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蜡烛》的教学设计【必备3篇】 蜡烛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07 08:19:19 教学设计

  【简介】本文是热心会员“g9”收集的《蜡烛》的教学设计【必备3篇】,供大家品鉴。

《蜡烛》的教学设计

《蜡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1)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2)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教学准备:

  蜡烛(小块),酒精灯,烧杯,三脚架,湿抹布,玻璃片,碱,白醋,蛋壳,石灰水,火材,吸管,培养皿。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蜡烛的变化

  师:(出示一盒子)在老师手中有一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

  嫩似藕,白似葱,樱桃小口一点红。陪伴郎君过一夜,泪水汪汪到天明。(幻灯出示)

  师:(答案:蜡烛)它师我们比较熟悉的物件。你研究过它吗?其实它里面包含了许多科学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

  师:如果要使这支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办法?

  生:(点燃、折断、刀切,加热)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折断,刀切。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小了变碎了)

  师: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

  二、研究蜡烛加热的变化

  师:如果给这块蜡烛加热,你猜它会有什么变化呢?(熔化)冷却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过程:

  1)、放上三脚架,石棉网和小烧杯(蜡快)

  2)、点燃酒精灯;(火材梗放在实验盘中的培养皿里)

  3)、调节火焰,用外焰加热(可将火材盒垫在酒精灯下面)

  4)、实验结束先移开酒精灯,并将其熄灭

  师:刚才你看到蜡块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蜡烛蜡液)

  师:蜡烛加热后会变成液体,冷却后会变成固体的蜡,这是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三、研究蜡烛点燃后产生的物质

  师:点燃蜡烛会有什么变化?

  生:发光、发热、会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点燃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

  学生汇报。

  师:如果在蜡烛的上方罩一只烧杯,你觉得会有什么变化呢?(出示幻灯)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生汇报:烧杯壁上出现白色的东西,蜡烛熄灭了。

  师:其他组有没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这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呢?(小水珠)(板书小水珠)

  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有没有产生其它物质呢?(可能二氧化碳)

  如果是二氧化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生:清石灰水它能使二氧化碳变混浊。

  师:非常好。的确可用清石灰水来检验。老师为每小组准备了一小杯清石灰水,一根铁丝圈。将蜡烛套在铁丝上(教师演示)。点燃后,放入烧杯中,用玻璃片将烧杯口盖住。当蜡烛熄灭后,将玻璃片移一小缝,拿出蜡烛。再将清石灰水从小缝中倒入烧杯中(倒一半)。盖好玻璃片,将烧杯轻轻摇晃。观察其现象。(发铁丝圈)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汇报)

  生:清石灰水变白了。可以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这:(教师演示:将铁片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烧,出现黑色的物质)。这里面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呢?是不是铁片烧焦了。(用手擦一下,黑色东西在手上,铁片无变化),这是不是蜡烛燃烧产生的呢?(是)(板书:黑灰)

  师:通过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蜡烛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黑烟。这些都是燃烧后产生的新的物质。同学们可以变回蜡烛吗?因为它们是新的物质。(板书:变不回)

  四、比较蜡烛加热和点燃出现的不同现象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蜡烛加热和燃烧产生的变化,加热是蜡烛怎样变化,(学生可根据板书回答)她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说明它们之间只是什么发生变化了?(板书:形态)

  师:点燃蜡烛呢?它们之间还能互相转化吗?(不能)而且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灰,这些都是新产生的物质。(板书:新物质)

  师:现在我们发现蜡烛的加热和燃烧是两种不同的变化,一种是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种是产生了新物质。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是否也是这样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出示幻灯)

  五、加深物质变化的分类

  师:选择下面的活动做一做,说说它属于哪一类?为什么?每组桌上都有半杯清石灰水,讨论一下,你们小组还准备研究什么?讨论好了上来领材料。

  (教师分发材料,材料分两处前、后)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记录本组完成的实验)。

  师:通过刚才同学门的汇报,我们发现这些物质也有这样的变化。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正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变化。如果给这些物质的变化分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分类?(两类)

  (幻灯出示,物质的分类)(学生齐读)

  师:(幻灯出示)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根据大屏幕回答。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蜡烛》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烧灼偷袭间歇耸立匍匐颤巍巍

  僵硬舀水腋窝揣在屏障肃穆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蜡烛》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感悟伯诺德一家的勇敢机智;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特别的课文,它是一个剧本。(板书:剧本)关于剧本,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剧本《半截蜡烛》(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问题?(预设:写了半截蜡烛什么事?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建议概括时用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桌互说,指名说。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交流分法及理由。

  三、 学习第一部分——藏秘密

  1,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预设:全文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半截蜡烛很重要。)渗透可以以重要事物或主要线索为文章取标题。

  2,请画出表示半截蜡烛很重要的句子。

  3,交流

  (1)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它,懂吗?

  从哪些词语读出重要?有感情朗读。

  (2)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

  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3)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从哪个词体会到蜡烛重要?“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造句。

  四、 学习第二部分——护秘密

  1,你猜,金属管理可能藏着什么秘密?

  2,正是有关国家的生死存亡,伯诺德夫人才想到这个绝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万无一失了吗?(不是)为什么?

  3,同学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三个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眼见蜡烛燃起来了,伯诺德一家的心情如何?

  4,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一家与敌人展开了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读课文第二部分。

  5,总的交流三人计策(换油灯、搬柴、上楼)

  6,细读第二部分,思考你最佩服谁?交流,谈三人的聪明之处。

  重点(1)杰奎琳 沉着冷静 (动作、神情的掩饰、语言上的恭维、降低防线)

  (2)伯诺德夫人 不动声色 (读伯诺德夫人的话)

  (3)杰克 若无其事

  7,分角色朗读三人的语言,关注括号里的动作、神态。

  五、 小练笔

  1,伯诺德夫人一家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敌人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守住了秘密,不久后战争胜利了,法国人把德国佬赶出了法国,他们一家是这场战争中的有功之臣,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国总统,你会把奖颁给谁?为什么?

  2,写颁奖词

  4,交流

  六、 了解剧本特点

  1,浏览课文,思考剧本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2,交流小结

  (1)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 以对话推进情节发展

  (3) 以对话为主,同时写出当时环境,人物的神态及动作。

  七、作业:准备表演《半截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