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汇编12篇】

时间:2023-08-01 11:01:11 教学设计

  【导语】以下是热心网友“pinggurongchentang”收集的《旅鼠之谜》教学设计【汇编12篇】,供大家参阅。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

  2、了解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用生动的对话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习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理解文章末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另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是其中一个,这个生活在北极早员的小动物,让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却始终也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动物。

(二)检测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挑衅(xìn)仓皇(cāng)哺乳(bǔ)媲美(pì)徘徊(páihuái)收敛(liǎn)迁徙(xǐ)啮齿(niè)繁衍(yǎn)

  2、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片段,其它同学思考:找出关于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简单概括。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再次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

  1、品读写法: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的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小组交流,师也可以提示和学过的普通说明文比较,明确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以旅鼠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旅鼠的说明文。

  本文又具有记叙文的六要素,通篇几乎是“我”与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专心听,也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团。

  教师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作手法独特: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它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但它讲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通篇又都是作者和丹尼斯的对话,在通俗亲切的对话中介绍科学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既有记叙文的特征,又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这种写法与一般说明文相比较的好处: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写作启示: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会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2、品读写作意义

问题探究:

  1、旅鼠之迷有那些?作者仅仅是要介绍旅鼠之迷吗?

  明确:旅鼠的奥秘有三: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二是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旅鼠的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祥有略,每一代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3、课文说:“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来,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对。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迷,但总与繁殖有关。另外,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个和第三个奥秘都是自杀行为,而第三个奥秘比第二个更神秘。同时,这样安排也使行文上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还是“一大难解之迷”,更加能吸引读者。

  5、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人类自身第一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6、学了本文后,你获得那些启示?

  明确:①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②科学研究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方式、思维方法。

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也应该有所醒悟,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奇特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神奇的,自然是智慧的,是无以伦比的,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在人口数量上也应有个警醒,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路。

板书

  旅鼠之迷(在与学生交流中完成)

《旅鼠之谜》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旅鼠之谜》讲述的是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数百万旅鼠大迁奔向大海,葬身于大海。文章以此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指导学生自读本文时应把握本文的写法,文章既有很有趣味的说明,又运用对话的叙述方式,写法不同一般的说明文。学习时,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还应引导他们体会这种跨文体写法的妙处。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教师辅之以必要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落实知识技能目标。

  2、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的不同;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体验,进行学法指导。

  3、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北极旅鼠的图片,试问学生是否熟悉这类动物,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投影显示)

三、整体感知

  1、疏解疑难字词,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下列各词语的拼音及含义,并让学生抄写,写时要注意字形。

  媲美 挑衅 笃信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2、初步感知文意:

⑴ 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熟悉课文大体思路。

⑵ 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本文介绍了旅鼠的那些奥秘?(找出关键句归纳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① 繁殖能力惊人,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约百万只后代。

② 能控制繁殖,一旦过多,就停食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③ 周期性死亡大迁移,汇成数百万的队伍,葬身大海。

四、合作探究

  1、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2、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在参加交流中点评,明确以下两点:

⑴ 作者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① 说是采用记叙框架,说的是本文具备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通篇都是对话形式,又具备记叙的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人物──“我”和丹尼斯。事件的起因──我捉了一只旅鼠。经果──“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果──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自己的感想。

② 本文又具备说明文的特点。全篇讲的都是旅鼠的知识,还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因此,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体,它的优点是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一般称为科学小品。

⑵ 明确以下主要观点:

①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②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③ 自然界本身就有调节剂制,一旦被破坏,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④ 从位梦华、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⑤ 探索奥秘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吃苦的精神。

⑥ 大自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人类去研究。

五、拓展延伸

  自然界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你知道那些?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查阅的资料),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动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六、课堂小结

七、延伸作业

  写一篇介绍动物奇异现象的文章,试着运用本文的写法。

《旅鼠之谜》 篇3

  我曾经在节目《人与自然》看到有关旅鼠为何自杀的缘故。那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竟然莫名其妙地起来看电视,打开电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屏幕右下角的标题:《旅鼠之谜》这一下子激起我的兴致,就虎头虎脑追看了起来。

  其实电视里也解释不了为何旅鼠的自杀之谜,它举了四种假设(现读的书中举了三种)前三种书上已讲,这里不多说。而还有一种讲得是说古旅鼠以前是住在(把它假设为某一地)某一地,住了百万或千万年吧。它们有个习惯,每年都要回自己的家乡,跟人一样,有思乡之情。可由于岁月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家乡越来越多“水”,地壳也逐渐下沉,最后形成了一个海,而旅鼠的鼠目寸光并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望着前面的大海,仍然奋不顾身往海里跳,为的只是回到那个美丽的家乡、。

  我不知道这些假设是对是错。只能举出种种假设,想与谜对接上,可没验证的答案钥匙,插得进去,却不一定扭得开门,人类只有一直假设,一直探求,一直想扭开这谜一样的大门,可这道大门岂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屈原的那句话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的疑问太多了,求索?虽难如登天,却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旅鼠之谜》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1、了解[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 完成下列问题

  4、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 )膨胀( )挑衅( )迷惘( )澎湃( )滑稽( )

  歧途( )啮齿( )苔藓( )迁徙( )繁衍( )笃信( )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 )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 )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

  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 )-- ( )

  第三部分( )-- ( )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4、本文的写法很有特点:全文结构采用 的框架, 的形式,通俗亲切的说明了旅鼠的奥秘,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算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文章多处运用了说明方法,请找出这些语句,并判定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5、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拓展延伸:

  1.根据句意用本课学习的成语填空:

(1)根据( )而下的结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2)他们的设想具有远见卓识,绝非( )之辈。

(3)真令人( ),《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竟是一群聋哑姑娘表演的。

(4)消防队员( ),终于将这场大火及时扑灭。

  2、旅鼠为了减少数量,采用了自杀的方式以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会思想的人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生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呢?

  3、积累下列词语道听途说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4、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

  2、了解科学小品的写作特点,学习本文用生动的对话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习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理解文章末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无论是另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土,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北极旅鼠也是其中一个,这个生活在北极早员的小动物,让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却始终也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位梦华先生一同前往北极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小动物。

  (二)检测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挑衅(xìn)仓皇(cāng)哺乳(bǔ)媲美(pì)徘徊(páihuái)收敛(liǎn)迁徙(xǐ)啮齿(niè)繁衍(yǎn)

  2、简介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片段,其它同学思考:找出关于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简单概括。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再次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

  1、品读写法: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她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的呢,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小组交流,师也可以提示和学过的普通说明文比较,明确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本文是以旅鼠为说明对象,主要介绍旅鼠的说明文。

  本文又具有记叙文的六要素,通篇几乎是“我”与丹尼斯的对话,既通俗又亲切,“我”不仅专心听,也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有问有答,反复解开疑团。

  教师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写作手法独特: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它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但它讲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通篇又都是作者和丹尼斯的对话,在通俗亲切的对话中介绍科学知识。所以这篇文章既有记叙文的特征,又具有说明文的特征。

  这种写法与一般说明文相比较的好处: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既给人以知识又使人读来饶有兴趣。写作启示: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会更好,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让人喜欢。

  2、品读写作意义

  问题探究:

  1、旅鼠之迷有那些?作者仅仅是要介绍旅鼠之迷吗?

  明确:旅鼠的奥秘有三:一是繁殖能力惊人;二是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象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大海。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旅鼠的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祥有略,每一代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3、课文说:“人类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来,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对。文章借旅鼠的奇特行为启示我们: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而是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4、思考一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明确: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它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迷,但总与繁殖有关。另外,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神秘莫测,第二个和第三个奥秘都是自杀行为,而第三个奥秘比第二个更神秘。同时,这样安排也使行文上波澜不断,反复制造悬念又反复解开悬念。最后还是“一大难解之迷”,更加能吸引读者。

  5、本文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反复渲染“旅鼠之迷”,目的决不仅在于介绍关于旅鼠的生物学知识,更意在提醒人类关注人类自身第一号问题—全球人口迅速增长而难以控制的问题。

  6、学了本文后,你获得那些启示?

  明确:①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②科学研究的过程要不断调整方式、思维方法。

  ③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④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也应该有所醒悟,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章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奇特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神奇的,自然是智慧的,是无以伦比的,从旅鼠身上反思我们人类,在人口数量上也应有个警醒,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路。

  板书

  旅鼠之迷(在与学生交流中完成)

《旅鼠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 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 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

  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课练。

  3、 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 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l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l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 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a) 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b) 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 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

  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 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词。

  2、 完成课课练。

  3、 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

《旅鼠之谜》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步骤】

  一、多角度感知

  1、多媒体播放电视纪录片《北极纪行》片段。

  2、伴随各种“旅鼠”图片,播放课文的音频朗读,学生听,思考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3、将感受用“从……看,这是一篇……的文章”表达出来。

  提示:可以从内容、构思、表达方式、写法、主旨等方面说。

  如:从内容看,这是一篇介绍旅鼠之谜的文章。

  从构思看,这是一篇通过对话展开内容、表达知识的文章。

  从表达看,这是一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融合的的文章。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的文章。

  二、多侧面探究

  1、探究文体特点:

  有人说,这是一篇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的文章,我们就分别将其作为记叙文、说明文来读,从记叙的要素、说明的方法两个侧面来探究。

  ⑴读记叙文,找出记叙的要素。

  提示: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⑵读说明文,体味说明的语言。

  典型的说明性语言示例:

  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用作比例、列数据的方法使要说明的道理准确、严密)

  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是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生严重的饥荒。“啮齿类动物”“每公顷250只”都显得非常严谨科学。

  ⑶小结:

  这样看来,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2、探究文章启示:

  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从不同角度思考。

  点拨:

  ⑴“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明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⑵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⑶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⑷“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⑸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⑹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三、多方式积累

  1、提要式:可以用概括提要的方法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如: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摘要式:

  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3、感悟式:

  将自己读文章后的所思所感记下来。

  如: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学者先要会疑,这篇文章的标题充满神秘色彩,引人入胜,可以尝试以标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质疑,进而阅读,从而释疑,并且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教学步骤〗

  1、欣赏旅鼠图片导入。

  2、围绕课文的标题多角度质疑;在文中寻找疑问的答案。

  3、再读课文,就课文其他部分进行再次质疑。

  4、讨论释疑,给出答案。

  5、总结学法。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 篇9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整体思路

  (1)轻松的话题导入。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通过追问,分析课文其次部分。

  (4)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5)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6)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此文十分感兴趣,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并且课文也十分浅显,因此,对于教材的理解问题应该不大。但学生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因此,还是应该简单的查找资料,开阔视野。另外,本文对人类的启示是个难点,学生想的也许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1、重点拟定原因及怎样落实。

  (1)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在读书中落实这一问题。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本文,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朗读后,圈点勾画把握内容要点。

  (2)难点设置的原因及怎样突破

  文章内容虽浅显,但给人们的启示却是极其深刻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过本文引发人们的思考。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因此确立为难点。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众人的智慧就应该是大智慧。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这样看问题就会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读完课文之后,我采取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加以点拨,相信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的。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1、选择哪些媒体?何时用?怎样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始时,展示学生的自读情况一览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图片。研究启示时,利用多媒体把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和补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学?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研讨氛围。对于本文,我采用朗读、点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认识课文引发的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针对群体中的共同任务,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相互讨论补充,增强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2、让学生为课文设计一个总体问题。

  3、欣赏旅鼠图片。

  4、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答。

  5、对课文的其他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7、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8、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

  9、总结

《旅鼠之谜》教学参考 篇10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1、了解[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 完成下列问题

  4、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 )膨胀( )挑衅( )迷惘( )澎湃( )滑稽( )

  歧途( )啮齿( )苔藓( )迁徙( )繁衍( )笃信( )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 )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 )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

  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

  第二部分( )-- ( )

  第三部分( )-- ( )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4、本文的写法很有特点:全文结构采用 的框架, 的形式,通俗亲切的说明了旅鼠的奥秘,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算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文章多处运用了说明方法,请找出这些语句,并判定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段落( )方法:

  5、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拓展延伸:

  1.根据句意用本课学习的成语填空:

  (1)根据( )而下的结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2)他们的设想具有远见卓识,绝非( )之辈。

  (3)真令人( ),《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竟是一群聋哑姑娘表演的。

  (4)消防队员( ),终于将这场大火及时扑灭。

  2、旅鼠为了减少数量,采用了自杀的方式以保持生态平衡,作为会思想的人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生育可能造成的恶果呢?

  3、积累下列词语道听途说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前赴后继

  4、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 篇11

  13、旅鼠之谜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 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 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设计]

  1、课文类型:略读

  2、设计时数:2课时

  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 投影1-14

  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投影15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投16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投17

  媲美(pì )挑衅(xìn )笃信(dǔ )迷惘(wǎng )啮齿(niè )苔藓前赴后继( )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窜(c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投18

  媲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信:忠实的信仰。笃:忠实,全心全意。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四、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 投19

  明确: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 投20-25

  (一)旅鼠繁殖能力惊人;20、21

  (二)旅鼠繁殖能力不仅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会出现种种自杀现象;22、23、24

  (三)死亡大迁移,数百万只旅鼠向西或向北奔向大海,葬身大海。25

  3、旅鼠的“疑问”:

  (1)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人类照我们这样繁殖,结果会怎样呢?投26 27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2)我还想:当人类数量急剧膨胀,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你们能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地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吗? 投28

  4、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投29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l 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

  l 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否则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l 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

  l 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l 自然界的万物都是自然课文的研究对象

  l 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l 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1、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投30

  学生思考、明确: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比较阅读] 投31

  旅鼠,哺乳动物,常年居住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生性胆小。

  旅鼠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6~7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记录是出生后14天便可交配),经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窝小旅鼠,每窝可生11个,据此速度,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

  与高度繁殖力相适应,旅鼠为了补充繁殖时所消耗的能量,它的食量惊人,一顿可吃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食物,而且食性广,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几乎所有的北极植物均在其食谱之列,它一年可吃45公斤的食物,因此,人们戏称旅鼠为“肥胖忙碌的收割机”。

  至于旅鼠为什么会集体自杀,科学家们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却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提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来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

  (2)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好处:可信度高;通俗亲切。)

  (3)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 投32

  2、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六要素:时间——有一天;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

  3、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明确: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六、拓展迁移

  1、不管是任何难解之谜,总会有破解的一天,而破解旅鼠之谜的人,可能就是在座的某位同学。你能谈谈你对旅鼠奥秘的见解吗?(补充材料:关于旅鼠之谜的纷争(一)(二))

  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

  2、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投33

  七、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9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理解并掌握本文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究课文解答旅鼠之谜,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①查阅有关作者生平的资料。

  ②搜集有关旅鼠以及其它动物奇异现象的资料。

  ③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许许多多奇怪的现象,有的已经被人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有的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在北极生活着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旅鼠的老鼠,每对一年竟能繁殖后代只!一旦旅鼠多了,它的毛色就会发生变化,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好像是在吸引天敌的注意;如果死不成,他们就会聚成几百万只的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大海,集体自杀。这些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究了好几个世纪,至今也没有解开这个谜团。今天,我们就与位梦华先生一起走进旅鼠世界,详细了解旅鼠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画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②思考并概括旅鼠有哪些奥秘?

  2.质疑交流

  ①词语重点:神秘莫测媲美膨胀滑稽道听途说繁衍

  ②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1982年10月去南极考查,1991年六月位梦华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州》《北极的呼唤》等。

  ③旅鼠的奥秘:北极旅鼠繁殖能力超强;旅鼠超出一定数量,它的毛色由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以吸引天敌;如果死不成,几百万只旅鼠直奔大海,集体自杀。

  3.探讨:旅鼠的奇特行为给对人类有何启示?

  (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启示:(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3)科研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三、赏读分析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

  简要回顾本文内容。

  2.作者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准确说明旅鼠的这些奥秘?请举例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后,列提纲回答。

  教师总结: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知识巧妙的介绍给大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

  教师先将本文的概括介绍投影显示,学生在对比中明确:

  ① 作者运用记叙的方式,采取对话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科学知识;

  ②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

  ③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总结科学小品文的写法特点。

  ①作者运用灵活的方式,采取多种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科学知识;

  ②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

  ③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俗易懂。

  四、积累拓展

  1.请用二、三百字将本文介绍的知识概括出来,然后小组交流,选出两名代表在班内交流并评价。

  2.除了旅鼠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的奇特行为,请将课下搜集的相关知识讲给同组同学听。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及其查阅的资料,全班交流,注重找出动植物的奇异表现及原因。

  五、课下作业

  运用本文的写法,将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动植物的奇异行为写成一篇科学小品文。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