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揭示课题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白鹭,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挂图)让同学观察,然后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2、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十六课《白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⑵同学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分节朗读课文,协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⑵看图理解“蓑毛”、“喙”、“流线型”。
⑶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3、默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课文简单的划分段落。(不作过高要求)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4、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蓑毛 配合 嗜好 美中缺乏 长喙 孤独 平稳 韵味无穷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精讲课文
a、学习第1~5节
1、(出示画面)瞧,这就是白鹭。
2、课文诗怎样描绘白鹭外形的?自读1~5节。
3、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学习6~8节
1、自读6~8节,在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假如给你一张白纸,你会画些什么?
2、交流第一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配音——取名,区别“钓鱼”与“捕鱼”——齐读)
3、交流第二幅画面。
(生描述——出示画面,师范读——想象或许还在干什么——朗读)
4、交流第三幅画面。
(出示画面——朗读——取名)
5、刚才同学们用心描绘出了三幅韵味无穷的画面(出示画面)。齐读6~8节,能背的试着背一背
c、学习第9~10节
1、引读第9~10节
2、为什么说白鹭的自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欣赏一组画面。
3、小结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
1、赞美白鹭
2、(出示一组画面)欣赏白鹭独特的美。
板书:
16 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美
韵味无穷的诗 觅食 栖息 飞行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大小 适宜?
16、 白鹭 (实在)是 觅食 (钓鱼图)
〈赞美之情〉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瞭望图)
飞行 (低飞图)
作业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 蓑毛 长喙(镶)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适宜 寻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独 安稳 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 “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略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 学生读课文。
3、 指名答。板书。(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 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 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默读文章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6、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7、 指名说。板书。(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8、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穷。相机出示图画。
9、 钓鱼图
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10、 了望图
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评价。再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11、 低飞图
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学生读,教师读。评价两者的表现。齐读。
12、 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3、 积累。你喜欢哪一图画。读一读,背一背。
三、 小结。
1、 白鹭,我国古代诗人也曾多次写到。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下课。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白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凭借语言材料,感受、想象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设计思路】: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二、借助工具,读准课文。
三、合作学习,读通课文。
四、加强指导,正确书写。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 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 新授。
1、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 学生读课文。
3、 指名答。板书。(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 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 ⑴白鹭常见,教师口述,郭沫若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了比较;
⑵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指名读,具体说说感受。那谁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白鹭的精巧。指名作评价。要求学生练读。指名读。问同学们喜欢它的精巧吗?试着背一背。
6、 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默读文章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7、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8、 指名说。板书。(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9、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穷。相机出示图画。
10、 钓鱼图
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指名读。
11、 了望图
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评价。再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12、 低飞图
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学生读,教师读。评价两者的表现。齐读。
13、 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4、 积累。你喜欢哪一图画。读一读,背一背。
三、 小结。
1、 白鹭,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曾多次写到。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下课。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身段大小适宜?
16、白鹭(实在)是觅食(钓鱼图)
〈赞美之情〉韵味无穷的诗栖息(瞭望图)
飞行(低飞图)
作业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2、抄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随笔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1)白鹤蓑毛长喙(镶)嵌玻璃框嗜好
(2)配合适宜寻常美中不足?
瞭望孤独安稳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
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讴歌这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论美》这是从人的美谈的,而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等,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草木林石无不蕴藏着各自独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他们的美。于是有了许多咏物和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和散文。
投影杜牧的《白鹭》诗,让学生说出写的是什么鸟,(除了这首诗请学生再举一些描写白鹭的诗句),引入对白鹭认识的`话题,并由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白鹭图片,(视时间而定)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白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对白鹭的印象。
师:白鹭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鸟,过去的人们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间看到它,因为环境原因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能说说对白鹭的了解吗。(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介绍,后教师投影知识介绍)师说:白鹭因常见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郭沫若发现了白鹭身上怎样的美呢。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在田间水塘边,专注地朗读散文《白鹭》,要求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几个关键句子,用浪线勾画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要求学生概括在书上)
师点拨:为什么首尾都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美,“如诗如画”)为什么结尾处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叹。)(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绍)
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对白鹭蕴涵的美的赞美之情。
(老师要注意的是:读文章要3—4分钟,问题1要让学生写出来,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常见——忘却的美——赞美)
三、精读理解: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常见的白鹭是一首诗,表现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处,那么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出了文中描写白鹭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师:根据我们找出的句段,请同学们来概括作者在这些句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
投影展示,请学生根据画面和文字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美。(生读感受)
老师示范:和谐美(三个字抓住关键词:嵌、镜匣)
①外形美(2、5节)————————能看出的美
②和谐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③神态美(7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④动感美(8活力美黄昏乡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答案灵活不求全一致。老师板书)
师总: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师生共读:罗丹语
老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品读全文,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学生质疑,主要是第9节的理解)
出示目标回顾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再让学生明确第二个目标。
四、探讨写法
师: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了《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等咏物课文,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海燕、白杨、石榴、马等事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对比、烘托、象征、细腻的描绘等)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学生可以找出对比、夸张的手法,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本文在描写白鹭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老师引领:出示工笔与写意画各一,指出二者的区别。出示《石榴》描写片段,与之比较,让学生发现本文状物抒情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师生朗读全文感受)
回顾目标,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语文活动:
观察日记:
要求:
1、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
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读课本上《散文家谈散文》。了解作者的观点。
板书
常见————被人忘却的美——————赞美。
外形美写法:
和谐美(散文诗)抓住神韵大写意
白鹭——诗(精巧)美神态美韵在骨子里对比烘托
动感美
平凡的事物————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