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优秀7篇】

时间:2023-11-07 02:47:14 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1

  本文采用分块式教学,追求创建诗化课堂。以花园景象及巨人态度的前后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探究变化的原因,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开课,我以巨人花园从春天到冬天,从巨人砌墙前后的景色变化,以精美的FLASH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大大的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铺下了坚定的情感基石。

  二、品出童话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引领孩子欣赏童话语言的魅力。特别是“设疑导思,理解课文”部分,我抓住文本的重点句,以点带面,辐射全篇,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品味语言,在想象画面中感受形象,这样,领悟寓意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如,在教学巨人的三次斥责时态度的凶恶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接着指名读,想象读,同桌互相演读,再个别读,最后全班站起来演读,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语气,我让学生明春来冬去的缘由。

  三、放飞想象,感悟童话的内涵

  这节课,我注重挖掘文本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这样,领悟寓意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我是从以下三地方引导学生想象:

  1、让学生想象巨人在砌墙时会说些什么话?从而深入体会巨人的冷酷和任性。

  2、从小男孩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想对巨人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明白巨人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3、墙倒之后小孩子与巨人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领悟童话的内涵。

  四、扩展课文,共享智慧

  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一篇童话故事,并说出自己从中学到了的道理。这不但使学习清晰的体会到一个好的童话给人们传达的深刻寓意,也大大的扩充了学生对童话的认识领域。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情感基础上,我为他们献上我校的“走进童话世界”专题网站,为他们提供大量的童话资源,使学生的迫切需求变成了现实。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2

  对于《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大多老师都会采用“巨人外出——回来——醒悟”这样的思路展开教学。但是这篇童话比较长,我怕一节课完不成,于是我主要抓了两个点:1、感受花园景象的变化2、体会巨人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默读、讨论交流、展开想象等多种读书形式,让同学们领略童话精美生动的语言,领悟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对比”手法在童话中的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环节有三个: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先复习巩固字词。接着回顾主要内容,引入新课。这个环节顺利完成。

  环节二、品读课文,体会语句:第一个活动感受花园景象的变化,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这个环节读的比较充分,也达成了目标。第二个目标体会巨人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这个环节通过默读、合作读、范读、带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认识了巨人,体会了他的变化。

  环节三、总结升华,训练延伸。由于学生对表演读颇有兴趣,第二环节放的时间有点多,以至于最后“写感悟,并交流分享”这个写的任务没有在课堂达成,是个遗憾。

  总之,我觉得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讲童话,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不错。1、利用默读加批注,能够让学生细细品味语句,发挥想象。2、利用范读,能够对学生的读做出引导,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3、利用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寓意。4、利用对比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充分把握内涵。这是我的一点感受,拿来和大家共享。也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给我更好的建议。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花园”引入新课

  1.出示“花园”图片,欣赏花园美景

  2.引入今天要学的童话,花园的主人是常年旅行在外的巨人(板书课题)

  3.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不懂的做上记号;想一想:巨人的花园与我们平时的花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习生字词语。

  3.分段朗读课文

  4.谈谈读后的感受,简单交流巨人的花园与我们平时的花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找出文中句子来说说)质疑。

  三、细读文本,感受花园的美丽

  1.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花园美丽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交流

  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围绕第一、二自然段进行研读)

(2)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出示有关段落进行交流学习。

  3.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四、小结,引出问题

  这样一个美丽而时时处处洋溢着欢乐气息的花园为什么又招来常年的严寒呢?发生在巨人的花园中的那种种变化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下节课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丽”,认识“寒冷”

  1.上节课,巨人的花园在你心中留下哪些美好的词语?(指名说,听写这些词语)

  2.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3.多么美好的花园啊,可是好景不长,这美丽的花园陷入了长长严冬中,究竟有多寒冷,严冬有多长,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认识巨人的自私。

  1.研读第六自然段

  是啊,村子里已经鲜花盛开,小鸟欢鸣,巨人的花园里为什么仍然天天是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呢?瑟瑟发抖的巨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啊?你能回答巨人心中的这个问题吗?究竟是什么让寒冬始终盘踞在巨人的花园中呢?(找出第九自然段中的一句话)

  2.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的任性、冷酷呢?自读课文,划找出有关句子。

  3.交流、反馈,反复引读第九自然段中的这句话,体会巨人的自私(句子及过渡语略)

  4.改变句子的人称:今年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让我们去告诉巨人吧——(引读:唤来寒冬的是你……)

  指名读、读出不同语气,分角色、齐读等。

  三、再读课文,感悟孤独

  1.巨人的任性和冷酷,换来的仅仅是寒冬吗?细读第六、七自然段,体会。

  2.与孩子的不幸对比,引导反复朗读,读出巨人的更加不幸,体会巨人的心情。

  3.请以朋友的身份、亲人的身份,以旁人对他的深深的同情、用真诚恳切的语气,用第九自然段劝说巨人,告诉巨人,让他尽快醒悟过来。

  四、终读课文,领会幸福

  1.巨人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了没有?是谁告诉他的?学习第八自然段。

  2.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告诉了巨人什么呢?(小练笔)

  3.回顾第九自然段,深读体会:怎样的心才能换来春天?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 。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明白道理后,巨人是怎样做的?他仅仅是拆除了告示牌吗?还拆除了什么?引读第十自然段。

  后来花园变成怎样的了?引读第一、二自然段。

  5.花园真的和原来一样的吗?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以培根等的名言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语言积累: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课外阅读: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4

  本课教学的关注点在于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知识。

  1、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盖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侧重认知性阅读。

  初读课文,认识这个美丽的花园。在课堂的开始我就以这个美丽的花园为切入点引入课文。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对这个美丽的花园印象深刻。

  3、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这一块的阅读,需要抓住重点,品读感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品读、揣摩感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体会花园的变化,反复品读后出示冰雪履盖、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图片、与前面美丽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自行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为描写巨人冷酷无情的语句是文章朗读评论的重点。

  4、拓展想象的空间。

  如巨人赶走孩子们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作者没有写出来。这时我就安排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5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的童话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通俗易懂,语言优美生动,道理令人深思,学生读起来比较喜欢。针对这样的童话,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优美的课文语言和扣住鲜明的对比去引导学生读懂这一篇童话。

  一、 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文本的魅力

  这篇童话语言优美,读起来始终让人至身于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读着文字学生就会想像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读的过程中,我始终努力地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比如: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是一组非常美丽的描写四季的词语,而且词语的运用上面很整齐,在教学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四季的美丽,读出了每个季节的特点,读出了语言的美丽。然后在学生感悟得非常充分的情况下面,再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到了春天里面鲜花很多,可能有桃花,还带着点阵阵的清香,还讲到冬天到处都是白色的,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还讲到了秋天的时候果园时的果子传来的阵阵的香味,孩子们可以一边吃着果子,一边玩耍。在孩子的口中,他们描绘了一副美丽的世界。可以说通过读和说,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

  二、 在对比的语境中感受巨人的变化

  课文中一个非常明显的写作方法就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把花园的截然不同的两个景色进行对比,把巨人的前后的变化记录下来。在进行朗读的时候,我先是让学生去找一找巨人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找到了三个地方,通过朗读,他们最明显地感受到了一点:巨人是非常无礼的,巨人不喜欢小孩子,巨人很自私的。重点扣住了巨人说的三句话中的一个共性的话:都给我滚出去!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知道了巨人的无礼,知道了他的自私。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此时的花园是什么样的,扣住了一些重点的词语,读出了此时的花园是寒冷的,巨人的内心的孤独等。学完了前面的部分,再让学生找一找描写巨人的句子,学生就找到了最后的几个自然段,他们知道了此时的巨人是非常幸福的,通过一些字词的朗读与感悟,学生又感受到了巨人的非常幸福的。然后就通过前后的对比,提出了一个问题:巨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的?然后学生就到了课文中的一个戏剧性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一个角色:小男孩的出现,并且巨人明白的话,在课的最后揭示道理。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中心句,多元的感悟之后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一节课上下来,自己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 、字词的落实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有些字词的感悟,比如裹着、瑟瑟发抖等词语还要再稍微挖得深一点 2 、朗读的时间还可以再充分一点,作为这样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来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让他们能够在朗读和表达上面有更多的发挥的空间。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6

  《巨人的花园》是小学六年级的一篇课文,通过教学,深刻反思教学中所得所失:成功处在于通过朗读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不足在于个人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升。

  《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学生是在童话中长大的,因此这篇教材对学生有着莫大的磁性,但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个中道理,就要靠教师的精心引导。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之处: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时,我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首先,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魅力,比如文中关于四季的描写,用上了一组整齐而优美的词语,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于是更多优美的语句出来了。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屋顶,飘落到树枝,飘落到地面,整个花园成了白色的宫殿。”……学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课堂气氛活跃又民主。其次,通过对比朗读,比较花园前后景象的不同,巨人态度的变化带来了花园的变化,也带给他快乐和幸福。反复品读描写巨人回来后花园情景的句子,体会巨人的态度,通过朗读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为描写巨人冷酷无情的语气是文章朗读评论的重点。反复地品读,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有的说:“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利。”有的说:“美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有的说:“自私的人会失去朋友。”……学生各抒己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幸福和快乐。

  不足之处:首先,因个人能力不足,语言的驾驭能力较差。其次,对个别字词没有充分挖掘。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篇7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

  上完课后,蔡老师和石老师给我提了两条宝贵的意见,第一,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当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  );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玩耍,当春天来临时,花园里(  );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又(  );当巨人训斥孩子,孩子纷纷逃窜时(  )”这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两位老师认为,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

  要上好一堂课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上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讲述孤独而自私的巨人与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间的故事,告诉我们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是:1、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些变化带来的结果,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魅力。此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花园的变化。

  首先,一篇课文是单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不应把课文和单元割裂开来,而要注意相互的关联性。这也是教材处理与把握的一个问题。这个单元的重点是童话,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上课文前,应该先引导学生理解单元提示的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总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先学习有关童话的知识,询问他们对童话的了解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本单元的课文能保持一种好奇、喜爱的心情,为后面的上课做好准备。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对于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引导和开篇的作用,因此要好好利用单元提示,才能为课文的开篇打好基础。

  这节课在开题时,我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你喜欢哪篇童话?”导语的题目定得太大,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回答。而且导语的时间太短了,只问了一个同学。就直接进入了课题。课文的渲染还不够。正常的导语2—3分钟的时间没有把握好。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可见在这方面我经验不够丰富,需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增强导语的渲染性和自然进入课题的衔接性。

  其次,在上一篇课文前,预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而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检查。在课前的预习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预习的十分充分,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当然,仅仅是读课文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多种阅读的方式,比如可以带着问题读,可以赛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是默读。在预习时学生可能会有些疑问,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了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但是读完课文后忘记了反馈这个问题。没有在预习中把她解决。

  再次,课堂上我讲得比学生还多,有时本该是学生讲的也被我

  代劳了。基本上都是我讲完了,然后问学生是不是。学生的回答因此也很简单,都是“对”或者“是”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原本还不觉得怎么样,现在想来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自主的思考和阅读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才会读懂课文。

  三、在第一遍通读课文时,我是一直站在讲台上的。和学生的互动太少。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我应该下来巡视,看看学生读得怎样了,哪些生字词语有不懂的。还有我的速度太快,还没等学生想好一个答案,我第二个问题已经出来了,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程度和水平。

  四、通读一遍课文后,检查朗读情况,这个环节基本是做到位的。只是接下来的生词词语的检查情况有点问题。生词词语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自由读,点读,领读和齐读这几个形式。但是通过了多次的朗读,还是发现学生对一些生词词语没有真正掌握。反思:在领读之前,特别是易读错的几个词语,我应该事先示范一下。如:叱责和训斥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语。还有一个就是对于学生的评价太简单。基本上的回答评语都是很简单。这个以后有待改进!

  五、精读课文时,出示课件太早。第一个问题还没等学生找到答案,我就事先把课件的答案段落出示在屏幕上了。以后要注意环节的时间把握。在朗读巨人生气的语气时,我的环节是让学生思考然后再揣摩,学生在模仿巨人生气时有几个学生还是模仿得非常到位的。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体会这种心情。所以也许一开始通过我来示范一遍巨人生气时的语气,然后让学生来模仿,可能效果会好些。对于反面人物如巨人,他们的语言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正面引导朗读,而对于正面人物的语言或精彩语言则应该引导学生多懂,并且读通读顺,品出味道来。

  最后,对于本课的课外拓展,也许处理的比较简单。使得整一堂课缺少一个核心的亮点。课外拓展没有很好的拓展出去。只是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动笔练了一下。思考了花园在巨人回来之前和回来后的变化。学生虽然回答出了问题,但是思维并没有拓展开去。写出来的大部分是书本上的语句,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描绘。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高度注意。另外一点就是缺少与第二课时的衔接。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内涵还得靠第二课时,而在第一课时结束前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出课时的连贯性。比如在上《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结尾的时候,就可以提问“巨人的花园经历了哪几次变化?”“巨人的态度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等等。

  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读通了课文,掌握了字词,整体感知了课文,能为后面的课时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就是成功的了。所以在后面的课文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把握第一课时的教学还需要实地的练习和师傅更多的指导。我的最后一个环节缺少这样的铺垫过程,由于时间关系,我的第一课时结束得有点匆忙,对于第2课时的展开还不是很到位,只是在结尾一笔带过。略显仓促。以后在这方面还得再努力!

  业精于勤毁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希望以后能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