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教学时我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入情入境地读。

  一、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查字典理解词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并打上问号。

  二、范读课文,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感悟朗读的基调,再次加深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感悟读,指导入情入境地读。读到第三遍,学生已经有感而发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分节朗读,把握每节的情感内涵和朗读基调。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读第二、三、四小节读出亲切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美好的祝愿,读出对老师的敬重爱戴之情。为达到目的,特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一名学生手捧鲜花、绿色的树枝、站在窗口表达情意,其余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段时,我放录音风吹树叶的声音,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四、想象读。教师再范读,由学生闭上眼睛听读想象,想象孩子们怎样给老师送花,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送花。想象老师一天的工作。再由学生来谈一谈自己所想,积淀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来想象朗读。

  五、表演读。给学生创设一个朗读的平台,给孩子一个感谢老师的机会,我让孩子们表演朗读,在集体表演之后,我让孩子们一个个上台来表演朗读,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真挚的笑脸,听着孩子们一句句亲切的祝福,此时,讲台上的我觉得无比自豪,我,一个小学老师,拥有着孩子们最真、最纯、最可爱的感情,足矣!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2

  这首诗是一首儿童诗,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赞美了老师的辛勤劳动。开始,我担心,这么一首富有诗意的小诗,恐怕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用了《紫丁香》这首歌导入,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了解了“紫丁香”的用意后,孩子一读课文,也了解了课文中“紫丁香”的用意,学习起课文来就烂熟于心了。学习第5小节时,我问:“老师做了一个又香又甜的梦,你知道是什么梦吗?”孩子纷纷说起来,“老师肯定梦到了我们上课时的样子。”“老师肯定表扬了种紫丁香的学生。”“老师希望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考出好成绩。”……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是纯真的。不知不觉中,我和孩子又走进了一步,彼此心灵又拉近了距离,以后,孩子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也更尊重了,也会更懂事的。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3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文辞非常优美,作者创设了一个美好意境。是一篇非常好的指导朗读的文章。

  文章开头: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学生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刚刚开始读的时候,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读得平淡乏味。我在想,怎样调动起孩子们的情感勃发呢?于是我开始抓住我们平时的点滴小事,讲述我们师生之间的关怀爱护。因为是寄宿生,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经过师生之间的互相回忆,情感基调马上就出来了,感情铺垫也已经完成。因此,朗读表现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个突破口。

  这时,我把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缓缓调高,再进行一次范读。整个教室弥漫在师生的款款深情中,沉浸在柔美的钢琴曲声中。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从他们稚嫩的童声中,我听出对老师的热爱真情。读得那么投入,读得廖英、罗冠羽等几个小朋友都流泪了。

  读着这首清新活泼的小诗,我们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谊,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4

《一株紫丁香》主要表现了师生情,学生爱戴老师,老师同样时刻挂牵着孩子。本次教学我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随文识字的方式。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随文识字,可以随机写一写

  随文识字重在识字,在教学时,我在教题目的时候让学生跟着我进行了一次书空,除了书空也可以及时让学生拿出习字册写一写,这样对所要识的字印象会更深刻。

  二、梳理课文,为时过早

  诗的第一小节告诉我们学生悄悄地种了一株紫丁香,我教完这一小节随即就问学生“这株紫丁香能为老师做什么?”,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这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似乎难了点,到了这里,上课的气氛也有些冷场,板书这时也像个标签一样,没有了应有的意义。对这部分,可以先带着孩子把课文梳理一遍后,在来总结紫丁香能为老师做的事,这时学生应该都能答出来。

  三、朗读需加强

  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用了很多,但我感觉效果还是没有出来,有的地方应该慢点,学生读起来还是快,虽然有的地方学生处理的很好,但当学生不能将感情读出来时,老师可以范读,我在上课的时候似乎把这个方法忘了,只在上课一开始范读。

  虽然课已经上完,却值得我再回味,把课堂发生的问题一一在日后的教学中解决。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同学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出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同学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识记,同学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同学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同学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同学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同学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新课程规范》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同学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同学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胜利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只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同学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引导同学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同学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同学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同学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同学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竞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同学。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6

  开学了,一上课,我发现孩子们在朗读方面又有了很多的问题。要么放声唱读甚至“喊”读,要么不出声。很多小朋友在朗读时没有投入其中,没有体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多美,更不会读。上课的时候,经常懒洋洋地趴着。怎样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都爱朗读呢?《一株紫丁香》这课我是这样做的: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紫丁香吗?

  生:没有。

  师:没关系。没有见过紫丁香的小朋友,只要你再读读它的名儿,老师相信你准能猜出它的特点来。

  (学生自读词语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它叫“紫丁香”,那它一定是紫色的。

  生:它肯定是有香味的。

  生:是的,它一定很香。因为它的名字里有个“香”字。

  生:我认为“紫丁香”是一种紫色的,有香味的花。

  生:是的,我看见书上画的就是这样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真爱动脑筋,仅仅读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点来了,真了不起!那么,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能自己学习,并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吗?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

  然后,我宣布谁读会了(能流利地读下来。)会得到一个小红星。由于,刚才学生在了解紫丁香时所获得的成功,并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开始积极地读书了。但是,几个水平较差的孩子还是有畏难情绪。我及时指导,鼓励,并且安排很快能读下来的优秀生带他们读。不断表扬他们在遇到生字使得一些努力,比如来请教我,我马上说:“好,就这样,你知道请教别人了,很快就能读好的,再努力!”这样尝试下来,课文能读下来了,生字词也就认得差不多了。有的孩子甚至能边读边表演了。下课前,我热情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发现你们进步很大,学会学习了!学生也很高兴。学生尝到了朗读的滋味,并且通过自学及互相帮助,真正做到自读自悟,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二年级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篇7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

  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便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在阅读课文时,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一段为大家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他喜欢的理由,在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枝叶,有时让孩子成为课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课文,有时又让他们走出课文,说说他们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

  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朗读有声有色,使理解与感悟也颇具特色。

  诗贵在品读,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

  但是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以探索的问题,我将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