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计划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精彩8篇)

时间:2023-12-14 11:10:50 教学计划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I.情境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孩子们初步掌握了1-10的识字和阅读,对长方体、长方体等三维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方体,并在探索和发现中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很有耐心,所以他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求新求新,把知识和兴趣适当地结合起来。

2.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数字 2-5 的分解和组成。 教幼儿体验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补充和交换。

2.教幼儿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正确快速地掌握5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体验加法、减法、倒数关系。

3.教幼儿学会平均划分物体或图形,以及区分物体的高度。

4.引导孩子学习根据两个或多个特征或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会在表格中绘制图形特征并根据绘制的特征查找图形,并学会对交叉点进行分类。

5.启发孩子根据物体的数量和数量的不同,对10以内的正反顺序进行排序,初步体验序列关系的及物性、对偶性和正反顺序。

6.教孩子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根据它们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三维图形的关系。

7.引导孩子学会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对象为中心来区分左右,并会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会读整点钟和半点钟,学会读日历,知道星期几的名称和顺序。

9.教孩子认识20元以内的钞票,说出单位,知道它们的价值不同。

10.培养孩子清楚地描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总结和总结相关的数学经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能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孩子积极开展数学活动,学会快速有序地摆放和组织活动材料。

三、教学安排: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大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能力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二、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10以内的分成组合》、《比较大小》、《10以内的加减法》、《时间的变换》、《几何图形》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助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进一步认识时间,并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时间的变换。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立体图,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3

  写人试题简历,志故事课标加油稿简报:柳永读书:宣言学习方法节日工作大全宣传周自我鉴定写景了面积单词句子谜语作业

  黄庭坚离职警示语贺词;有感说明书自我评价。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10的认读,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2—5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5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二十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年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教幼儿学习7—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3、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5、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6、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7、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8、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9、教幼儿学习加法应用题和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加减法应用题。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

  第一周复习认识10以内的数,复习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按群数计数。

  第二周学习学习10以内数的相邻数。

  第三周复习6的组成及加、减。

  第四周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

  第五周五一长假。

  第六周复习7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

  第七周学习8的分解和组成。

  第八周学习8的加减。

  第九周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

  第十周学习9的加减。

  第十一周学习10的分解和组成 第十二周学习10的加法。

  第十二周复习7和8的分解和组成。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复习9和10的分解和组成。复习7的加减法。复习8的加减法。

  复习9和10 的加减法。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复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李瑞敏 日期:2012年2月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6

  大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

  一、幼儿情况分析

  1、大班共有68个小朋友,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地转来的新生。在他们当中,由于遗传素质的不同,加上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在动作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几位小朋友平时的体质较差常生病,对于这些幼儿应多提供给他们户外锻炼活动的机会,逐渐地增强他们的体质。还有些小朋友长得较胖,动作发展也不够好,对于他们应加强活动的强度,逐渐地增强他们的.体质。

  2、总之,针对班中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组织幼儿进行体格锻炼中应考虑到各种动作发展来组织活动,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不同强度的体格锻炼,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提高发展。

  二、活动目标

  1、走:听信号变换方向走。

  2、跑:听信号变速跑或改变方向跑;跑走交替,距离为200D400米。

  3、跳:原地纵跳触物;助跑跳过不少于宽50厘米的平行线;练习跳绳。

  4、平衡:两臂侧举,单独站立5D10秒钟;在有间隔的物体(砖、木块、硬纸板)上走。

  5、投掷:两人相距2D4米抛接大球;肩上挥物投远。

  6、钻爬:协调灵活地钻爬攀登障碍物,练习侧滚。

  7、基本体操:徒手操。口令:向左(右)转,原地踏步、立定、左(右)转弯走。

  三、体格锻炼活动计划

  九月活动安排

(一)目标

  1、听信号变换方向走。

  2、学习投掷。

  3、教幼儿正确的玩大型玩具。

(二)具体活动

  1、学习徒手操;2、大型玩具;3、老鹰抓小鸡;4、玩沙包;5、小伞兵跳伞;6、玩飞盘;7、羊角球;8、拉网抓鱼;9、丢手绢;10、机器人;11、玩圈;12、过小河;13、投球进篮;14、小乌龟上山坡;15、冲出包围圈。

  十月活动安排

(一)目标

  1、原地转圈,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练习拍皮球和学习跳绳,对跳绳初步产生兴趣。

  3、练习绕过障碍物运球。

(二)具体活动

  1、小转椅;2、大型玩具;3、拍皮球;4、学习跳绳;5、猫捉老鼠;6、羊角球;7、爬楼梯;8、袋鼠相斗;9、顶沙包;10、赶马车;11、踩高跷;12、熊和石头人;13、托球走;14、跳圈;15、青蛙过小河;16、摇小船;17、复印机;18、跳圈。

  十一月活动安排

(一)目标

  1、继续练习跳绳。

  2、练习快跑,距离为20D30米。

  3、走跑交替,距离为200D300米。

  4、练习肩上挥臂投远。

(二)具体活动

  1、摸河蚌;

  2、节节高;

  3、投沙包;

  4、狼和羊;

  5、打棒球;

  6、贴人;

  7、传棒;

  8、看谁得到红旗;

  9、小蜗牛;

  10、过森林;

  11、踩绳跳;

  12、小猎手;

  13、小龙人采珍珠;

  14、搬运花生;

  15、飞舞的彩球;

  16、面对面站;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I.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孩子们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法,了解1到6的数字组成,兴趣浓厚在长方体、立方体等三维图形中,通过探索和发现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很有耐心,所以他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求新求新,把知识和兴趣适当地结合起来。

2.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 6 到 10 数字的分解和组成。教幼儿体验总数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补充和交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快速地掌握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体验加法、减法、倒数关系。

3.教幼儿学会将物体或图形分成相等的部分,以及区分物体的高度。

4.引导孩子学习根据两个或多个特征或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学会在表格中绘制图形特征并根据绘制的特征查找图形,并学会对交叉点进行分类。

5.启发孩子根据物体的数量和数量的不同,对10以内的正反顺序进行排序,初步体验序列关系的及物性、对偶性和正反。

6.教孩子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根据它们的物理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三维图形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会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对象为中心来区分左右,并会左右转动。

8.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总结总结相关的数学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学习,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类比、传递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培养孩子积极开展数学活动,学会快速、有序地安排和组织活动材料。

三、教学安排:

  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

  第一周至第四周

主题一:秋天的欢乐

1.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分图形和实物,并找出差异。

3。能正确写??出数字 1 到 5。

  第 5 周到第 8 周

  主题 2:生命的万花筒

1.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6 到 10。

2.学习 3 和 4 的分解和组合以及加减法。

3.学会整理东西。

  第 9 周到第 12 周

  主题 3:我该去哪里

1.认识几何图形。

2.能分辨左右。

3.学习5的加减法。

4.知道路径。

第 13 至 17 周

学习主题 4:冬天的故事。

1.认识数学符号。

2.学习的划分与组合 6.

3.识别单数和双数。 4

4,可以对1到20的数字进行排序

5.学习简单的分类统计。

  黄浦镇幼儿园大二班2012年9月11日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 、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53人,及格率 %,平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

  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