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成长旅程。
2.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本。
2.认识文中两位人物的不凡之处。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预计2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再塑生命的人》。布置同学们预习的时候,有同学就说:“不相信,肯定是假的。”从这句话里,至少给了我两个信息:1.在老师还没有布置预习的时候,我们的同学就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主动去学习,这是非常不错的;2.海伦.凯勒所取得的成就,是一般正常人都望尘莫及的,而盲、聋、哑的海伦能做到这点,确实让人难以相信。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海伦不是传说,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榜样?那么,她是怎么创造人间奇迹的呢?相信《再塑生命的人》能够满足我们的好奇之心。
二.了解课文(预计13分钟)
今天,我们用文题解读法了解课文大意。读课题《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首先应该抓住哪个词进行理解。“再塑”。塑,什么意思?塑造。再塑生命,是不是克隆一个新的生命?不,是使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这篇课文里面,谁再塑了谁的生命?莎莉文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那么,海伦在莎莉文来之前是什么样,莎莉文把海伦塑造成了一个什么样子?
1、莎莉文是如何塑造海伦的?
教给知识——这里的知识,不单单是文化知识,那么,到底有哪些呢?
认识具体事物
认识大自然
认识爱
这三个方面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由易道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这就是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
莎莉文叫海伦这样一个学生,容易吗?举例说明。
2、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难道只有莎莉文在塑造她的生命吗?还有谁?
对,还有海伦自己的努力。也请同学们举例来说。
刚才,我们一起疏通了课文,那么,下面请同学们选定一个角色,进一步深入课文,了解两位杰出的女性的内心世界,看看她们是如何共同创造这人间奇迹的。
三.修改脚本(预计10分钟)
每组至少修改出一篇能够代表你们小组水平的脚本,准备等会的展示。
要求还是那四点:
1.题目。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2.类别。你的脚本是属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还是赏析课文?
3.角色。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4.中心。写之前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来写作。
四.脚本展示(预计20分钟)
希望每个角色尽量展示一个脚本,每个脚本,都必须点评。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见识了两位非凡的女性,她们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每一个健全者都深深震撼。如果我们想更深地走进她们的思想深处,请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它不但会让你触摸到一颗伟大的心灵,还让你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的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顽强成长的足迹。多媒体显示画像
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积累下列词语(投影):
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播放示范朗读带
三、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2、合作研讨。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10~12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
请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写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让我们感觉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的确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让我们延续传承这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部分
2、写一篇读后感,说一说自己学习这篇文章后的体会。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积累“企 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 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难点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 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走近
海伦凯勒(1880~1968), 19世纪 国女 、 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19个月就因病致哑,失聪失明。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 哈佛大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完成了十四部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 》,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
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荣获“ ”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析字正音
搓捻( ) 企( )盼 繁衍( ) 迁徙( )
遐( )想 觅( )食 绽( )放 惭愧( )
花团锦簇( ) 疲倦不堪( ) 截( )然 激荡( )
(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
迁徙:
繁衍: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感慨:
疲惫不堪:
油然而生:
3、自主学习,理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我”的感情在老师来之前以及在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断变化,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句。
(2)行文脉络: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
相识前: (1—5)
莎莉文老师 (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10—13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的过程,赞扬了 ,表达了 。
二、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析人物形象——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
1、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用“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盼望
迁徙:迁移。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只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只不深入了解情况 。
感慨:有所感触 而慨叹。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 疲乏。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3、 (1) 安静的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相识前: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3)认识事物 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含蓄的照 应文章的标题说明“沙利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表达了海伦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感激。
3、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篇4
叶圣陶先生说,“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接触及作者的心。”潜心会文,在品读、琢磨、把玩文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相通,引起学习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要点。
所以如何让健康的学生体会盲人海伦凯勒学习文字的的艰难,感受到学习生字以后的快乐,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为此,课上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故作神秘,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我说,老师今天带了一个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它是刚刚由韩国买回,他没有汉语名,只有韩语名,它在韩语中发音是“马西大”(读音是瞎编的,课堂上最好准备一个真实的小礼物)。希望同学们不许偷看,闭紧眼睛,然后伸出一只手,老师将会在大家手掌上拼写这个韩语,如果你学会了书写,那么这个巧克力将属于你。
学生们很兴奋,个个精神抖擞。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多多少少会能够感受到一点海伦凯勒学习的困难和学后的喜悦。学生朗读文中海伦凯勒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共鸣,学生更容易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理,对文字的品味更能触动他们心灵。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喜悦的心理描写。为了避免学生书写内容的单调,告之学生写高兴的心情最好不要出现“笑”这个词,学会用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
这篇文章在书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表现的比较丰富,所以我认为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开展学习。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清新朴实的语言。
3、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回答:
⑴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⑵ 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 读了本文,你认为安妮·莎利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三、重点研读
你最喜欢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四、问题探究
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五、教师小结
莎利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心田,以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着我的老师──安妮·莎利文。海伦·凯勒把一生献给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的赞歌,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而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这本书是献给莎利文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等词语,并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强阅读体验。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列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二、资料助读
海伦·凯勒简介。
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并积累字词:
企盼 迁徙(xǐ) 繁衍(yǎn) 油然而生 期期艾艾(ài)
2、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课文描绘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老师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⑴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⑵ 莎莉文老是怎样逐步引导我人是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⑶ 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起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
教师适当提示,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有的同学认为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可以说海伦之所以成功上述二者原因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两个因素中缺少一个,那海伦的命运将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展示个性化解读。
4、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活动:分小组交流并总结。
四、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选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品评。
2、合作研讨:
⑴ 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课文10~12语段,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⑵ 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学生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是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的生命,爱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当他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
六、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