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1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是孩子们之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平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习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习的“80÷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在呈现“120÷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多样的练习活动增加的练习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习热情。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让我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
苗老师的课堂对算理的研究非常透彻,从小棒图再到计数器。让我感受到苗老师认真而深刻的备课态度。在议课环节通过苗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也认识到了计数器的“小用途大作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起初的斗志一点点的磨光了,备课变的不再重视,随便翻看教参就简单重组知识,然后课堂变的不再庄重,一支粉笔,一张嘴40分就呈现给了孩子们。然而名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目标的远大,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也给了我重拾斗志的力量。备课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全部窗口,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重视我给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相信一次次的学习,一次次的观课议课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愿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名师。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2
学了《口算除法》这一课,感受很多,具体情况如下: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ü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估算。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教师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教师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师的恰当鼓励激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流利、完整。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能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并总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结的估算方法精彩。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范围。老师的提醒也很到位。如四舍五入法应灵活运用。不足之处,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最后巩固练习老师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习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4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5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篇6
口算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课本p8-p9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乘法计算的逆运算,学生对除法的计算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很难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学前,先以乘法为基础,先让学生体验乘法计算,再由乘法运算引入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原来除法其实是乘法的一个逆过程,突出学生的直观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创设的参观科技馆和植树的情境,让学生设置其中,作为参观科技馆和植树节植树的一个成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解决参观科技馆的时候60÷2的问题上,学生主要说了2种方法(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十,所以除得的是2个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个“0”(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结果。通过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识,在解决植树的过程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学生自主探寻算法,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性,并让学生体会分步计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顾及后进生方面,部分学生正确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