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汇总5篇】

时间:2023-10-15 08:09:50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识字规律和识字方法。

  2、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生字条中的七个生字,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刚学的识字方法。“日积月累”中“我会读”要让学生反复读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读读背背”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朗读,读熟以后,可让他们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读给老师听,读给家人听。“展示台”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我的发现

  1、我们的小伙伴又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先考考你,看你能发现吗?

⑴课件出示四组字,学生动脑筋,找规律:

①学生自主观察。

②自主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方法: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等。

⑵用生字扩词巩固。

⑶我们学过的哪些字象这样呢?小组讨论。

⑷老师总结:

  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

  2、我会认:

⑴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⑵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让学生用手作相应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字意,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⑶检查生字认读:

①齐读。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

  3、我会读:

⑴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己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共同纠正: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读准多音字。

⑶自由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好。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小松鼠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听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

  望着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急。

〖教学后记〗

“我的发现”中识字方法学生较容易发现,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识记不太好。多音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读正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⑵谁想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的好。

⑶齐读。

(可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⑷分别用上自己喜欢的词口头造句:

①自己思考。

②指名说,及时纠正错误。

③同桌互说。

⑸打乱顺序,学生连一连,巩固词语。

  2、我会读:

⑴课件出示短文,教师范读。

⑵生自由练读,也可同桌一起读,互相帮助。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齐读。

②男女生分读。

③指名读。

⑷生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⑸检查背诵情况。

  三、展示台

  有个小女孩在大街上认识了许多字,你呢?能不能读给大家听。

  1、同桌交流:

  互相说说自己在大街上通过看招牌认识了哪些字,互相学习。

  2、集体交流:

  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师可适当板书。

  3、互相学习:

  看着板书,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学会。

  4、你还从什么地方认识了许多字?也说一说。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医院

  专卖店

  联想

〖教学后记〗

“读读记记”中学生通过多读,了解了词语的搭配,变换形式连一连,学生很容易做对。短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能够有感情的读出来。“展示台”时学生把自己在平时看到的招牌积累下来,又多了一条识字的好途径。

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姓氏文化中的复姓,感受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检查复习。(用时:3分钟)

  1.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全班齐读姓氏歌。

  3.板书课题。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齐读姓氏歌。

  3.齐读课题。

  8.听写词语。

  什么 一双

  二、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听课文第二小节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5.认读词卡: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诸葛 东方 上官 欧阳

  6.讲解复姓。

  补充:司马 公孙 皇甫等等

  7.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5)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演唱视频。

  8.指导书写生字“国”“王”“方”

(1)指名朗读,正音。

(2)师通过课件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并评价。

  1.齐读课文第二小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男女生分角色读第2小节。

  3.汇报自己了解的复姓

  4.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5.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演唱视频。

  6.在课后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国”“王”“方”。

  7.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9.朗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得又好又快。

  10.我会连线。

  xìnɡ 赵

  zhānɡ 官

  zhào 姓

  sūn 张

ɡuān 孙

  11.我会写。

  国 王 方

  12.生字变魔术。

“玉”减一笔:

“万”加一笔:

  三、朗读表演。(用时:7分钟)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学生戴上头饰,组织学生姓氏歌朗读表演。

  3.组织全班评议。

  1.熟读课文,先在小组里合作准备和表演,然后在全班表演。

  2.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3.全班评议。

  13.比一比,再组词。

  王( ) 玉( )

  万( ) 方( )

  四、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知识拓展: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2.引导学生说说:班里的同学有哪些姓。

  学生观看《弟子规》视频。

  14.观看《弟子规》,你的感受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用时:2分钟)

  1.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识。

  2.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1.学习方法的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表演好百家姓游戏。

  2.和父母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姓氏。

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发,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词句和段落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放录像,当学生看到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狠凶”的画面时,定住影像,提问:“怎么才能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说:“从前,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叫华佗。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费力气,又没伤着自己,就把两只羊分开了。人们称他是聪明的华佗。你们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办法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己小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边读边标自然段续号。

  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词句和问题划下来。

  2、指明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质疑,适合在这个阶段释疑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者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就放在下个阶段解决。

  过渡:妈妈为什么送小华佗到药铺去学徒?你们小声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想: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 去世

  问:父亲去世了,华佗当时是什么心情?那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

  谁愿意试着读一读。齐读

  过渡:父亲去世了,7岁的小华佗被妈妈送到蔡医生药铺学徒,他这么小,蔡医生收下他了吗?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

  思考:蔡医生怎么考华佗的?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开--拉开

  过渡:蔡医生让小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那两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请你们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画下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分小组学习讨论。

(2)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录像。

  问:通过两只羊打架的样子说明什么?

  板书:斗得凶

  问:“凶”可以换什么词?(厉害)

(4)我们把两只羊斗得很凶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男生读

(5)问:华佗看到这种晴景怎么想的?

  板书: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问:为什么硬拉不行?

  过渡:硬拉是不行的,华佗想出什么办法?好在哪里?请我们学习第四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段有几句话?

(2)读第一句话。

  想:华佗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采拿晃

(3)读第二句话。

  问: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争着去吃

(4)读第四句话。

  问: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引开”与“应拉”有什么不同?

(5)读全段。

(6)填空练习。

  华佗采来( )的青草,两只手( )拿了一把,在两只面前( )。两只羊看到青草都争着去吃。两只( )的羊被华佗( )。

(7)指导背诵。

  这段有3句话,先写华佗想的办法,再写羊怎么做的,最后写结果。记住这个顺序就能很快地背下来。

  试背男生背齐背

  过渡:华佗完成了蔡医生的考题,蔡医生怎样做的呢?齐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指名回答问题

  6、为什么课题是“聪明的华佗?”

  四、有语气地朗读。

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4

  芀一年级三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蚅

  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一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这个基础打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兴趣及成绩,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方法提高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节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在本年级各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在各个方面都 莀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1、语文学科成绩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刚刚入学的时候,很多小朋友不适应课堂上紧肆张的学习,没有找到更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窍门,因而在刚刚开始的几次语文考试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和刻苦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全班同学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螄2、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学校每天都有观察说话的时间,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说话训练.经过这样有计划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话说得比较完整比较有顺序,而且有个别学生还能做到把话说得比较生动有趣.肁3、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非常有限,让他们完全依靠认字来进行阅读是非常不现实的.由于一年级在刚刚入学的开始首先接触的就是拼音的学习,所以当他们学会了拼音以后在进行阅读就简单的多了.葿4、对于古诗的背诵与理解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在本学期中,学校开展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学生古诗文素养的培养.每一个星期学生至少要背诵2篇以上的古诗要了解诗的大体意思,知道诗句的作者朝代和诗中比较有名的诗句.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训练,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许多首古诗,对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有了一丁点的了解.蒇5、虽然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知识面还比较窄,但是他们经过一个学年的系 统训练已经学会办阅读报和古诗文小报,不仅会办而且设计的还比较美观大方.二、取得的经验

  袀蒆1、重视各种语文辅助训练手段的运用.2、课堂教学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3、注重培优补差工作的开展.学生年龄小,接受事物的能力和速度十分不同,这样在蕿袈学习中难免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对于接受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适当给他们增加学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还有困难得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与帮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羄4、重视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把对学生的教育融入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为她们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奠定良好基础.袃5、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我就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提问时,不直接去问本来就能读懂的课文内容,要多想一想要原来准备要提问的地方,能不能用其他的教学形式来替代.如用各种形式的读替代,用语言训练替代,用表演或演示替代,用发言争辩替代,用图解或表格替代,用课堂各类练习替代,用联想或想象替代,用学生的质疑释疑替代,等等.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虿6、创造轻松和谐学习环境.上课时,我运用儿歌激趣,唱歌吸引,游戏活跃,小红花鼓 励等多种办法来调控教学,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注意力.7、采取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文字,学语言,用语文的乐羅趣,通过加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不断整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书本中识字的自觉性.(1)寓教娱乐,在游戏中识字.(2)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认字.在教学中不是孤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3)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4)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蚆8、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蚂9、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安排一定的时间讲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 导,介绍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如《好儿童》.《少年科技画》等儿童读物.10、是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莆蝿三、存在的不足

  1、忽视了学生动口快动手比较慢的问题,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写的时间,练习的时间, 膄以至于学生没有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造成了学习中不必要的麻烦.莁2、口语交际课只是让学生进行了口头上的练习,对于一些观察实践方面的练习没 有及时进行,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 四、今后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决心认真研究教材,寻求更加适合学生的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衿

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通过读来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预习要求:

  1、读课文,标然段,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读文,同学间表演。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瞧,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想认识吗?(相机贴出小松树、大松树图)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

  2、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爬山比赛,《蓝猫淘气3000问》看过吗?把北边两组称为蓝猫队(贴图),南边两组称为淘气队(贴图),两个队要举行爬山——读书、写字比赛,看哪一队先爬到山上,又最先来到山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意,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请小组长们拿出词语卡片,检查你的小组成员词语读得怎么样?读得好给他打一个☆,没读好,帮帮他。待会儿蓝猫队、淘气队交换检查。

  3、如果词宝宝再回到家(课文)里还会不会读?把难读的多读几遍。

  理解“棵”——棵()、()、()

  4、这课文有4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段,把这段读给在家听,各推选两名,读后相互评论。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啊!终于来到山顶了,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

(放录音)

  2、交流: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

(1)骄傲:从哪里看出?

  小松树真的'长得高吗?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长得高?

  是呀,它长在山顶上,就认为自己长得高,就骄傲起来了,能读好这句话吗?

  还从哪里看出了它为什么能看得远?谁能读出它看得远。

(2)没有礼貌:你是怎么发现的?它应该叫大松树什么?多没礼貌,叫它“喂”(师示范)让我们一起学学它没礼貌的样子。

(3)瞧不起:从哪个词看出?(师说小松树的话)它想对大松树说什么呀?多瞧不起大松树呀!谁来学一学?

  3、指第2段。

  多瞧不起人,没有礼貌,骄傲的小松树啊!以为自己长得高,以为自己看得远,请小朋友再练练,看谁最能读好它骄傲的样子!待会儿我们下山比赛。

  4、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怎么做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松树?(相机板书)

  四、指导写字“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细读课文,感受风伯伯对小松树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游戏读生字(在“小松树”上写着不同的生字)

  2、到了山顶见到了小松树,小松树说了什么话?

  谁能学着小松树的样子读一读?

  3、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是怎么做的?

  假如你是大松树,当时会怎么想?

  小松树一直都是这样骄傲吗?它是怎样改变的呢?

  二、深入理解,体悟语言。

  1、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风伯伯和蔼可亲、关心他人)

  2、以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①理解“摸着、托起来、训多了”。

②读中感受风伯伯宽厚待人、和蔼可亲、语重心长。

③抓住①的三个词,读出风伯伯的话还骄傲吗?谁能说说,洛阳宫学他现在的样子?

  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

:小松树知错就改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指导写字,巧于识记。

  1、识记偏旁。

  2、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引导写左右结构的字。

  4、范写。

  四、趣味作业,准确答题。

  1、生字开花。

()

  |

()—很—()

  |

()

  2、仿写句子。

  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