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网友“jiaogou”整理的教学课程设计总结(精选5篇),以供借鉴。
教学课程设计总结 篇1
在我们整个软件工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
我们班由16名同学组成,在相互商量后我们确定了我们班的项目,是做一个计算器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项目也正式开始了。
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同时遇到了许多程序代码问题,页面和功能相结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源于我们对程序的认识不足、以及没有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我深刻认识到,在项目开发时,老师的指导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要在功能方面作出修改,那么有些代码以及复制的区间都不能有误差,这需要老师的帮助、指导,以及同学之间交流研究共同对整个程序作出相应的设计,这样才能避免最终整合时出现问题。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里,我还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在我以前的理解当中,软件工程,无非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或一个团队集中在一起进行编写代码的工作,以实现开发出所用的软件。但现在我明白了,软件工程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开发软件和管理软件。具体地讲,它表现在与软件开发和管理有关的人员和过程上。所以,软件工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编程过程了。它包括了系统分析->建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编码可以理解为编程,这个只占总时间的20%左右。编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这次项目里我完成了许多工作,在界面设计上我完成了“页面设计、读代码、记代码、代码编辑”等制作,在后期项目整合过程中修改了功能和界面结合时出现的bug,还有程序外观设计、美观度。这些工作我都顺利完成了,虽然并不能算是非常的出色,但也算是尽力了。现在看到自己辛劳的成果,我感到很欣慰。
当然,在这次项目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现在的软件制作技术还不够强,在和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上还不够积极、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等。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将来的项目开发中能做得更好。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篇2
在这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实验中,我们选的课题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模拟到实验室中,体现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理念。霓虹灯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五颜六色的彩灯遍及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我们设计的这个彩灯控制器,使我们觉得这个课程设计十分有意义。
接到题目后我们小组的人去图书馆借了一些书籍、参照网络上的一些资料,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设计出了一个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彩灯,通过了本学期对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学习,我们感到现在设计这样的一个节拍速度渐变彩灯控制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能够考察我们对书本上的知识是否已掌握好,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但是第一次做实物,所以觉得还有有不小的压力。做实物比在软件里面仿真难度大了不少,因为,稍不细心就可能会使哪个芯片烧坏或者哪条线路没有接牢固,这都会使得在实验中没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因而会有一些挑战与难度。这次设计用到了一些在实验中比较常用的电子器件,从设计总体上来说,与我们来说,只要认真的去做的话,我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来。但是还是需要我们组里几位成员互相合作,相互帮助,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的,这样极大的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锻炼,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节拍速度渐变的彩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与工作原理。期间也碰到不少问题,但只要仔细的揣摩也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慢工出细活,过程是很重要的,只有认真努力细心坚持的去做,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虽然实验之前的仿真我们做得很好,并且设计了好几种实验方案,也都具体地画出了电路图,但是在具体地实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在仿真中,我们所有的的元件都是知道其参数的,在实验中,我们知道的只是元件的理论上的参数,实际上因为元件经过多次使用,其性能会有所变化,与理论值有点出入,但我们在仿真时又是要求十分精确的,这就导致了实验中的结果出现差错时,我们需要改动的地方就很多。以我们的实验情况为例,我们在发现彩灯的频率与理论不符合时,就检测了一下我们实验中用的电阻和电容,结果发现100Ω的电阻实际阻值只有80Ω左右,47μF的电容实际只有20μF左右,这么大的误差使得我们的结果与理论相差很多,于是我们只好修改线路,使得接入电路中的有效数值与理论相差不大。这个问题解决后,我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坚信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我们也知道了要爱护实验仪器,让后面使用的同学们遇到的困难尽量少一点。
总而言之,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收获颇多,虽然实验室里很热,但我们依然没有偷懒,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4.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5.考验小朋友们的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今年有好几个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今年涪陵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他们好可怜,老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
二、防溺水教育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幼儿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老师谈谈事例,并由幼儿扮演小品本学期学校在周末,几名幼儿到讲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幼儿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
这几个小朋友违了哪些安全规则?
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说一说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教学思:
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来完成,使学生认识到了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的危险;知道了在路上的井盖以及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的地方危险性;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很容易造成溺水事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与预防知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安全教育不是一二节课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将安全工作细致化、常态化。生命安全,警钟长鸣!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篇4
3.能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能绘制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5.能编写设计说明书及其它相关技术文件。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设计题目一般为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如减速器等),设计工作量最低应相当于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图1张(0号或1号图),零件工作图2张,设计说明书约6000~8000字。
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为:
1.教师讲解设计内容并布置题目,学生根据题目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1周)2.学生绘制所设计机械装置的装配草图并在通过初审后绘制正式装配图。(1周)3.学生根据装配图拆绘零件图,然后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最后参加答辩。(1周)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几何精度设计
后修课程:专业课,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吴宗泽、罗圣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龚桂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机械设计》,濮良贵、纪名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简明机械设计手册》,洪钟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教学准备:裁剪的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老师也想参与到绿化工作中,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吗?这两块土地,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老师想选块大的,怎么选?引导能否得到准确的结果?没有数据能求面积吗?(用方格纸)把这两块地抽象到方格纸上,下面我们就借助方格纸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数学课应源于生活,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本环节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比较发现,猜测公式
1、拿出学习单,读一下学习要求。
学习单: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填完整。(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汇报:你是怎样数的?
数长方形(完成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怎么数的?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表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一定联系。表格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有的同学就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甚至有的同学推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3、验证
如果我们现在真的要去测量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好不好?那怎么办?想一想,我们刚才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再来计算。
设计意图:】数格子的方法是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法,学生轻松地理解,重在让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在学生的脑海里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时候他们的面积就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操作探究,验证猜测
(一)出示学习导航,读一读。
(二)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三)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方法一:
1、学生展台:沿着从顶点向底边做的高剪开,然后平移,就可以得到长方形。
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提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2、到黑板结合学具来讲解剪拼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要求大家同桌互练。指名一生完整的说一遍
方法二:
学生黑板上讲解演示(完整描述)。(沿任意一条高剪开)
方法三:
展台: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上,取两个对应点,分别向底做高,剪开,平移,就得到了长方形。
(四)发现共同点,渗透数学思想
小结:同学们,看来我们用不同的割补方法最终都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师小结: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转化)学习时,我们把要探讨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五)字母公式
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了平行系边形的等于底乘高。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a表示底,用h表示高,那么,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就是xx
(六)教学例1
一生板演,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验证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数学思维的火花。
四、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